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川赤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川赤芍

中文名称:川赤芍

拉丁学名:Paeonia veitchii Lynch

别称:赤芍山芍药红芍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亚科:原始花被亚纲、芍药亚科

目科:毛茛目、毛茛科

属种:芍药属、川赤芍种

亚种:4个变种

命名者及年代:Lynch, 1909

川赤芍(学名:Paeonia veitchii Lynch ):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直径1.5-2厘米。茎高30-80厘米,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7.5-20厘米;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无毛。花2-4朵,生茎顶端及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苞片2-3,分裂或不裂,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花瓣6-9,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3厘米,紫红色或粉红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的西藏、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至3,7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山坡林下草丛中、路旁及山坡疏林中,是较矮小的芍药属品种。根可药用,含芍药甙,有活血通经、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

形态

川赤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柱形,直径1.5-2厘米。茎高30-80厘米,少有1米以上,无毛。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宽卵形,长7.5-20厘米;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至披针形,宽4-16毫米,顶端渐尖,全缘,表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3-9厘米。

花2-4朵生茎顶端及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而叶腋有发育不好的花芽,直径4.2-10厘米;苞片2-3,分裂或不裂,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长1.7厘米,宽1-1.4厘米;花瓣6-9,倒卵形,长3-4厘米,宽1.5-3厘米,紫红色或粉红色;花丝长5-10毫米;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3(-5),密生黄色绒毛。蓇葖长1-2厘米,密生黄色绒毛。花期5-6月,果期7月。[1]

分布地域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南部。在四川生海拔2550-3700米的山坡林下草丛中及路旁,在其它地区生海拔1800-2800米的山坡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

生长环境

川赤芍肉质深根花卉,宜高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6-7.5沙壤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栽植。一年追肥3次,出土展叶后施速效肥,花后肥及入冬前的长效肥。冬季-10℃可堆土防寒,土厚20厘米。芍药原系中国华北、华中野生花卉,后来人工栽培,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名贵花卉之一,各地均有栽植引种.芍药性喜温和、较为干燥的气候.故耐旱忌湿,喜阳光而又耐半阴。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2]

价值

根供药用,称“赤芍”,能活血通经,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繁殖方式

[3] 播种

播种在处暑前后果变黑时采下,晾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当年只长根不发芽,第二年春发芽,到8月底至9月上中旬移栽,4年后开花。

分株

分株繁殖多在9月下旬及10月上旬进行,过早新芽尚未形成,过迟则天气变冷地温低,不利于生长发育.分株时,先将地上茎叶从靠近地面处剪去,然后将全部根挖出,抖去泥土,根据原窝根的多少,3-5个萌生新芽为一丛,分为若干个丛株,其切口处用草木灰或硫磺粉涂抹,阻止细菌入侵,晾1-2天,使根变软栽植时不易折断即可.栽埋深浅,以植根舒展,新苗芽头低于地面5-8 厘米不怕冻坏为宜.芍药分株年限,可根据栽植需要来定,若是药用栽培以采根为目的,3-5年即可分株一次; 若系观赏,可5-7 年分株一次,年限长点较好。

参考资料

  1. 川赤芍形态特征,造价通
  2. 川赤芍,植物网
  3. 川赤芍,植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