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格阿瓦提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格阿瓦提乡,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繁荣的果园”。1958年成立佰什坎特公社(十四公社),1986年5月分出建立巴格阿瓦提乡,位于莎车县城东北方向,距离县城38公里。东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南与喀尔苏乡毗邻,北与麦盖提县克孜力阿瓦提乡临界,南与佰什坎特镇隔河接壤。全乡行政总面积189.3平方公里,辖巴格吉格代、巴格霍伊拉、巴格阿瓦提、拜什艾日克、阿克切克勒、吐格贝希、团结、喀拉墩、喀拉坡塔、阿恰艾日克、曙光11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巴格阿瓦提乡现有常住人口4531户19069人,其中维吾尔族19056人,汉族13人。耕地面积9.3万亩,人均耕地4.71亩,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1]

中文名: 巴格阿瓦提乡

外文名: Bageawati country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莎车县

面 积: 189.3 km²

电话区号: 0998

车牌代码: 新Q

基本概况

巴格阿瓦提乡属典型干旱大陆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期长,年日照总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气温11℃—12℃,年无霜期平均210—230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40mm,蒸发量2226mm。四季盛行北风,平均风速1.9m/秒,六级以上大风年均19.9天。该乡属灌溉农业,80%水源主要引用提孜那甫河中的高山融雪水,季节性较强,洪枯悬殊,来水与农业用水不协调,供求矛盾显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干热风、沙尘暴和霜冻等。巴格阿瓦提乡的经济以畜牧养殖业为主,主要养殖牛、羊、鸽子等禽畜。巴格阿瓦提乡属干旱大陆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除沙漠边缘残存零星分散的红柳和甘草外,均属于农业绿洲人工林区,主要有新疆杨、银白杨、杂交杨、沙枣、柳、苹果、梨、桃、杏、桑,灌木有梭梭、骆驼刺、甘草、沙棘等。

基础设施

巴格阿瓦提乡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卫星电视信号,无线通讯信号遍布全乡。交通十分便利,2014年至今修建公路102公里,各行政村全部做到连通公路,户通硬化路。234省道贯穿南北,叶城县、麦盖提县的车辆往返于巴格阿瓦提乡,为巴格阿瓦提乡农副产品的流通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4531户农户全部做到通水、通电全覆盖。地处提孜拉甫河下游,结合滴管技术的有效运用,解决了灌溉用水不足的历史难题。

巴格阿瓦提乡辖区内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11个,医务人员47人,配备常规药品80种以上。1906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参保率达到100%。现有幼儿园7所、小学4所、教师270名,学龄前儿童1919人,小学生3037名,教学质量名列全县乡镇学校前茅。

产业现状

产业发展以畜牧养殖业为支撑,同时大力发展种植业、林果业。农作物种植总面积7.88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1万亩,玉米0.83万亩,棉花4.78万亩,特色种植万寿菊0.32万亩。林果面积3.95万亩,其中巴旦木2.03万亩,核桃1.3万亩,西梅0.15万亩。畜牧存栏量13.3万只,其中牛0.49万头、羊2.18万只、禽类13.61万只(羽),形成了户均一头牛,人均一只羊,户均一群畜的“三个一”养殖规模。现有合作社25个,良繁中心1个,卫星工厂1个;村集体总收入超过132万元。

前景规划

近年来,巴格阿瓦提乡在莎车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粮食抓安全、棉花抓效益、畜牧抓规模、林果抓提质、收入抓多元”的发展思路,真抓实干,团结奋斗,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该乡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稳定工作常抓不懈。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医疗保障和邮政通讯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

随着巴格阿瓦提防渗渠、提孜那甫河大桥和叶麦公路扩建等工程项目的建设竣工,让巴格阿瓦提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更为便利,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巴格阿瓦提乡党委、人民政府将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开创美好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