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崇寿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崇寿镇地处北纬30015',东经121018',位于慈溪市北部,东隔四灶浦江与新浦镇相望,西与庵东镇相邻,南至五塘东与坎墩街道毗连,东南与胜山镇接壤,北接杭州湾新区,镇域面积共约20k㎡。辖区内有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479户人家,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3.45万人(截至2006年)。

地理位置

崇寿镇地处北纬30015',东经121018',位于慈溪市北部,东隔四灶浦江与新浦镇相望,西与庵东镇相邻,南至五塘东与坎墩街道毗连,东南与胜山镇接壤,北接杭州湾新区,镇域面积共约20km2。辖区内有1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11479户人家,人口267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人,人口密度1338人/ km2。

地域属冲积平原,是浙北宁绍平原的一部分,水网稠密,土质显碱性,地势较平坦,全镇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高差均为0.9m,地面高度在3.2—5.5 m(黄海基面)之间。其中七塘公路平均标高5.5 m,最高处6.1m。地质构造为第一层:亚砂土,厚度约0.5 m;第二层淤泥质亚砂土,厚度约20 m;第三层淤泥质亚砂土,厚度约17 m。

崇寿镇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水网纵横交织,相公殿江、四灶浦江、向天庵江、房黄路江、八村江、鸣山路江,健民江、六塘江等沟通南北;五塘江、六塘江、七塘江等横贯东西,河流纵贯通,形成较稠密的水网。

崇寿镇地处北亚热带贯东西,河流纵横贯通,形成较稠密的水网。

崇寿镇地处北亚热带多风区,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和杭州湾海域汛节,属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源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0C,平均降水约1260mm,一月最大降水量165.4mm(1963年9月12日),年均日照2038.4小时,无霜期约256.8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78.3小时。每年7月至9月常有台风影响,并伴有暴雨;历年平均大于6级风日数103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热月(七月)内东南风最多,年均风速3.2m/s。[1]

自然环境

地域属冲积平原,是浙北宁绍平原的一部分,水网稠密,土质显碱性,地势较平坦,全镇地势略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高差均为0.9m,地面高度在3.2—5.5 m(黄海基面)之间。其中七塘公路平均标高5.5 m,最高处6.1m。地质构造为第一层:亚砂土,厚度约0.5 m;第二层淤泥质亚砂土,厚度约20 m;第三层淤泥质亚砂土,厚度约17 m。

崇寿镇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水网纵横交织,相公殿江、四灶浦江、向天庵江、房黄路江、八村江、鸣山路江,健民江、六塘江等沟通南北;五塘江、六塘江、七塘江等横贯东西,河流纵贯通,形成较稠密的水网。

崇寿镇地处北亚热带贯东西,河流纵横贯通,形成较稠密的水网。

崇寿镇地处北亚热带多风区,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和杭州湾海域汛节,属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源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0C,平均降水约1260mm,一月最大降水量165.4mm(1963年9月12日),年均日照2038.4小时,无霜期约256.8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78.3小时。每年7月至9月常有台风影响,并伴有暴雨;历年平均大于6级风日数103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最热月(七月)内东南风最多,年均风速3.2m/s。

行政区划

2007年4月,全镇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崇寿居委会、三洋村六塘村、四灶浦村、相公殿村、海南村、崇胜村、傅家路村、傅福村、富北村、健民村。镇政府驻崇兴街51号。

原辖27个村委会。2000年11月,海阳村、南周羊村、周羊村合并为三洋村。2000年12月,老湾村、农场村、四灶路村、傅家路村合并为傅家路村;相公殿村、殿北村合并为相公殿村;罗北村、六北村合并为富北村;社北村、中心村、海南村合并为海南村;晏清村、向天庵村合并为崇胜村;大袁家村、六塘亭村合并为六塘村;福寿村、傅西村合并为傅福村;东黄家村、黄家舍头村、仁南村、同兴村、仁寿村合并为健民村。海运村、四灶浦村保持不变。

经济发展

紧紧围绕又好又快的发展主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已初步形成了打火机、金属材料、轻钢、化纤、电器及轻纺等六大主导产业。2007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9.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和16.4%。实现工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32.3亿元,分别增长26.3%和47.7%;各项指标的增长幅度位居全市前列,报表企业销售收入和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均上升到全市第9位,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增幅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2%,位列全市第3位。企业技改投入连续五年技改财务投入均保持在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1%,2007年实现技改投入达4.7亿元。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5%,集镇商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20元。

城镇建设

紧紧抓住杭州湾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南园中城北区”的战略构想,近五年来镇财政先后投入3.2亿元资金用于城镇建设。投入5000余万元全力推进浒崇公路拓宽改造及六塘至七塘两侧的综合开发。镇文化中心、人民公园、崇寿菜市、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六塘暂口公寓、“三横五纵”的道路框架等重大项目已建成使用,中小学异地兴建等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力争今年开工建设。拍卖地块的商住项目鑫盛家园、瑞和名苑等住宅小区相继建成。房地产、商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迅速。

革命史迹

在崇寿镇,六塘江横穿东西,沿江滨公路东行,至晏清村,有混凝土拱桥横跨江面。桥北岸村口路旁,翠柏掩映。六角碑亭下,矗立着慈溪人民抗强敌御外侮的丰碑——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纪念碑由碑基、碑座、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1.5米,宽0.80米。碑阳刻隶书“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为现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手书。萧老是康有为的女弟子,书法潇洒飘逸,秀中蕴遒,于右任先生称她为“当代卫夫人”。碑阴镌有楷书碑记200余字,回溯当年往事。

1941年4月,宁绍沦陷。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淞沪五支队分批挺进三北敌后。6月,五支队四大队由教导员蔡群帆率领,从浦东南渡,登陆相公殿北面海涂,在 “宗德三大”配合和当地民众支援下,在晏清村六塘边的向天庵一带,伏击自庵东侵扰相公殿的日军第五师团大桥迤国部的一个小队。激战数小时,敌死伤16人,弃尸溃逃。我军首战告捷,威镇三北,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为浙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揭开了序幕。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而今,抗日将士设伏隐蔽的制盐泥棚,乱坟累累的义冢地,高耸的古堤塘永清塘,早已被农家别墅式楼宇和绿色田畴代替。前事不忘后事师,战地黄花飘香时。1985年9月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慈溪县人民政府在此竖碑纪念。

农产名品

崇寿辣椒

崇寿为慈溪辣椒的主产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种植面积近万亩。此外杭州湾、庵东、胜山、新浦、坎墩等地种植面积也较多。

辣椒分鲜食椒和干制椒两大类。鲜食椒品种有大甜椒(灯笼椒)、 茄门椒、世界冠军、海花3号、黑壳茄门。干制品种有羊角椒、二金条等。崇寿辣椒除供本地加工榨菜和居民调味品外,还销往江西、湖南等省,1987年开始运销日本、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

崇寿麦冬    麦冬,亦称麦门冬、书带草,属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须根膨大成纺锤形,叶丛生,线形,草质。

目前,浙麦冬种植面积以慈溪市崇寿镇最为集中,约有麦冬地1500亩左右。

崇寿麦冬在栽培后第三年的立夏至芒种采收,收获时挖出麦冬块根,洗净泥沙,置烈日下暴晒。晒干后,经揉搓、碰撞、修剪等方法除去须根,筛净杂质,再晒至足干即可。崇寿麦冬呈纺锤形,似枣核略扁,表皮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未干时质较柔韧,干后质坚硬。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湿润后,可抽出。气微香,肉质具油性,味甘,嚼之发黏。以肥大黄白色者为佳。

麦冬药用价值甚高。《本草纲目》记载:“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强身。”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肺燥干咳、津少口渴、心烦、便秘等症,还可提高耐缺氧能力,缓解冠心病和心绞痛,是中医治病不可或缺的常用药。

麦冬性喜湿润,慈溪市崇寿一带地处杭州湾南岸,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暖和湿润,光照资源丰富,加上土地肥沃含有沙质,适宜于块根发育,是得天独厚的麦冬生长地,因而产量高,质量好,大有开拓发展的前景。

教育事业

最近正是崇寿镇中心小学期中评估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加强考风学风建设,严肃考风考纪,崇寿镇中心小学大队部向全体学生发出号召,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认真复习,诚信考试。六年级还于近日召开了诚信考试教育主题班会。 班会中,班主任教育大家积极、认真复习功课,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并着重强调了遵守考试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舞弊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学校大队长还宣读了倡议书,倡议大家做一名诚信学生,做到诚信为人、诚实应试。

又讯:崇寿镇中心小学在市新教师多媒体课件现场制作比赛中获佳绩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新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推进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近日,慈溪市举行了新教师多媒体课件现场制作比赛,在比赛中,来自崇寿镇中心小学的俞孟立、沈奕伶两位选手,不畏强手、认真设计、精心制作,取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崇寿镇小 钟汪洋)

又讯:崇寿镇中心小学宁波程序设计比赛成绩突出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素养,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崇寿镇中心小学程序设计组的师生们积极备战、刻苦训练,在第25届宁波市中小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成绩突出。

程序设计一直以来是该校的拳头产品,可谓是硕果累累,但在荣誉面前全体师生并没有懈怠,一直在默默的在这方满是数字的土地上耕耘。自开学以来,该校程序设计组同学们在信息组陈老师和鲁老师的积极指导下认真刻苦地进行训练,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竞争选拔换来了突出成绩:罗天松获一等奖,施佳贝、沈婷、袁欣怡获二等奖;陈昀昀、唐超、马迦南获三等奖。

这次比赛的成绩,展示了崇小学子的风貌,必将鼓舞大家奋发努力前进。(崇寿镇中心小学)

又讯:法制副校长走进崇寿镇小作学生自我保护讲座

在路上遇到坏人与你纠缠时该怎么办?独自在家有陌生敲门怎么办?近日,崇寿镇小针对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校园恶性事件,邀请了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周新彦同志,给学校师生上了一堂“学生自我防护知识讲座”,讲座通过丰富的实例,指导学生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要沉重冷静,伺机求救,与歹徒斗智斗勇,同时告诫学生要慎重交友,远离网吧、游戏厅等复杂场所,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通过此次讲座,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学会主动保护自己,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又讯:慈溪市卫生局组织人员到崇寿镇小开展碘盐宣传日活动 在全国第17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来临之际,为了更好的普及有关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慈溪市卫生局组织市盐业局、疾控中心、崇寿镇卫生院等相关人员来到崇寿镇小开展碘盐宣传日活动。

活动通过讲座播放碘盐宣传短片向学生宣传碘盐知识,并现场抽样检测学生从家里带来日常食用的食盐样本,检测学生甲状腺情况。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食用碘盐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了解碘缺乏病的症状和危害,让学生能自觉食用碘盐,享受健康的生活。[2]

崇寿名人

英美文学专家袁可嘉

袁可嘉是著名的“九叶”诗人、英美文学专家、翻译家。1921年9月18日出生于崇寿镇相公殿村。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在校时得到任课老师沈从文、冯至等青睐,发表了许多诗作。1957年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时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西方文学组)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以及研究生院外文系副教授、教授。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中国现代十大诗派之一,但这个诗派名称的正式提出,却是在80年代初。1980年1月,袁可嘉和同在北京的诗友杜运燮、郑敏、陈敬容、杭约赫(曹辛之)以及在外地的王辛笛、唐、唐祈商定,各人自选新中国成立前的诗作若干首,再加上已故诗人穆旦的诗,结集成《九叶集》。1981年7月,这部诗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有了“九叶诗派”这个名称。这种在40年代成熟,在80年代成名的文学流派,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袁可嘉为《九叶集》写的序,自然成为研究“九叶诗派”的第一篇论文。《九叶集》一版再版,并由作家出版社列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大型丛书。有关“九叶诗派”的研究论著也陆续出版,如蓝棣之选编《九叶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王圣思选编《“九叶诗人”评论资料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游友基著《九叶诗派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等。游友基在他的专著中分专章论述了九位诗人,第四章为《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躬行者》,称“袁可嘉对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其诗作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关视频

崇寿党建低画质版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