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帝江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帝江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

来自网络的图片

帝江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神。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白话译文:"有一个神,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帝江

别名; 帝鸿

神话体系; 道教神话

居所; 西方天山

司掌; 歌舞

象征; 歌舞

特征; 无口鼻、善歌舞

所属分类; 华夏上古神兽

帝鸿与帝江

帝江即帝鸿,古音"大江"与"大鸿"通。

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年-1798年)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见下文)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庄子·应帝王》载: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浑沌。倏和忽两人常到帝江那里去玩耍,帝江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浑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浑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浑沌凿窍。

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浑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这个有点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浑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浑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浑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却也因之而诞生了。本质上其与开天辟地的浑沌世界毫无关系,这里只是一个寓言故事。

这里对"浑沌"大致有三类解释:

(1)以自然之现象解,如李颐、梁简文帝、成玄英和陆长庚;

(2)以人之现象解,如林希逸和胡文英;

(3)以历史之现象解,如宣颖。

古籍记载

《山海经》 帝江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即原意为:像太阳一样平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庄子》 《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帝江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帝江)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

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的句子,帝江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帝江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更为原始的帝江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江读作鸿)也。"这里的帝江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

《神异经》 再到后来,《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帝江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历史考证

根据《庄子集解》: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倏为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帝江)为非无非有者也。倏:喻有象也;忽:喻无形也;浑沌:无孔窍也,比喻自然。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有无二心,会于非无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执为一中志,故云待之甚善也。倏、忽二帝,犹怀偏滞,未能和会,尚起学心,妄嫌浑沌之无心,而谓穿凿之有益也。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乖浑沌之至淳,顺有无之取舍,是以不终天年,中途夭折,应了老话:为者败之。浑沌(帝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确实是一个天神的名字。《山海经·西次三经》说,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那个作为中央上帝的黄帝,所以寓言便直接把他当做是中央的天帝。至于有人说帝江是黄帝的儿子,那倒恐怕是较后起的传说。

神鸟帝江

神鸟即帝江,帝江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 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帝江"指金乌一样的神鸟。那么帝江怎么又与帝鸿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见下文)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帝江就是帝鸿,也就是那个作为中央上帝的黄帝,所以《庄子》寓言便直接把他当做是中央的天帝。至于有人说帝江是黄帝的儿子,那倒恐怕是较后起的传说。不管帝江是天帝或天帝的儿子,除了追求"返乎自然"、"不识不知"、"无为而治"的道家以外,是没有人喜欢这个黑糊糊黏连成一片的。所以后世的传说,帝江是被丑恶化了。《神异经》说帝江是只既像狗又像人熊的野兽,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着。因为是个 "睁光瞎",自己走路很艰难,但别人到哪里去他却知道。遇着那有德行的人,他就一股蛮劲地去抵触他,遇着横行霸道的恶人,他反而伏伏贴贴,摇头摆尾地去依靠着他。这种卑贱的脾气,实在是天然生成。平常没事的时候,这家伙,总爱自己咬着自己的尾巴,回旋着,仰面朝天,哈哈大笑。从这个传说里,可见人们对于和黑暗差不多同义的帝江,实在是没有很好的感情的。

部落战争

颛顼朝,帝江为共工氏首领。

16世411年(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颛顼朝进行历法改革,将祭天地之神权收归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统一历法,宗伏羲、建寅,颁颛顼历。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来历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权,以绝天地通,加强中央王族政权的统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满,使夷夏联盟开始趋于解体。

颛顼任命少昊四裔叔重为木正、该为金正、以修熙为水正、黎为火正、四叔世不失职。重和黎族独司天地鬼神以来又被称为"祝融"。不仅颛顼用之,其后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周时,程伯、休父为其后。其疆土北至漠北,东至黑龙江东北,西至昆仑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为颛顼之天下。

此时的共工氏首领帝江,称涅(涅为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和颛顼数次大战之后失败。末代共工被迫率部众北迁黑龙江及其以北地区,建都北维,领有辽河流域以北直至北极诸地。独称霸北方,又因其头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的雏形。后因陷于洪水,半身瘫痪,死后与九嫔同葬于扶余山(今吉林省境内)。帝俊承袭帝位,成为与中原王族统治地区并立与北方的政权。[1]

参考文献

  1. 帝江,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