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左都御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5:05 由 习包子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
前往: 導覽搜尋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又稱總憲)明清時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設左、右各1人,正三品。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為從一品。其右都御史為總督之兼銜,不設專員。

都察院職能

左都御史,又稱總憲,明清時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設左、右各1人,正三品。十七年升正二品。洪熙元年(1425年)南京都察院設都御史1人。清順治五年(1648年)定製,滿、漢各1人。初制滿員一品,漢員二品。十六年(1659年)改並二品。雍正八年(1730年)俱升為從一品。其右都御史為總督之兼銜,不設專員。

以左都御史為長官的都察院,除"職專糾劾百司"之外,還有兩項重要職能,其一為天子耳目,即所謂的言官,在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風聞奏事;其二為重案會審,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歷史記載

明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都御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

根據《明史‧職官志》記載: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共一百餘人,均為正七品。其它還設有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司等機構。官在外而加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有提督,有巡撫,有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等員。

清代都察院及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初制,滿員為一品,漢員為二品。順治十六年並改二品。康熙六年仍升滿員為一品,九年並定正二品。雍正八年升從一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俱滿、漢二人。其屬除經歷司、筆帖式外,有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辟,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左副都御史佐之。十五道監察御史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核本省刑名。

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初沿明制,設都察院。天聰十年,諭曰:"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肆慢上者,許直言無隱。"崇德元年,置承政、參政各官。崇德二年定承政一人,左、右參政滿、蒙、漢理事官各二人,後省。順治元年,改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滿、漢各一人。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各二人。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先用漢軍,後參用漢人,乾隆十三年省。外省督、撫,並以右系銜,即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乾隆十三年停右都御史銜。

宋祁詩人(詩意) 原圖鏈接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北歸·一水清波駛》是宋祁的作品之一。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選郎 。祖籍安州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高祖父宋紳徙居開封府雍丘縣 ,遂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權縣)人 。是北宋官員、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與兄長宋庠並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1]"。范鎮為其撰神道碑。推官

宋仁宗的時候,宋三館(昭文館、集賢院、史館)所藏圖籍,有錯誤、雜亂、殘缺不全的書,於是命宋祁和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2]李淑等人,審查定勘館閣正副樣本,定其存廢,有錯誤重複的地方則刪去,裡面有殘缺不全的地方,予以補寫校正,仿唐《開元四部書目》的書體,著為目錄名《崇文總目》。宋祁又與歐陽修合撰《新唐書》(原名《唐書》,為區別五代後晉時官修的《舊唐書》,故稱《新唐書》),加錄唐代學者自著之書,有28469卷。《新唐書》修訂對研究唐代學術文化多有幫助。

北歸·一水清波駛

參考資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