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嵩屿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嵩屿街道成立于2015年1月,地处厦门岛西部,海沧区南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东以厦门西港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东南、南,西北毗邻东孚镇。2019年11月21日,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名单。[1]

中文名: 嵩屿街道

外文名: Songyu street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厦门市海沧区

地理位置:厦门岛西部,海沧区南部

下辖地区: 9个社区居委会,2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厦门市海沧区滨湖北二路1号

电话区号: 0592

邮政区码: 361026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闽D

方 言:闽南语(厦门话)-闽台片

行政区划

嵩屿街道办事处则驻滨湖北二路1号滨湖大厦,下辖鳌冠、东屿、钟山、海发、海达、海翔、海虹、未来海岸、北附小9个社区居委会,石塘、贞庵2个村委会。嵩屿街道办事处的名字源于孙中山———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出把嵩屿建成“新式商埠”的构想。

地理环境

嵩屿街道位于厦门市境西部,辖石塘、贞庵等2个行政村(场),东屿、钟山、鳌冠3个村改居社区;海发、海达、未来海岸、海兴、海虹、北附小、海翔等7个社区。街道常住人口6.9万人,流动人口约4.1万人。嵩屿街道是历史悠久的滨海渔村,著名历史人物颜思齐、吴夲(吴真人、保生大帝)的故乡。

建制沿革

唐代始为海滨聚落,三面环海,称海口,辖内有溪名沧江,宋属漳州府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置海澄县,辖之。海澄县,古旧县名。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析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治今福建省龙海东南海澄镇,属漳州府。清仍属漳州府。1960年再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海沧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海沧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龙溪县、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北宋时和新垵地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属漳州府。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福建按察分司置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泉州府属漳泉道,漳泉道管辖泉州、莆田、漳州。洪武二十九年(西元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调整合并为建宁道、福宁道二道,泉州府属福宁道,福宁道管辖福州、宁德、泉州、莆田、漳州。明朝嘉靖年间分别隶属兴泉道和汀漳道。清代开始,恢复隶属福建兴泉永道。《圣祖实录》卷三十三、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十:康熙九年四月,西元1670年改置兴泉道,领兴化、泉州二府。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海防同知改驻厦门。《世宗实录》卷五十三:雍正五年,西元1727年,徙兴泉道道治于泉州府属厦门厅。《世宗实录》卷一四三: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6升泉州府属永春县为永春州来道属,改道名为兴泉永道,至清末,兴泉永道领府二一州:兴化、泉州、永春州,直隶州一:永春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台自泉州移驻厦门。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同属于福建省。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1912年,析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和大、小金门等岛屿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清朝恢复设汀漳龙道,管辖汀州府之县、漳州府之县,龙岩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闽浙总督郝玉麟奏请升龙岩县为汀漳龙道直隶州,下辖龙岩、漳平、宁洋县。清时统称三都,设永昌保、集兴上半保、集兴下半保、崇隆保。1913年(民国2年)废府设汀漳道。民国23年设督察区后,今漳属各县基本稳定。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龙汀省,下辖漳州、龙岩地区。民国6年(1917年)为海澄第四区。1940年属第四区(驻海沧),为沧江镇、金钟乡。1942年7月第四区改海沧区。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1945年撤海沧区,乡镇直属县辖。1946年5月调整乡镇保甲,三都有海沧、金霞2乡。海沧乡有路头、大街、横街、新街、山仰、柯井、青礁、院前、古楼、囷瑶、锦里、内坑12保;金霞乡有贞庵、嵩屿、石仓、温厝、渐美、钟山、东屿、石塘、上丘、东社、巷内、霞东、霞南、鳌冠14保。1949年09月26日,福建省政府决定,将原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1950年09月14日,又改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区专员公署。龙溪区均辖10县。1949年9月西部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1950年7月,改属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同安县,后改名为晋江专区。1951年0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1958年,划出龙溪专区海澄县海沧、新垵(新垵、惠佐、林东、许厝、霞阳、田边、翁厝等)2乡归属同安县。1960年海澄县再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1958年10月,同安县改划入厦门市郊区,1970年8月,再划归晋江地区(晋江专区),1973年9月,归隶厦门至今。1978年划入杏林区,2003年8月杏林区驻地迁海沧镇石塘并更名海沧区。海沧镇管辖范围不同海沧街道1950年废除保甲制,仍属第四区。1952年辖海沧、青礁、囷瑶、锦里、贞庵、温厝、渐美、石塘、东屿、鳌冠、霞阳、新垵12乡。1956年7月,将四区改名为海沧区,辖有海沧、囷瑶、锦里、石塘、新垵5乡。1958年4月撤区并乡,三都只设海沧、新垵2乡。1958年8月,海澄县与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原属海澄县的海沧、新垵乡划归厦门市郊区,设海沧公社,领海沧、石塘、钟山、贞庵、渐美、温厝、东屿、鳌冠、锦里、后井、囷瑶、青礁、霞阳、新垵14大队1961年10月,海沧公社析设锦里、渐美公社,1964年5月,锦里、渐美公社复入海沧公社。1984年改为海沧乡,1986年12月撤乡改为海沧镇。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形以丘陵、台地为主,东南、东北临海,北面靠山,地势较为平坦。地貌从北而南呈“三高二低”特征:北部有海拔933米的天柱山脉,天柱山脉南侧是马銮湾沿岸的台地、平原,往南有蔡尖尾山、文圃山拔地而起,南部沿九龙江和厦门西侧海岸是较为平坦的台地。

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春秋相连。气温年较差小,为15.8℃,平均日较差为6.7℃,最高、最低温出现月为7月和2月,代表春季和秋季的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6.6℃和6.9℃,春季气温低于秋季;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变率相对同纬度大陆地区小。

水文

南部三面环海,北部为马銮湾,东部为厦门西海域,南部为九龙江入海口水域。海域约为18km^2。分布在厦门西海域西部岛礁主要有火烧屿、宝珠屿、海沧嵩屿等12个。辖内江东引水工程水源来自北溪引水工程低干渠,途径龙海境,在白礁进入海沧境。江东引水工程主要可灌溉龙海角美、锦宅等6个镇及海沧区农田,年均饮水量6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34万亩,是海沧街道最重要水源。古楼水库位于古楼农场,牛屎溪流域,上游河长2.16公里,比降36‰,集雨面积1.82平方公里,可灌溉农田133.33亩,同时为海沧自来水水源,年供水30万吨。辖区有古楼、坞窟、龟山、三魁岭、岩坑、朝阳等12座水库,海堤长度7.042公里,水闸6座,北溪引水全长17.8公里。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从20世纪50年代起,海沧街道就已成为中国国内花岗石G623的重要荒料基地,至2005年,花岗岩G623年产量约4万立方米,90%以上出口,远销日本、东欧等地区。海沧镇后井海滩上的铁砂属滨海砂矿,磁铁矿砂达80%,面积1000平方米,厚1~20厘米。街道内植被为亚热带雨林,主要植被群落是: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丛生竹类、灌丛草坡。水产中的鱼类资源主要有石斑鱼、鲷鱼、鲈鱼、鳗鲡、罗非鱼、草鱼、鲢鱼;虾蟹类资源主要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三梭子蟹;贝类资源主要有牡蛎、花蛤、缢蛏、泥蚶。

自然灾害

影响海沧街道的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旱灾、地质灾害、赤潮、其它灾害如冻寒、雹害等。

所获荣誉

2019年11月21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入选第三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名单。2020年1月8日,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嵩屿街道入选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公示名单(公示期为2020年1月8日至1月14日)。

视频

嵩屿街道2019年新年拜年居民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