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隆迪共和国国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隆迪国旗

中文名称:布隆迪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布隆迪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5:3

正式形成时间:

布隆迪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旗面中央为一个白色圆轮,内含三颗红星。白色十字将旗面分为四个三角形,上下为红色,左右为绿色。[1]

国旗简介

布隆迪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两道交叉的白色宽条将旗面分成四个三角形,上下两个相等,为红色;左右两个相等,为绿色。

旗面中央是白色圆地,内有三颗带绿边的红色六角星,呈品字形排列。红色象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牺牲者的鲜血绿色象征所期望的进步事业白色代表和平存在于人类中间三颗星象征“团结劳动进步”,同时也代表布隆迪三个部族---胡图族图西族特瓦族,三族彼此团结和平相处共建家园[2]

国徽

布隆迪国徽中央的红色盾徽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经受的苦难,他们要让历史启迪未来——自由独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盾徽上的金色狮头是国家主权的标志,盾徽后面3支交叉的长矛代表三大黑人部族,底部的白色饰带上书写着布隆迪人民以手、以心、以生命立下的誓言:“团结、工作、进步”。他们希望自己深爱的祖国在统一的光环照耀下,永远处于和平、欢乐和繁荣之中。

布隆迪简介

布隆迪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rundi)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东、南与坦桑尼亚交界,西与刚果(金)为邻,西南濒坦噶尼喀湖。境内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东非大裂谷东侧高原构成,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

为改善营商环境,吸收外国投资,布隆迪积极推进法律制度建设,自2008年起至2013年,相继修订了投资法规、商业法规、环境法规、私营企业和公共参与法规、土地法规和矿山法规等。

布隆迪为农牧业国家,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发展经济的困难在于国家小,人口多,资源贫乏,无出海口。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3]

自2008年至2014年,布隆迪经济保持一定增长,2008年至201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9%、3.8%、5.1%、4.2%和4.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6美元。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今天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布隆迪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4]

习俗

待人接物

和其他非洲人一样,布隆迪也有热情好客的特点。遇上布隆迪家庭办喜事,即使素不相识,只要表示祝贺,便可受到香蕉啤酒的热情招待。生人问路,布隆迪人哪怕放下手中的活,走上几里地,也要把他引导到目的地。布隆迪人待人诚恳,乐于助人。为了使客人愉快高兴,布隆迪人可以奉献出家里的一切,甚至分享最后一根香蕉。每逢外国领导人访布,总有打鼓、跳舞等热烈盛大的欢迎场面。

布隆迪人认为“远亲不如近邻”,非常珍视邻居关系,邻居有事,应全力相助。逢年过节,首先要向邻居表示祝贺;有了好酒,首先要请邻居来喝。在农村,邻居有义务和权力相互管教孩子,如一个孩子干坏事,邻居大人教训他,乃至鞭打他,也不会受到孩子父母的责怪。布隆迪人也有庆贺乔迁之喜的习惯,一旦搬进新居,亲朋好友及邻居均前往祝贺并送礼,主人则给予热情友好招待,有时也准备饭食。

布隆迪人很讲礼貌,在公共场所遇到碰撞时双方会互道“对不起”、“请原谅”,因此很少发生口角,打架斗殴则更为鲜见。布隆迪人的见面礼甚是有趣。与客相见有握手的礼节,男女无忌,但晚辈与长辈、下级与上级、百姓与官员握手时,为了表示敬意,前者向前倾身,用左手托住右胳膊肘,用右手与后者轻轻相握,显得非常谦恭礼貌。若是长久不见的熟人、至交,则相互轻轻拥抱,并轻拍对方肩背,表示亲热,不分男女,尽皆如此。布隆迪人尊敬长者,如居住在首都布琼布拉的官员,每逢年节或周末,大多要返回内地省亲,与家人共度佳节。在内地农村,布隆迪人见到外国人时总要友好地打招呼,并伸出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表示致敬,意即“团结、劳动、进步”。对于朋友赠送的礼物,布隆迪人有当着客人面打开的习惯,然后或立即陈设于客厅内,或在下一次见面时将礼物佩带在身上表示礼貌和珍爱。

布隆迪是一个文化财产较为丰富的国家,且较好地保持了文化的同一性,全国通用一种民族语言——基隆迪语。尊重人、诚实、正直,是布社会教育的基础。团结互助,是布隆迪人的行为准绳。但是,近几十年来的部族冲突以及战争,也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婚嫁

在布隆迪的传统里,婚事一般由父母操办,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恋爱结婚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其程序是:

(1)聘礼(DOT):在婚事基本达成后,男方父母要去女方家里送聘礼。双方父母相聚一堂,男方家长当众宣布亲事告成。以前根据家庭不同,聘礼有牛、锄头、珠饰或其他物件等。法律上无聘礼规定,但民间仍然流行。

(2)婚礼:结婚之日,要进行一些仪式和活动。首先,到县、市政府进行登记、履行结婚法律手续,然后到教堂举行宗教仪式(自愿),之后婚礼庆祝。在农村,招待宾客喝香蕉啤酒、冷饮,新人亲友相互祝酒庆贺,接着参加婚礼的人唱歌、跳舞,热闹至深夜。期间,送嫁的姑娘们将新娘藏好,悄悄带进洞房。在城市里,新婚夫妇首先举行婚礼酒会,邀请各方客人出席。在酒会上,双方家长有讲话的习惯,除表示祝贺外,还要宣布送给新郎和新娘多少头牛或其它礼品。按习惯,女方父亲不出席这个仪式。之后,举行晚宴,邀请少数近示参加;最后举行舞会,任何人均欢迎参加,直跳到次日凌晨。舞会上不供应饮料、食品。

(3)婚后:以前夫妇一个月不干活,由新娘家送吃送喝。新习惯是新婚后第一天不工作,第二天便开始下地或上班。

(4)回娘家:按习惯,一般要等新娘适应了新生活后,即三、五个月后,有的甚至生了头胎孩子后才回娘家。新娘首次回娘家时,其父母要送礼,农村一般送牛,城里送钱或其它贵重物品。此后,通过互送礼品,经常走访,两家亲戚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

丧事

(1)报丧:某人死亡后,死者家属的邻居即来帮忙,有的向死者的亲友报丧,安排后事,有的陪伴死者近亲守灵。

(2)安葬:一般当天安葬,实行土葬。布农村无棺材,大都里裹布单,外包草席,现城里已开始棺殓安葬。根据本地的风俗,在路遇灵车时,迎面来的行人须立正,车辆应停行,后面的也不能超越,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待其过去后,方能继续赶路。

(3)居丧:居丧期一般为葬后一周,期间,由于悲痛,死者家属不干活,由亲友送吃喝。一周后丧事部分结束,亲友前来探望,并给各自熟悉的死者亲属送一些钱,以表示对他们的支持。丧事全部结束,要视死者性别和年龄而定,一般是在安葬后三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丧事结束后要安排一个大的聚会,请前来探望的亲友喝点啤酒,以示感谢。同时,对与死者有关的财产和债务问题,要在这时作出处理。如死者是一家之主,还应确定一位接班人。

与中国的关系

1963年12月21日,中国与布隆迪建交。1965年1月29日布政府单方面宣布中断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971年10月13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1981年中布双方决定成立贸易混合委员会,1983年扩大为经济技术贸易合作混合委员会。1982至2002年,双方分别在北京和布琼布拉举行了9次混委会会议。2007年9月,混委会第10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自1981年以来,中国路桥、中水、中纺、中地、中农及江苏、重庆、安徽等地共8家公司相继进入布市场,承揽了一些基础设施工程。

1972年1月中布两国签订贸易协定,规定两国贸易以现汇支付。2012年两国贸易额57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中方出口4600万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8.7%。中国主要从布进口铌、钽、钒矿砂和咖啡,向布出口机电、计算机、通信、塑料和纺织产品等。

从1975年至2011年底,中国共接收布奖学金生395名,2011年在布在华奖学金生150人。

1986年7月,两国政府签订关于中国派遣医疗队赴布隆迪工作的议定书,截止2014年我在布医疗队员为第15批282人次,截止2014年在布医疗队员共29人,由青海省派出。

1986年6月和1991年3月,合肥市和布琼布拉市及青海省和基特加省分别建立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关系。1999年7月,布琼布拉市市长恩蒂扬肯迪耶访问合肥,2005年9月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访布。

据布隆迪中央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是布隆迪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排在沙特和比利时之后。 2011年,布隆迪进口贸易总额为9528.52亿布朗,从中国进口额为794.28亿布朗,占8.3%。当年,布从沙特进口额为1399.19亿布朗,占14.6%;从比利时进口865.83亿布朗,占9%。中国与布隆迪的进出口货物主要是靠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承运,而自从埃航签署北京泛源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为核心代理后,中国出口布隆迪的货物与日俱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