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原图链接有动物网

中文学名: 掘穴鹦哥
拉丁学名: Cyanoliseus patagonus
别 称: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掘穴锥尾鹦鹉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 锥尾鹦鹉族
属: 锥尾鹦哥属
种: 掘穴鹦哥
亚 种: 4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Vieillot, 1818
英文名称: Burrowing Parakeet
英文名称: Burrowing Parrot
英文名称: Burrowing Conure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掘穴鹦哥)约有3种亚种,是最大的锥尾鹦鹉,在台湾并不十分受欢迎,非常吵杂,台湾市场上野生鸟非常多,人工繁殖鸟极少,有(小)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 (Lesser)Patagonian Conure)、南安地斯山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Andean Patagonian Conure)、大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Greater Patagonian Conure)3种。

体长:45-48cm(18-19吋)[1]

分布区域

依亚种不同分布在南美洲的南部,包括阿根廷、乌拉圭、智利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丘陵地带与滨海地区。

整体概述

大多栖息于开阔的乡间草原及有峡谷悬崖的林地、水源区附近有仙人掌与多刺灌木丛的干燥地区,农作物田园也常见它们的踪影,群居性,经常一大群活动,

有时会有超过1000只的同伴聚集一起,聚集时会发出响亮难听嘶叫声,通常早上至水源地喝水,然后就开始觅食,炎热中午时分是休息时间,下午又继续觅食,傍晚回到栖息地,

栖息在岩洞、高树或电缆线上;有季节性迁徙行为,冬天时会往北飞到温暖一点的地区,筑巢在石灰岩或砂岩地形的岩洞内,它们也遭受许多盗捕者的捕捉,作为买卖,

当地居民捕捉方法通常是爬到岩壁上,将竹竿的顶端绑一个倒勾,伸入岩洞再将幼鸟勾出来;人为饲养的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非常吵杂,刚引进的鸟儿很害羞,适应新环境很慢,

喜欢洗澡,应常供应新鲜树枝或腐化的脆木头供它们啃咬咀嚼。

繁殖

巴塔哥尼亚锥尾鹦鹉是少数能够群养繁殖成功的锥尾鹦鹉,群养繁殖需要提供数个巢箱,但成对饲养繁殖效果较佳,使用天然中空木头效果较好,难度不高,但由于市面上几乎全为野生鸟所以繁殖成果还是寥寥可数,适应环境且稳定后一年有机会可以繁殖好几窝,一次约产2-4颗蛋,孵化期约24-27天,约8个星期羽毛长成。

野性美洲——山脉 在火山附近生存的勇者:青绿锥尾鹦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