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帕布罗·卡萨尔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帕乌·卡萨尔斯-德菲洛( Pau Casals i Defilló,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El Vendrell。常被称帕布罗·卡萨尔斯(西班牙语:Pablo Casals),西班牙大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1888年,才十二岁,他考入巴塞罗那的Escuela Municipal de Música,学习大提琴,音乐理论和钢琴。

他最重要的作品为于1936至1939期间灌录的巴哈大提琴无伴奏组曲。作为作曲家,他主要创作宗教音乐和管弦乐。最著名的作曲作品则为El Pessebre(1960)。

帕乌·卡萨尔斯-德菲洛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音乐之外,早慧的他且很早便确认了自己的政治立场,终身未在苏俄和中国等共产主义国家演出过。或许是艺术家的宿命,或者时代必然的悲剧,卡萨尔斯前半生虽能发挥才华、接受适当的栽培,却终究难逃一度潦倒。[1]在西方音乐史上,提升大提琴为独奏乐器,与小提琴平起平坐,居功厥伟的就是卡萨尔斯。

大提琴曲目中的“圣经”

他在十三岁时发现的六首《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业已成为大提琴曲目中的“圣经”。

卡萨尔斯奉献他一生的精力,此曲才获得这么崇高的地位。

提拔马友友的最大功臣

帕乌·卡萨尔斯也是提拔二十世纪最有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最大功臣。更难得的是,他以大提琴为武器,与佛朗哥的独裁政权对抗,为艺术家的尊严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因此有人甚至称他为“弦乐器之王”。

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1950年,起在法国边境的普拉德举办巴赫古典音乐节,后又在波多黎各举办卡萨尔斯音乐节。[2]

他的演奏风格极其自然,线条纯净,乐句完美,音色情绪变化无穷,格调高雅。他为许多作品灌制的录音成了以后几代演奏家们公认的楷模。他对大提琴演奏艺术贡献甚大,赢得了全世界音乐家的尊重,公认他是“大提琴史上的帕格尼尼”。

1958年,曾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1979年,过世,(享年96岁)被安葬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El Vendrell。

家庭

父母

Carles Casals iRibesPilarDefillóde Casals

妻子

Frasquita Casals

前妻

Susan S. Casals

兄弟姊妹

JoséCasalsDefilló

安东尼娅卡萨尔斯Defilló

皮拉尔·卡萨尔斯(Pilar CasalsDefilló)

Ricardo CasalsDefilló 和其他5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