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峇,拼音:bā、kè 。音为[bā]时,与"厘"组合为"峇厘",即为今"巴厘";音为[kè]时,有山洞、山窟之意,岌(jí〕峇,锤铁声。部首:山字头, 部外笔画:6,总笔画:9,五笔86&98:MWGK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峇

拼音; bā、kè

部首; 山字头

部外笔画; 6

粤拼; baa1

笔顺编号; 252341251

五笔; MWGK

统一码; U+5CC7

基本信息; 拼音:bā、kè

部首:山字头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98:MWGK

仓颉:UOMR

笔顺编号:252341251

四角号码:226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CC7

笔顺:竖、竖折、竖、撇、捺、横、竖、横折、横。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集韵》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说同峆。

基本字义

峇kè 1.〔岌(jí~〕锤铁声

2. 山洞。

3.山窟。

峇bā; 用于地名:国外如峇厘岛,印度尼西亚一岛名的旧译,今通作"巴厘岛"。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hap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p8 [客英字典] hap8 [宝安腔] hap8 | ba1 [海陆丰腔] hap8

常见用法

峇峇娘惹

是指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和室利佛逝国(印尼和新加坡)一带的中国明朝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男性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于某些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

峇峇

亦特指一个自称并被称为"峇峇"的华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华人讲马来语,他们也自称为"Peranakan"--马来语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华人,这一词本用来识别"峇峇人"与"新客"--也就是从中国来的移民。在19世纪的马来半岛,这样的分别很明显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两者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意识不太一样。虽然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词已成为"峇峇人"的专用自称。

不过现在,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儿。峇峇娘惹可谓当世产生的特殊民族。 有些受华文教育的华人也称那些从小受英式教育的华人为"峇峇",这个用法有藐视的意思,表示此华人已经数典忘祖或者不太像华人了。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三代成峇',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但这句话没有藐视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华人,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的原故,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

峇厘

峇厘岛,印度尼西亚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的一个旅游观光岛屿,现在被人们称做"巴厘岛"。

英语翻译

cave, caverm

峇峇话、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峇峇话的产生显然是因为中国人与马来人接触的结果,特别是中国福建人与马来人在第一次互相接触的时候所产生的新语言。当两个说不同语言的人要在同个时候进行言语沟通,一种新的混合式语言就会自动出现。峇峇话是一种成功的混合语,曾经在19世纪中至20世纪中的一百年期间大放异彩,充分发挥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重要角色。

实际上,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语言不曾混合过,汉语本身就是混合产物,而中国还有很多这类混合语的例子,比如汉语与藏语混合的嘉戎语。然而,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个主要是马来人的南洋地区,峇峇话作为汉语跟马来语的混合,由于种种原因,它走过了诞生、辉煌,再到衰败,目前"就像地球上遗留的许多奇花异树那样濒临灭种"。由于濒临消失,峇峇话就变成了语言学上的"熊猫"。有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独立性语言,也有人觉得它属于马来方言。

峇峇作为中国人后代,峇峇的特征是讲峇峇话。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峇峇话的产生是因为中国人与南洋马来人接触的结果。其实,从人类最早的移居情况看,中国福建人跟马来人有太多的相似,几乎是同一人种,语言上也雷同。关于这两个民族的起源和形成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建人与马来人起源自一个民族共同体,操一种语言,拥有共同的文化。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尼三地,长期以来都通用马来语,如今三国的国家语言也是马来语。新马印围绕在东西洋要冲的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三地人民都能自由交往,特别是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都打从这里走过,早在欧洲侵略这个地区之前就建立了友好的交往关系。三宝公遗留的不只是美丽的故事,也因为中国人跟当地人民频密的接触和交往,造成马来语和汉语(闽南方言)双向影响,出现许多相互借词。

峇拉煎

马来西亚的Belachan(峇拉煎又称马拉盏),名字的由来,据考证有可能是来自葡萄牙语。做法跟虾酱和虾膏很相似,都是用小银虾和盐,经发酵和太阳曝晒制作而成。峇拉煎主要是用来作为配料,而虾酱和虾膏则多数会用来作为调味料之用。

相关资料

【寅集中】【山字部】峇·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6

【集韵】渴合切,音溘。山形。【正字通】山窟也。一说同峆。-- 《康熙字典》

考资料

[1] 《新华字典》

[2] 《康熙字典》

[3] 汉典网[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