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巴县'''旧县名,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始称巴县。为重庆府的附郭县。民国时重庆设市,把巴县城关附近地区划为市辖区,这…”)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巴县.jpg|thumb|right|巴县.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09/c1f7fdea0f4d4162b12f1fd7211beb64.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7692487_100069198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巴县'''旧县名,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始称巴县。为重庆府的附郭县。民国时重庆设市,把巴县城关附近地区划为市辖区,这是后来的重庆主城各区的雏形。剩余地区仍称巴县。1995年重庆市进行区划调整,巴县撤县建区,称巴南区。
 
'''巴县'''旧县名,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始称巴县。为重庆府的附郭县。民国时重庆设市,把巴县城关附近地区划为市辖区,这是后来的重庆主城各区的雏形。剩余地区仍称巴县。1995年重庆市进行区划调整,巴县撤县建区,称巴南区。
  
 
 区划调整时,凡是含方位名称的区,一律改为渝字开头,按新的命名规则,巴南区本来应命名为"渝南区"。但作为纪念,决定保留"巴"字,称"巴南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巴县] </ref>  
 
 区划调整时,凡是含方位名称的区,一律改为渝字开头,按新的命名规则,巴南区本来应命名为"渝南区"。但作为纪念,决定保留"巴"字,称"巴南区"。<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巴县] </ref>  
  
 +
[[File:巴县1.jpg|thumb|right|巴县1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20865216_1435728710271_2.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65216_1311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
 
==历史==
  
 
 巴县是西周至战国的辖境巴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县治理,置江州县,隶于巴郡。两汉时期设江州县,是巴郡的治地。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属楚州巴郡。
 
 巴县是西周至战国的辖境巴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县治理,置江州县,隶于巴郡。两汉时期设江州县,是巴郡的治地。南齐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县为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垫江县为巴县,并废枳县入于巴县,属楚州巴郡。
  
 隋代属渝州巴郡,是巴郡的治地。唐贞观四年(631年)置南平县,先后属渝州、南平州、渝州,是渝州的治地。宋代属渝州、恭州、重庆府,是重庆府的治地。元代属重庆路,是重庆路的治地。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是重庆府的治地。
+
 隋代属渝州巴郡,是巴郡的治地。唐贞观四年(631年)置南平县,先后属渝州、南平州、渝州,是渝州的治地。宋代属渝州、[[ 恭州]] [[ 重庆府]] ,是重庆府的治地。元代属重庆路,是重庆路的治地。明清时期属重庆府,是重庆府的治地。
  
 
 辛亥革命后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民国2年属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7年属四川省;解放初属川东区巴县专区,旋属璧山专区,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回属重庆市。1994年12月,撤县设区,为重庆市辖近郊城市区。
 
 辛亥革命后由重庆蜀军政府直辖,民国2年属川东道(后改为东川道),民国17年属四川省;解放初属川东区巴县专区,旋属璧山专区,1951年1月改属重庆市,1953年2月划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回属重庆市。1994年12月,撤县设区,为重庆市辖近郊城市区。
行 36: 行 38: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2500余人。<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历史] </ref>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辛亥革命志士杨沧白、新中国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常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2500余人。<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历史] </ref>  
  
 +
[[File:巴县2.jpg|thumb|right|巴县2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20865216_1435728710271_4.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65216_1311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
  
行 46: 行 49:
 
 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荧壤土、潮土等;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93.30%。区内有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业丰收有较可靠的保证。<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地理环境] </ref>  
 
 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次之,平地极少;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紫色土、荧壤土、潮土等;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流经境内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流域面积1702.2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93.30%。区内有各种水利设施5075处,总蓄水量12040万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积33.4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5.87万亩,农业丰收有较可靠的保证。<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地理环境] </ref>  
  
 +
[[File:巴县3.jpg|thumb|right|巴县3.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20865216_1435728710271_5.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65216_1311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经济==
 
==经济==
  
行 52: 行 56:
 
 巴南区产业基础较强。有中国一流的轿车生产企业重庆长安铃木汽车公司、有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前20强的宗申摩托车集团公司、有我国专用车生产基地之称的大江集团公司、有被誉为中国最主要的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制造基地的重庆机床集团、有"中国钉枪大王"之称的重庆弘愿气动工具厂等工业企业;有国家级物流平台--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有全国业主经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业态组合最好的铠恩国际家居名都,以及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中心等多个特色专业市场。同时,培育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宗申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重机牌"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巴南银针"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巴南区产业基础较强。有中国一流的轿车生产企业重庆长安铃木汽车公司、有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前20强的宗申摩托车集团公司、有我国专用车生产基地之称的大江集团公司、有被誉为中国最主要的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制造基地的重庆机床集团、有"中国钉枪大王"之称的重庆弘愿气动工具厂等工业企业;有国家级物流平台--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有全国业主经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齐、业态组合最好的铠恩国际家居名都,以及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中心等多个特色专业市场。同时,培育出一批全国知名品牌,"宗申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重机牌"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巴南银针"茶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
[[File:巴县4.jpg|thumb|right|巴县4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20865216_1435728710271_11.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65216_1311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交通==
 
==交通==
  
 
 巴南区交通便捷。重庆内环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出海大通道渝黔高速公路(重庆经贵阳至广西北海)、中西部大通道渝湘高速公路(重庆至长沙)、南涪高等级公路(市中心经我区至涪陵区)以及区政府所在地到市中心的城市一级主干道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和210国道、省道渝道路等贯穿全境;李家沱、马桑溪和鱼洞长江大桥等3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轻轨2号、3号、8号线延伸到巴南,并形成环状网络;200万吨级的佛尔岩综合滚装码头已建成使用,构筑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巴南区交通便捷。重庆内环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以及出海大通道渝黔高速公路(重庆经贵阳至广西北海)、中西部大通道渝湘高速公路(重庆至长沙)、南涪高等级公路(市中心经我区至涪陵区)以及区政府所在地到市中心的城市一级主干道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和210国道、省道渝道路等贯穿全境;李家沱、马桑溪和鱼洞长江大桥等3座长江大桥沟通南北;重庆轻轨2号、3号、8号线延伸到巴南,并形成环状网络;200万吨级的佛尔岩综合滚装码头已建成使用,构筑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
[[File:巴县5.jpg|thumb|right|巴县5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20865216_1435728710271_26.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0865216_13111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旅游==
 
==旅游==
  

於 2022年3月21日 (一) 13:36 的最新修訂

巴縣舊縣名,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始稱巴縣。為重慶府的附郭縣。民國時重慶設市,把巴縣城關附近地區劃為市轄區,這是後來的重慶主城各區的雛形。剩餘地區仍稱巴縣。1995年重慶市進行區劃調整,巴縣撤縣建區,稱巴南區。

區劃調整時,凡是含方位名稱的區,一律改為渝字開頭,按新的命名規則,巴南區本來應命名為"渝南區"。但作為紀念,決定保留"巴"字,稱"巴南區"。[1]

歷史

巴縣是西周至戰國的轄境巴國。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國舊域設縣治理,置江州縣,隸於巴郡。兩漢時期設江州縣,是巴郡的治地。南齊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改江州縣為墊江縣,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又改墊江縣為巴縣,並廢枳縣入於巴縣,屬楚州巴郡。

隋代屬渝州巴郡,是巴郡的治地。唐貞觀四年(631年)置南平縣,先後屬渝州、南平州、渝州,是渝州的治地。宋代屬渝州、恭州重慶府,是重慶府的治地。元代屬重慶路,是重慶路的治地。明清時期屬重慶府,是重慶府的治地。

辛亥革命後由重慶蜀軍政府直轄,民國2年屬川東道(後改為東川道),民國17年屬四川省;解放初屬川東區巴縣專區,旋屬璧山專區,1951年1月改屬重慶市,1953年2月劃屬四川省江津專區,1958年11月回屬重慶市。1994年12月,撤縣設區,為重慶市轄近郊城市區。

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起至民國28年(1939年)間,均設縣治於今重慶市渝中區解放東路,歷與郡、州、路、府同城而治,並為附廓大縣。此後治地多遷。民國28年,按國民政府令,縣政府遷至市外辦公,暫住人和鄉(今九龍坡區華岩鎮),民國30年遷駐新治李家沱馬王坪。解放後由於市縣界變動,於1952年10月暫遷南溫泉,1954年1月遷駐魚洞鎮。改縣設區後治地仍舊。

區域變更

巴縣新置時,幅員遼闊,轄今之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巴南區、南岸區、渝北區、北碚區大部、璧山區、長壽區涪陵區南川區、武隆縣所屬區域。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劃出今涪陵區、武隆縣所屬區域,置涪陵鎮。

唐武德元年(618年)、武德三年(620年)、貞觀四年(630年)、貞觀十一年(637年)、至德二年(757年),劃出今長壽區、南川區所屬區域及中梁山以西大部分地區,先後分置永安、樂溫、溫山、南平、隆化、璧山諸縣。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廢壁山,其地併入。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劃出縉雲山以西境域,復置璧山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劃出今江北區、渝北區所屬區域及北碚區所轄嘉陵江以北地區,置江北廳,又劃出祥里部分地區(宋代依來鄉)隸璧山縣。

民國18年(1929年)重慶建市,自民國21年市縣劃界起至1960年的28年間,迭經市縣界變動和鄰縣縣界調整,先後劃出縣境中梁山與長江、嘉陵江之間除今跳蹬鎮以外的地區(含當時的重慶城區)、今歇馬鎮及其以北的地區、今南泉鎮及沿銅鑼山至峽口鎮的沿江地區、高歇和馬鬃兩鄉所屬區域。其間於1953年,原屬北碚市的關口鄉劃入巴縣。

至1994年,縣境東西寬73公里,南北長70公里,幅員面積2551.26平方公里,仍三面環繞重慶市區。

1994年12月,改巴縣為重慶市巴南區,並在1995年2-3月間相應進行轄區調整,劃出原巴縣所轄長江以北的全部境域和長江以南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鎮所屬區域,劃入九龍坡區所屬長江南岸的地區(除二塘村劃歸南岸區外),遂成今之巴南區域。

居民

"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辛亥革命志士楊滄白、新中國首任女大使丁雪松等。常住人口以漢族為主,其次有苗族、回族、藏族、彝族等40多個少數民族2500餘人。[2]

地理環境

位置

巴南區位於主城區南部,屬重慶都市經濟發達圈。截止2006年底,有206個村、77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86萬。東與重慶市涪陵區、南川區接壤,南與綦江縣、江津區毗鄰,西與九龍坡區、大渡口區隔江相望,北與南岸區相接。區政府駐地魚洞,距市政府駐地21公里,距重慶火車站22公里,距重慶港口23公里,距重慶機場45公里。

境況

地形以丘陵為主,低山次之,平地極少;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紫色土、熒壤土、潮土等;屬亞熱帶溫潤氣候,四季分明,春早秋遲,夏熱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綿雨,冬季多雲霧,霜雪甚少,無霜期長,日照少,風力小,濕度大。境內河流屬長江水系,有流經境內的五布河、花溪河、一品河等大小河流10餘條,流域面積1702.24平方公里,占區幅員面積的93.30%。區內有各種水利設施5075處,總蓄水量12040萬立方米,常年灌溉面積33.4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25.87萬畝,農業豐收有較可靠的保證。[3]

經濟

巴南區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能大。全區有植物資源近4000種,農作物品種繁多,除栽植糧、油、蔬菜和大量經濟作物品種外,經濟果木有柚、柑橘、梨、棗、桃、李、杏、板栗和茶、桑、桐等。區境內有動物資源數百種,有礦資源數十種。曾先後開發利用的有原煤、鐵礦、石油、天然氣、頁岩、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鉀土、砂金、地熱水等。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和鉀土、砂金等資源的開採,成為農民致富的門路之一。全區現有多家頁岩磚廠,對頁岩的開發利用數量較大;地熱水的出水點較多,已在東泉、南泉、橋口壩等地多處開發利用。

巴南區產業基礎較強。有中國一流的轎車生產企業重慶長安鈴木汽車公司、有躋身全國民營企業前20強的宗申摩托車集團公司、有我國專用車生產基地之稱的大江集團公司、有被譽為中國最主要的數控齒輪加工機床製造基地的重慶機床集團、有"中國釘槍大王"之稱的重慶弘願氣動工具廠等工業企業;有國家級物流平台--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有全國業主經營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功能最齊、業態組合最好的鎧恩國際家居名都,以及西部國際汽車城、渝南汽車會展中心等多個特色專業市場。同時,培育出一批全國知名品牌,"宗申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重機牌"數控齒輪加工機床成為中國名牌產品;"巴南銀針"茶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交通

巴南區交通便捷。重慶內環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以及出海大通道渝黔高速公路(重慶經貴陽至廣西北海)、中西部大通道渝湘高速公路(重慶至長沙)、南涪高等級公路(市中心經我區至涪陵區)以及區政府所在地到市中心的城市一級主幹道渝南大道、渝南分流道和210國道、省道渝道路等貫穿全境;李家沱、馬桑溪和魚洞長江大橋等3座長江大橋溝通南北;重慶輕軌2號、3號、8號線延伸到巴南,並形成環狀網絡;200萬噸級的佛爾岩綜合滾裝碼頭已建成使用,構築了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

旅遊

巴南區山川秀美,旅遊資源豐富。全區的森林覆蓋率超過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資源和抗戰文化遺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遊資源,形成了"三泉"(南泉、東泉、橋口壩溫泉)、"三山"(聖燈山、樵坪山、雲篆山)、"兩島"(木洞桃花島、魚洞中壩島)、"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場"(重慶國際高爾夫球場)、"一區"(安瀾鷺類自然保護區)的景區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譽的東溫泉熱洞更是亞洲一絕;"川東小峨眉"聖燈山被譽為"植物基因寶庫";樵坪山、雲篆山古戰場遺蹟依稀可辨。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