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崖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崖子镇(YaziZhen)属乳山市。在乳山市区西北部。西部与北部同烟台海阳市牟平区接壤。面积187.05平方千米,人口35333人(2017)。原为崖子人民公社。镇政府驻崖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崖子镇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 政府驻地 驻崖子 电话区号 0631 邮政区码 264200
面 积 187.05平方千米 人 口 35333人(2017) 气候条件 北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机 场 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 火车站 威海站 车牌代码 鲁K

简介

崖子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西部与北部同烟台海阳市牟平区接壤。全镇总面积187.05平方千米,人口35333人(2017),耕地面积5.9万亩,果园面积5.2万亩,其中老果园面积2.9万亩,新果园面积2.3万亩,樱桃3000亩,板栗等干果面积达到2.6万亩,山岚面积8万亩。全镇果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60%,果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2007年人均收入5655元,全镇从事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农民占农村劳动力的70%以上。

崖子镇概述

崖子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北依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交界,南与诸往镇和育黎镇接壤,东邻午极镇,西毗海阳市。面积187.05平方千米,人口35333人(2017)。辖崖子、上肖家、下肖家、哨里、磨山钟家、石甲庄、双石村、上沙家、下沙家、东夼钟家、泽科钟家、河南钟家、北炉上、东井口、田家、蓬家夼、山西、河西、姜家、申家、张格庄、西崮头、东庄、大王疃、大崮头、兴村、万格 山东、阎家夼、矫家泊、南寨、康家夼、山下、南地口、泥渡夼、西井口、马石店(马石店、后泊、河西)、东凤凰崖、西凤凰崖、东涝口、西涝口、草庵、台上、北果子、南果子、南马石、青山(青山、南李家)、转山头、枣林、沟东、姜家夼、泊乔家、井乔家58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崖子,距市区42千米。

崖子镇境内北部环山,中南部丘陵平原相间。是乳山市苹果生产基地和花生、板栗主产地。柞蚕、丝绸业历史悠久,是“宁海绸”主产地。桃(村)威(海)铁路、309国道、桃村至乳山寨公路贯通境内。乳山河发源于境内,建有龙角山水库。马石山有马石山惨案(1942年1月24日)和抗日战斗遗址,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殉难军民之墓和纪念碑。马石山战斗遗址被列为威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

1951年设崖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镇。1995年,东西17千米,南北12千米,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36405人,辖崖子、磨山、石甲庄、双石村、上沙家、下沙家、东夼、河南钟家、泽科、北炉上、东井口、田家、蓬家夼、山西、河西、姜家、申家、张格庄、西崮头、东庄、大王疃、大崮头、兴村、万格庄、史家、北寨、岛子、河北、北地口、下肖家、上肖家、山东、阎家夼、乔家泊、南寨、康家夼、山下、南地口、泥渡夼、西井口41个行政村。2001年3月,马石店镇撤销并入。原马石店镇位于乳山市西北部,西界海阳市,北临烟台市牟平区,东接崖子镇,南连诸往镇。东西8千米,南北11千米。境内多山。1951年设北果子乡,1958年属崖子公社,1969年析置马石店公社,1984年3月撤社设乡,1994年3月撤乡建镇。1995年,面积69.4平方千米,人口14743人,辖马石店、西凤凰崖、东凤凰崖、东涝口、西涝口、草庵、台上、北果子、南马石、南果子、青山、枣林、转山头、沟东、姜家夼、泊乔家、井乔家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马石店,距市区45千米。

行政区划

辖崖子、磨山、石甲庄、双石村、上沙家、下沙家、东夼、泽科、河南钟家、北炉上、东井口、田家、蓬家庄、山西、河西、姜家、申家、张格庄、西崮头、东庄、大王疃、大崮头、兴村、万格山东、阎家夼、矫家泊、南寨、康家夼、山下、南地口、泥渡夼、西井口、马石店(马石店、后泊、河西)、东凤凰崖、西凤凰崖、东涝口、西涝口、草庵、台上、北果子、南果子、南马石、青山(青山、南李家)、转山头、枣林、沟东、姜家夼、泊乔家、井乔家58村民委员会,62自然村。

村庄代码

371083110(58村):~201崖子村 ~202西井口村 ~203东井口村 ~204下沙家村 ~205上沙家村 ~206田家村 ~207史家村 ~208蓬家村 ~209矫家泊村 ~210南寨村 ~211北寨村 ~212岛子村 ~213康家夼村 ~214山下村 ~215姜家村 ~216河西村 ~217山西村 ~218河南钟家村 ~219泽科村 ~220石甲庄村 ~221磨山村 ~222双石村 ~223东夼村 ~224南地口村 ~225泥渡夼村 ~226哨里村 ~227河北村 ~228北地口村 ~229申家村 ~230炉上村 ~231西崮头村 ~232大崮头村 ~233王疃村 ~234兴村 ~235张格庄村 ~236山东村 ~237万格庄村 ~238阎家夼村 ~239上肖家村 ~240东庄村 ~241下肖家村 ~242马石店村 ~243井乔家村 ~244枣林村 ~245泊乔家村 ~246青山村 ~247北果子村 ~248南果子村 ~249姜家夼村 ~250南马石村 ~251台上村 ~252沟东村 ~253转山头村 ~254草庵村 ~255东凤凰崖村 ~256西凤凰崖村 ~257东涝口村 ~258西涝口村

村庄来历

崖子时,贾姓居此,明初迁走。明正德年间,孙继发、孙继祖由莱阳县城迁此立村, 因位于五丈崖下, 故名崖子。清末有李、赵、于、王、杨等姓来居。现712户。

石甲庄明时,石姓在此建村石家庄,后迁走。清顺治年间,李、柳二姓先后由大崮头、牟平县柳家迁此立村,袭旧名,后更今名。现111户。

双石村明崇祯年间,孙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村后耸有两块巨石,似大门,故取名龙门口。1940年更今名。现70户。

磨山明洪武二年, 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 因位于磨山之前而得名。现170户。

泽科明洪武二年,钟延明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此处原有旧宅,取名宅口。1912年更名泽科钟家,1950年更今名。现470户。

东夼明洪武二年,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位于东山夼内,故名东夼钟家。1950年更今名。现336户。

河南钟家洪武二年,钟延刚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南岸,故名河南。1980年更今名。现146户。

上沙家明万历年间,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上游,故名。现130户。

下沙家明万历年间,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下游,故名。现110户。

东井口明成化年间,张姓由海阳县坛山迁此立村,因位于山口并有水井,故名井口。后因析建西井口村更今名。现232户。

西井口明万历年间,张姓由井口析居,因位于井口村西,故名。现153户。

田家明万历年间,田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田家。清初,沙姓由沙家迁入,后有代、孙、辛姓迁入。现272户。

蓬家夼元时,彭姓居此立村,因位于山夼中,故名彭家夼,明初迁北炉上。明嘉靖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更今名。清初,沙、矫、于姓分别由下沙家、牟平县前垂柳、文登县大水泊迁入。现316户。

山西清康熙五年,宋姓由山前庄迁此立村,初名宋家庄,随后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迁入。因位于山之西,更今名。现354户。

姜家明嘉靖年间, 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清乾隆年间,徐姓由山西村迁入。现320户。

河西清顺治年间,王姓由?里迁小河之西立村,故名。现150户。

史家清康熙初年,史东洋由海阳县郭城迁此立村。乾隆年间,庄姓由莒县迁入。现284户。

北寨明宣德年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北营寨而得名。清初,孙姓由崖子迁入。现280户。

南寨明宣德年间,刘东洲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南营寨而得名。民国时期,刘、宋、王等姓分别由海阳县西刘家、河北村、烟台市迁入。现536户。

矫家泊清康熙年间,矫姓由牟平县矫家长治迁此立村,因位于平泊处而得名。清末,宫姓由青山迁入。现164户。

北炉上明时,彭姓居此建村芦上,清初迁走。任、滕、王姓分别由海阳县上尹家、地口、?里迁此立村,因王姓开设烘炉,故更名炉上。清中期,王、朱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4户。

申家清康熙三十九年,申姓由海阳县北申家迁此立村。康熙四十四年,王姓由?里迁入。后有杨、于、宋等姓迁入。现460户。

张格庄明崇祯年间,张姓由泽上迁此立村张格庄。随后李姓由万格庄迁入。清乾隆年间,刘、王姓分别由牟平县、?里迁入。现120户。

大王疃明时, 周、吴姓居此,明末迁走。清顺治年间,王姓由?里迁此建村王疃。后有徐、张、李、刘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6户。

东庄清康熙五十五年,孙姓由崖子迁此定居。乾隆十一年,王姓由西纪村迁此,因位于大崮头村东,故名。现112户。

大崮头元至正年间,李姓由金乡县迁此建村。因位于垛山余脉尽头,故名。明万历年间,唐姓由小云南迁入。清末民初,芮、房姓迁入。现520户。

西崮头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大崮头析居立村,因位于大崮头西而得名。清康熙年间,王、姜姓由?里、莱阳县迁入。现296户。

兴村明万历年间,滕姓由山东村迁此建村,因位于小河东岸,取名小河东。清乾隆年间,王姓由?里迁入。1939年更名兴村,取兴旺发达之意。现171户。

山东明嘉靖年间,滕姓由地口迁此定居建村,因位于山丘之东而取名。现150户。

万格庄明万历年间,万姓居此立村。明末,李姓由大崮头迁入。清乾隆年间,宋姓由山下村迁入。后有林、战、王、刘、勇等姓迁入。现248户。

上肖家1959年因修建龙角山水库,由肖家北迁部分居民立村,位居肖家村上游,故名。现275户。

下肖家明末,肖刚由河南省章村迁此立村肖家。清初,傅、黄、刘姓分别从福山县傅家岭、王家疃、文登县鸭儿湾迁入。1960年更今名。现200户。

阎家夼明时,阎姓居此山夼内建村,明末遭诛。清康熙年间,孙、李、钟姓分别由马陵、大崮头、钟家迁此,后傅姓由肖家来居,袭旧称。现215户。

哨里明永乐年间,王信由海阳县二王家迁小集(今河北村),次迁此地立村,因位居小集、地口两村西北部,时称西北哨,后改称哨里,再后演作今名。清末,滕、张、刘姓由地口、牟平县王家岭、转山头来居。现750户。

地口(2村) 历史上周姓土著老民建村,年代无考,后迁走。元末,滕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因此处土地肥沃,俗称地口而得村名。明末,于、李姓分别由司马庄、大崮头迁入。后有吴、杨、吕姓迁入。1959年因修龙角山水库,村民析迁原址南北,建南北地口两村。现南地口270户,北地口332户。

河北元末,吕姓在此建村小集(村名来历不详) 。清初,王姓分别由?里及海阳县二王家、宋姓由岛子、刘姓由尚山、申姓由益都县迁入。1926年更名河北 (因位于河北岸)。现260户。

山下明万历年间,宋姓由岛子析居,因位于山脚下,故名。现320户。

岛子明弘治元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建村,因村后河中有一小岛,故名。现543户。

康家夼明万历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因位居山夼内而得名(今无此姓)。清顺治年间,鲁姓由云南迁入。康熙年间,刘、戚姓分别由蓬家夼、威海戚家疃迁入。乾隆年间,孙、林姓分别由崖子、万格庄迁入。现170户。

泥渡夼明万历年间,刘姓从黄格庄迁此建村,因此处下雨时山夼内泥沙淤积,道路泥泞,故名。现240户。

经济状况

崖子镇政府驻崖子村,辖58个行政村,人口数4.43万人,面积18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7万亩,南临309国道,并有桃威铁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果业已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盛产以苹果、樱桃、葡萄为主的水果,以板栗、银杏为主的干果,成为有名的干杂果之乡,“垛山”牌果品已享誉国内外,被山东省评为优质品牌。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农业总产值6.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万元,比上年增长9.8%,财政收入103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民人均收入5670元。现共有中学2所,小学7所,共有学生4400个。镇办企业14家,主导产品以酿酒、机械、生物、农药、化纤布料、包装纸箱等为主。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1320万元,开发新产品2个,实现销售收入7.8万元,利税5000万元,改进项目11个,合同利用外资6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050万元。

2007~2011年来,全镇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内资逐年递增,地方财政收入、技改投入年均增幅20%以上。2011年1-11月份全镇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7.1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72.7万元,地税收入23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个,技改投资1500万元,完成外贸进出口2350万美元。居民银行储蓄余额继续攀升,位居全市前列,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五年,项目建设取得突破、传统企业提质扩规。充分发挥闲置资产多、果品、矿产、自然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共引进宇祥果蔬、润成化工、和光地板、宏福老年公寓等项目22个,企业外贸出口额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不断创新机制,狠抓企业技改,乳山市酿酒机械厂扩建了无水乙醇生产线项目,进一步扩大了酒精生产能力;韩威生物科技新上了“901”生物农药生产线、合成塔改造及粉剂农药生产线等项目,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东发养殖引进了污水处理及沼气生产项目、润程化工新上了酒精塔改造项目、威海青山包装有限公司改造了印刷车间等,通过技改扩规、升级改造,我镇传统企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的五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果业优势日益放大。立足传统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作好“果业”文章。一是抓规模促调整,五年来,全镇新发展苹果面积1.97万亩,全镇苹果面积突破5.5万亩,进一步巩固了“威海苹果第一镇”的优势地位。二是抓管理提质量,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规划了1.5万亩高效苹果生态园,投资60万元新上160盏杀虫灯,先后与山农、莱农等20多家果蔬科研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印发了1.5万册《农业生产使用手册》,并重点围绕苹果、大樱桃等产业,建立了党员干部教育示范基地。三是抓品牌增效益,2007年“垛山”牌果品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8年我镇荣获“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称号,2009年荣获“威海市产业特色镇”,2010年宇祥果蔬升级为省级龙头企业,并与香港五丰行有限公司签订了2000亩“供港苹果基地”协议,2011年我镇被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同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产业,出资15万元为“乳山苹果”申办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垛山”苹果和钟家沟大樱桃申办了“绿色食品认证”,崖子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四是抓龙头带协会,重点扶持以青山包装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相继成立了苹果协会、果蔬流通协会、板栗协会及各类农业合作社,引进了昱丰果蔬、怡通果蔬等冷风库、气调库4个,果品周转储存量突破3万吨,开创了我镇苹果质优、价高、畅销的大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把握上级部门对口包扶的有利时机,巧借外力,激活内力,加快镇村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60余万元,对镇西河进行综合治理,清运垃圾土方9万多方,硬化浆砌3120平方米,清淤护坡1640多米;累计投入289万元对镇驻地及马石店大街实施了路面硬化及配套改造工程,镇区面貌焕然一新;投资108万元建成镇级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为各村配备了垃圾箱,有效改善了镇容村貌。在此基础上,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基础设施配套和扩大民生投入同步推进,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围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完成了20个重点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新建沼气900余户,完成全国小农水项目区一万亩水利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7个村的自来水改造、镇村道路及铁路两侧绿化等任务,防汛、防火、防疫工作扎实到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围绕提升教育文化水平,完成了教育布局调整,整合了2处初中和5处小学,投资1282万元对镇初级中学校舍及中心幼儿园进行改造,投资130余万元新建了中小学食堂及配套设施,硬件设施跻身全市前列;全镇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舞蹈队覆盖率均达到80%以上,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接管了原东井口村敬老院,完善养老设施,提高管理质量,五保供养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90%以上,发放率达100%,新农合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1]

城镇建设

为了崖子今后的发展,彻底改变镇驻地内乱搭乱建现象,2007年,镇政府着手建立城镇规划体系,聘请山东省国土测绘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镇驻地现状进行测绘,根据测绘现状及镇域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聘请青岛新都市建设集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出基础建设规划的可行性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规定,共分三期进行驻地及周边环境改造:2007年进行了一期改造工程,完成了部分河道清疏、河坝修建、道路硬化工程。2008年实施二期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搬迁集市、继续治理河道、硬化路面、新建人行道和绿化带、改建店铺等。相关工程已开工在建,预计年底前即可完成计划任务,届时驻地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2009年进行三期工程建设。主要对主干道路进行高标准规划改造,建设地下排污设施,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建设统一规划的临街商铺。工程完工后,将全面提高镇驻地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此外,该镇从果业资源、石材资源等方面进行筹划,发挥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致成果品、青山包装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借助人流、物流量的增加,努力培植畜牧养殖、生物农药、货物运输、储藏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群,繁荣镇域经济。

农业发展

崖子镇结合镇域实际,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资889万元建设了蓬家夼流域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土石方50.81万方,新增耕地面积40公顷,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生产条件。投资349.2万元,完成了万亩红将军苹果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打破了果园条块分割的传统状况,实现了果园的一体化管理。2007年,该镇一级红富士最高卖价达到2.9元一斤,产值近4亿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抓住2007年果品市场良好机遇,通过宣传发动,合理规划,加强督导考核和服务,该镇又发展出高马线两侧以转山头、矫家泊等村以及蓬家夼流域内以蓬家夼、田家等村形成的两大新植苹果发展带。果树站搞好技术服务,强化果农进行标准化种植的意识,使果品真正达到无公害标准,实现果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

自“垛山”品牌注册以来,镇政府不断地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进行品牌宣传。2007年,“垛山”牌苹果又获得山东省农业品牌名牌称号,是乳山市至今为止农产品中唯一一个省名牌,使“垛山”牌苹果真正达到了全省有名,全国有声。为保持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于2008年2月与烟台客商达成协议,在转山头村建成一个育苗基地,为果业品种更新、优化果业结构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该基地以培养苹果苗木为主,同时发展柿子、樱桃、核桃等,除选用当前我国最新品种,还有引进的国外新品种。育苗基地已发展35亩,两年内推广扩大至100亩。果品产量得到了提高,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抵御市场风险,增加苹果附加值,在原有四处冷风库的基础上,虽然能缓解一下果农销售压力,但是相对于该镇果品产量而言,还远远不够。由此可见,在如何解决现有果品储藏及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崖子镇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商机。

产业特色

养殖业

在发展特色养殖方面,抓住“威海环山养殖有限公司”项目建成投产和乳山市建设大型屠宰厂的机遇,重点运作好东发养殖公司投资2800万元的二期工程,预计2008年5月份投入运营,该项目完工后年可实现收入2500万元。下一步,在东井口流域规划建设一个育肥小区,并做好配套的设施建设,引导周边农民集中规模化养殖,逐步扩大到相关重点村,使养猪业迅速扩大,并促进果业、沼气等行业在该镇的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

纺织业

在整合纺织行业方面,自“乳山经纶丝绸厂”倒闭后,镇内先后成立了大小18个分散的小加工厂,但由于缺乏保护机制,行业间的互相竞争,致使他们相互抑制,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我们通过纺织协会的组织引导,将分散的小加工厂进行整合,利用原来成熟的管理体系,固定的市场客户,通过集约化发展,不断壮大纺织加工产业群,大力推进纺织业的发展。

苹果基地

果品的销售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问题,2004年我们投资2800多万元建设井口果品批发市场。市场占地67亩,总建筑面积达21600平方米,日交易量可达1000吨,年交易额可达2亿元,成为该地区较大的果品集散中心。

果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带动了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垛山”果品的快速发展。在原有总容量为10000吨级冷风库和气调库的基础上,促进了果品的二、三产业发展。

如今崖子镇已成为中国北方果品生产强镇,是国家果树生产星火计划试点基地和山东唯一的省级果品生产示范基地。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垛山牌”系列果品以其色美、味香、肉嫩、质脆和绿色无公害而享誉国内外。

无公害果品

崖子村现有680户,1900人口。目前有果园面积1800亩,其中结果园1500亩。该村多年是威海市果业生产典型村。推行了无公害生产的壁峰授粉技术,通过技术讲座、明白纸等形式,对果农进行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并在全村采用了统一的管理技术,如统一用药、统一打药、宣传普及生物农药和肥料,按照无公害的标准进行生产,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

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通过赤眼蜂对鳞翅目害虫进行卵寄生,亩放蜂量在4万头以上,5天一次,亩投资仅20元。对远东卷叶虫等果园主要害虫有良好防效。2003年全村共释放赤眼蜂1500亩,降低了农药用药成本3万元以上,这一技术的实施,深受广大果农的欢迎,并得到了上级业务技术部门的好评。通过了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颁发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该村通过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果品供不应求。威海大连新加坡客户慕名而来,出口到东南亚香港地区。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强镇之本,富民之基。镇党委、政府拿出很大精力,下大力气抓了招商工作,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亲商爱商富商意识。按照“便于操作,突出实惠,加大奖励”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镇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整理印制成册,发动机关干部及农村能人利用在国内外的亲情关系,开展向海内外朋友书写一封信活动,详细推介镇域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重点及相关优惠政策,借助他们的力量,实施“亲情招商”,收到理想效果;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抽调3名机关干部负责为前来投资的客商代办立项、注册、用地等一系列手续,并花费5万多元配套了电脑等现代办公设施,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前来客商全部手续,由该办公室“一条龙”服务到底,有效地为解决客商人生地不熟、办事难的问题,为客商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受到客商的欢迎和好评,吸引外商投资建设了威海致成食品有限公司、井口山庄等。威海韩孚生化有限公司与威海生物农药厂联姻、乳山贵和服装厂、南马石服装厂等一批企业纷纷投产,盘活了我镇的闲置资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旅游资源

垛山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13.5公里,横跨牟平、乳山两地,其主峰在乳山市崖子镇境内,海拔612.6米,为该市最高峰。旧时叫堕山,又称发云山。《牟平县志》载:“云气霭霭,笼罩古庙间,故此山又称发云山。” 垛字原是堕字的俗写,建国初期,在此建立天然林保护和培育林木良种的综合性基地,定名为国营乳山县垛山林场,从此垛字由俗化雅,正式成为此山的书名。

林场的办公区建在主峰南怀,院在花草里,楼在树阴中,远离喧嚣,恬静宜人。林场人以办公区的海拔高度为基点,给垛山系上一条“腰带”,这腰带就是环山公路。公路是天然林与人工林的分界线。公路以上是天然森林区,以赤松、柞树、刺槐、板栗、银杏等树种为多;公路以下是人工栽植区,以苹果、杏、梨、樱桃等果树为多。

山高自然雄,林深自然幽。在这雄伟与幽深中,我们竟一时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初入山林时,山坡不算陡,树冠如伞盖,朵朵连结成绿色幕帐,为我们遮挡强烈的阳光。树下是厚厚的腐叶,踩在上面,像步行在绵软的沙滩上。腐叶上面有很多我们知道名字或者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它们大多是长得纤细修长。有些野葛攀绕到树梢,在风中摆动;但树下的山竹子花却像静止在那儿,纹丝不动。主峰东面的一个侧峰,峰顶耸立着监控塔,在省、市林业部门的监控室里,就可以看到垛山林区的全貌。在监控塔与主峰之间,还有一峰,人称阴凉石。到阴凉石,要经过“夹死驴胡同”,这条胡同其实是一块巨大山岩的裂缝。顾名思义,如果是牵着驴来,那只能把驴拴在胡同外面了。当然,人可以勉强侧身挤着通过。过了胡同就要爬高墙了,好在每层墙岩都不算太高,可以攀爬上去。到了“墙顶”,就到了阴凉石下。阴凉石是几块巨型板岩的总称,板岩叠加在一起,像是一摞大书。就是这摞“书”,挡住了阳光,加上山风习习,使人倍感凉爽,这就是阴凉石的含义。阴凉石以南的山坡较舒缓,林木茂密;阴凉石以北刀削斧劈,是典型的万丈悬崖地貌。 垛山博大,名胜许多,我们足之所至、目之所及的,仅是她的一小部分。如古庙宇等人文遗址,三滴水、官财石、三十二级台阶、石洞、鸽子堂、神仙脚印等自然景观,我们都曾走到。垛山是乳山现有野生动物最多的地方,狐、獾、狼、巨蛇、梅花鹿时现林中。遗憾的是,我们此行却与它们无一面之缘。据林场的人讲,建国初期这里并没有发现梅花鹿,可能是昆嵛山一带有养鹿场,跑掉的鹿来垛山安了家。垛山梅花鹿数量现已有二三十只。这是林场人的宝贝,大家精心地看护着它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