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魯克林大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原稱為紐約與布魯克林大橋(英語: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或东河大桥East River Bridge),是美國最老的懸索橋之一,建於1883年,其1,825公尺(5,988英尺)長的橋面橫跨紐約東河連接美國紐約州紐約市曼哈頓布魯克林。完工時是当时世界上主跨最長的懸索橋,以及美国第一座使用钢丝索而非铁链的懸索橋(最早的钢丝索悬索桥是法国于1823年由Marc Seguin建造的Passerelle de Saint-Antoine行人步行天桥)。

建筑

設計人員及建造

桥梁的设计师是约翰·A·罗夫林,他带着在德国学到的桥梁技术来到美国创业。1869年,他的建造布鲁克林大桥的计划力排众议,得到了批准,而他自己却在一次河边勘察时因事故去世。他的32岁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名伦斯勒理工学院[1] 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随即被任命为建桥总工程师,但因采用气压沉箱法建桥墩,患了沉箱病,只能靠他的妻子艾米莉到工地指挥。从1869年开工,到1883年竣工, [1] 前后长达14年,投入了2500万美元的资金,而此桥的工程期间中,除了约翰·A·罗夫林以外,还有20名建筑工人丧命(桥塔上面的标志板是为了悼念他们而附设的),终于建成了这一座世界桥梁史上的丰碑。建成时,桥墩高达87米,是当时纽约的建筑物之一。

桥塔开始建造时,先在东河里放入两只巨大的沉箱,然后在沉箱上建造桥塔,直至沉箱沉入河底。接着向沉箱中注入压缩空气,以便让工人进入沉箱清理河底沉積物,直至沉箱完全沉入基岩。整座桥的重量就压在深入沉積物的沉箱上面。

布鲁克林大桥启用后,它已成为纽约市天际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64年成为了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大桥采用新哥特式建筑的风格,通道上方标志性的尖拱贯穿塔楼。大桥的漆彩是「布鲁克林大桥棕」和「银」,但有说法称最开始的漆彩是「罗林斯红」。

大桥建造时,桥梁建中的空气动力学还未得到发展。原先的塔科马海峡吊桥 于1940年坍塌后,桥梁才陆续于1950年代开始进行风洞测试。所以,支撑桥面的桁架结构本身就不易出现空气动力学问题实属大幸。小罗布林设计的桥梁及桁架系统比他认为所需的稳固程度还要稳固六倍(小罗布林最初设定的工程余量是所需强度的三倍,但在施工期间于夜间视察工地时,发现有承包商试图将订购的高强度钢索运出,筑更换为同直径但较廉价的普通产品,以赚取差价。因此小罗布林在施工同期变更设计,将部分钢结构件的工程余量提高至六倍)。因此,在同时期的许多大桥纷纷消失在历史中并被替代的时候,布鲁克林大桥仍然安如磐石。

大橋建成初時,主要是供人們步行或騎馬渡過東河之用,後期加設了電車專用的路軌,到了1950年,大橋需要重修,加設六條供車輛用的行車線,而電車亦在重修時期暫停服務。

參考文獻

  1. 伦斯勒理工学院,迁木網,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