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峨眉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峨眉蒿

中文名:峨眉蒿

学 名:Artemisia emeiensis Y.R. Li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 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科:菊科 Compositae

亚 科:管状花亚科 Carduoideae

族:春黄菊族 Anthemideae

亚 族:菊亚族 Chrysantheminae

属:蒿属 Artemisia

亚 属:蒿亚属 Subgen. Artiemisia

组:白苞蒿组 Sect. Albibractea

种:峨眉蒿

分布区域:中国四川

系:白苞蒿系 Ser. Albibracteanae

峨眉蒿,多年生草本。主根明显,垂直,根状茎短。茎通常单一,稀少数,高50一120厘米,绿褐色,具纵棱,上部有纤细、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5—10(一15)厘米;茎、枝初时微有稀疏短柔毛,后无毛。[1]

峨眉蒿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根:主根明显,垂直,根状茎短;

茎:茎通常单一,稀少数,高50-120厘米,绿褐色,具纵棱,上部有纤细、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5-10(-15) 厘米;茎、枝初时微有稀疏短柔毛,后无毛;

叶:叶薄纸质,上面近无毛,背面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无毛;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卵形或长卵形,三回羽状全裂,花期叶凋谢;中部叶长卵形或卵形,长7-15厘米,宽5-10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全裂,每侧具4-5枚裂片,裂片长卵形或长圆形,长36厘米,宽2-3厘米,第二回深裂或全裂,每侧具2-3枚小裂片,第三回为整齐的深或浅裂齿,中轴具不明显的狭翅,叶柄长2-4厘米,基部具假托叶;茎上部叶与苞片叶一至二回或一回羽状全裂或深裂;

花:头状花序长卵球形,直径1-1.5毫米,无梗,无小苞叶,在分枝端或小枝上排成密穗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略短小,卵形,中、内层总苞片长卵形,半膜质或膜质,无毛;雌花2-4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两性花3-8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具睫毛;

果:瘦果倒卵形;

峨眉蒿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 500-2 800米附近的林缘、林下及湿润的地区。

峨眉蒿分布范围

产自四川省中部;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峨眉蒿本种提示

本种原名为A. anthriscifolia Chang,但是1895年已发表有合法的名称A. anthriscifolia Presl. ex Steud. Nom. ed. 2(1): 1363故将该种更名为峨眉蒿(新名称)A. eineiensis Y. R. Ling nom. nov.

峨眉蒿医药价值

全草:清热解毒,杀虫。

蒿草化学成分与功效

多数种类含挥发油、脂肪、有机酸及生物碱,主要成分为聚乙炔类 (polyacetylenes)、黄酮类 (flavonoids) 、萜类 (terpenoids) 及其化合物,如倍半萜内酯类(sesquiterpenelactones)等,少数种还含氰苷类 (cyanogenic glycosides) 、黄酮醇苷类 (flavonol) 、香豆素类 (coumarin) 、垂体后叶催产激素 (oxytocin) 类物质及干扰素诱导体等。许多种类入药,为重要或常用的消炎、止血、温经、解表、抗疟及利胆用药或艾灸用;少数种供食用;分布草原及草甸地区的许多种类作牲畜饲料;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生长的若干灌木或半灌木种类其根系粗大、深长,茎、枝萌蘖力强,耐干旱、盐碱,作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或为辅助性的植物。[2]

蒿草栽培技术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湿润、忌干旱,怕渍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长期短,投资少,收益快。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幼苗假植  应选择水源充足的田块,起厢种植。要求厢面宽1.2米,假植规格株行距为10-15厘米。假植后加强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粪尿或亩用复合肥5公斤冲粪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约假植18-20天左右(气温低时约需25-30天)当植株生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移至大田种植。

本田准备  本田应选择水源有保证,能排能灌的田块。经深翻梨耙、碎土。每亩施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开沟起厢种植。起厢规格为:宽1.2米,沟宽0.4米,沟深0.2-0.5米,每厢种二行,株行距为0.8×0.8米。

适时移栽  当假植苗达到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移栽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栽后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亩植1000株左右。

田间管理  移栽后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个阶段施肥。第一阶段:移栽一个星期左右轻施复合肥或农家肥。亩用复合肥10-15斤或用0.3%的复合肥水淋施。第二阶段:移栽后15-20天,每亩开穴施复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农家肥,施肥后进行复土。第三阶段:移栽35-45天后亩施50斤复合肥或农家肥,结合培土。大田种植要防渍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渍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水。[3]

病虫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茎腐病。在多雨季节,如发生茎腐病,可用灭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虫害:青蒿主要害虫有蚜虫,应在其迁飞扩散前喷药,亩用40%乐果或20%速灭丁或蚜虱净等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  青蒿生长最旺盛期即花蕾期进行收获。选择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晒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晒场晒干,打落其子叶,子叶继续晒干,符合收购要求即可销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