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布鲁诺·法兰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鲁诺·法兰克

图片来源

布鲁诺·法兰克Bruno Frank,(1887年6月13日-1945年6月20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的犹太人,是德国诗人、剧作家和人文主义者。

1933年,逃离德国纳粹的德国知识分子之一。

1937年,移居美国。

法兰克写了两部重要的小说,《塞万提斯》(1934年)和《德雷斯帕斯》(1937年)。[1]

弗兰克为由威廉·迪特尔执导、查尔斯·劳顿主演、根据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改编的流行电影版《巴黎圣母院》(1939年的电影)编写了剧本。和《居里夫人》(1943年的电影)做出了贡献。

法兰克帮助建立了欧洲电影基金,该基金通过募集资金补贴工作室合同来支持失业的流亡作家。

1945年6月20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庄死于心脏病。

生平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银行家。

早年在斯图加特的一所预科学校就读,然后转到图林根州的一所大学。他在图宾根大学获得哲学和文学博士学位。

1905年,18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后他搬到了慕尼黑——当时被认为是德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并涉足那里的文学界。他结识了Frank WedekindRainer Maria RilkeWilhelm SpeyerLion Feuchtwanger等作家。并与托马斯·曼建立了终生的友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法兰克加入了德国军队,并在俄罗斯加入前线作战。他在那里受了重伤,被送回德国,并在巴伐利亚的家中休养了几年。康复后,他开始了非常成功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生涯,并为德国舞台改编和翻译了马塞尔·帕尼奥尔诺埃尔·考沃德萨沙·吉特里等外国作家的戏剧。法兰克对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运动的日益强大感到震惊。

1933年,臭名昭著的国会大火之后——纳粹烧毁了德国议会大楼并将其归咎于“共产党人和犹太人”——身为犹太人的法兰克看到墙上的文字,他和他的家人离开了德国. 他们在瑞士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搬到了奥地利。1935年,希特勒第吞并了奥地利。[2]

1937年,弗兰克和他的家人离开了欧洲。前往美国,在那里他得到了一个位在好莱坞的工作。

家庭

伴侣伊丽莎白·帕伦伯格-马萨里。

他的侄子Anthony M. Frank于 1988年成为美国邮政局长。

台湾翻译著作

害羞再见 (Conquer Shyness)[3]

克服拖延 (Stop Procrastinating)

远离寂寞 (Conquer Loneliness) [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