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平山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天下杂志][健康医疗]今(31)日公布国内新增278例COVID-19确定病例,分别为274例本土个案及4例境外移入个案;另有校正回归本土个案73例,总计351例。确诊个案中新增15例死亡。
  • 指挥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74例本土病例,为129例男性、145例女性,年龄介于未满5岁至90多岁,发病日介于今(2021)年4月29日至5月30日。另校正回归个案73例中,为36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介于未满5岁至80多岁,发病日介于5月14日至5月29日。

平山团(flat mountain group)就是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当初成立是主要由2300名来自平山县人民组成。

  • 1939年5月20日,聂荣臻司令员嘉奖平山团,称它为“太行山铁的子弟兵”八路军——人民的子弟兵的名称第一次叫起,迅速传遍全国。人们仍亲切地称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震撼了中国,抗日的烽火迅速燃遍了中华大地。
  • 2300多名太行儿女毅然离开了家乡。
  • 他们从河北省平山县的村村寨寨、沟沟坎坎中走出来,加入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行列。
  • 这支被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的抗日武装被编入王震领导的“三五九旅”,这就是当年威名赫赫的“平山团”。
  •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眼看国民党的部队纷纷败退,日寇横行,人们都盼望着能有一支自己的武装部队来保卫家园。
  • 平山县委在农村支部作了动员之后,很快有一百多名共产党员报名。
  • 10月3日,八路军120师359旅王震旅长派出的刘道生、陈宗尧、左齐带领359旅战地救亡工作服务团(717团救亡工作团)来到平山县的革命中心洪子店。
  • 中共平山县委召开动员会,提出“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1938年1月,平山团在山西崞县打了组建以来的第一仗,平山团在田家营巧设伏,前后夹击,全歼来犯日寇。

  • 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三八大盖120支,短枪12支和大批战利品
  • 首战告捷,打出了威风。1938年5月,平山团开赴晋察冀边区,开辟雁北、察南根据地。
  • 6月上旬,平山团协同719团攻克下社日军据点,并在大同县歼灭日伪军300馀人,袭击了平绥铁路的天镇至大同间敌人据守的一个火车站。
  • 9月下旬,日军纠集五万馀兵力,分多路向五台山进行围攻,其中数千敌人向我359旅驻守的广灵、灵邱猛烈进攻。
  • 平山团在灵邱战斗中,激战7昼夜,毙敌800馀名。10月26日,平山团和717团、719团一起连打两仗,歼日寇北线指挥官、第二混成旅少将旅团长冈喜太郎以下官兵500馀名,缴获大炮1门,轻重机枪7挺,步枪百馀支,对保卫晋察冀边区发挥了重大作用。

抗日战争主力部队勇猛无比的"平山团"主力部队

  • 抗日期间,他所在的红6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
  • 在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经历了数百次的作战,创造了骄人的战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 1937年11月,在中共冀西特委负责人栗再温等的大力支持下,这支部队在华北抗日前线得到新兵补充。
  • 仅仅在河北省平山县就补充1500名新兵。由于这些新兵全部来自平山,编成独立团后,大家习惯地把他们称作“平山团”。
  • 这支部队政治素质很高。作为部队骨干的干部,基本上都是经历过长征的红军;而广大士兵中,党员比例很高。
  • 在“平山团”组建过程中,平山全县700多名党员,就有200多名带头参军,青年党员几乎悉数参加,发挥了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这个团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 1938年1月,“平山团”等部改编为第718团后,陈宗尧和我父亲这两位红军时期的亲密战友和老搭档,又再次联手,分别担任该团第一任的团长和政治委员。
  • 第718团在山西崞县整训刚结束,日军一个中队由原平乘车开往崞县,“平山团”第2营和第3营在陈宗尧团长和我父亲的指挥下,在田家庄设伏,前后夹击全歼敌人。
  • 此战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长马枪120余支,短枪12支和一大批战利品。
  • “平山团”的第一仗,显示了平山新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为以后的连续胜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在第718团补充完成后两个月,他们即开赴战场,和第120师等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 1938年2月下旬,日军集中日伪万余人分多路向晋西北进攻; 其中第26师团黑田旅团8000余人分三路进至岢岚,威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当时在偏关、兴县、临县、静乐和宁武地区的阎锡山晋绥部队的四个军均撤退。
  • 日军相继占领偏关、河曲、保德、神池、宁武、五寨、岢岚七座县城,一部渡过黄河,进攻陕西府谷。
  • 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命令第120师消灭日军,收复失地。3月7日,第359旅主力立即从崞县急行军赶到岢岚将黑田旅团千田联队1000余人围困在县城里。新近大量补入新兵的“平山团”勇敢作战。第359旅有效地控制县城水源,日军饥渴无奈,弃城逃跑。第359旅即跟踪追击,将日军歼灭于三井镇。其后,“平山团”和第120师等其他部队一道,连战连捷,收复七座县城,将日军打回原地。
  • 此次作战的胜利,不仅歼灭日本侵略军大队长以下1500人,还缴获山炮1门、枪200余支、汽车14辆、骡马100余匹,尤其是光复了七座县城及附近村庄,并把日军的进攻战线由黄河东岸向东推至吕梁山麓。这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作战取得优异战绩的力证。
  • 1939年5月9日,日军第109师团和独立混成第3旅团各一部共5000余人企图合击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
  • 第359旅以第717团和第718团约3000兵力,在山西五台山与敌周旋,然后在繁峙上下细腰涧南北夹击敌人。
  • 经过激战,歼敌1000余人,缴获步兵炮2门,迫击炮3门,重机枪6挺,步枪451支,战马百匹,这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歼灭战。
  • 这一战全歼被围之敌,创造了第359旅对日作战的辉煌战绩。
  • 5月20日,聂荣臻发布命令嘉勉第718团(平山团); 嘉勉令说︰“平山团历来作战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优秀武装,是边区人民的优秀武装,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1]

为何[平山团]抗日战争这么骁勇善战?

  • 河北省平山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沱河上游,是石家庄西部的一个山区县,革命圣地西柏坡就坐落在平山县的中部。
  • 说到平山县西柏坡,人们都知道“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个原本极为平凡的小山村已经载入史册,成为平山人乃至河北人的骄傲。
  • 平山县还有一个值得骄傲、值得载入史册的团体,这就是平山团。
  • 河北女作家程雪丽用5年时间,从红色西柏坡出发,辗转2万里,寻找那个承载国家和民族骄傲的团体——平山团,而后用真诚的情感、真实的笔触,以5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平山团》,记录和礼赞了平山团一个个非凡而普通的人民子弟兵,挖掘了平山团可歌可泣、英勇悲壮的往事。
  • 这部著作由于“挖掘了崇高、悲壮、英雄,慷慨的伟大民族精神内涵”,而荣获中国报告文学最高奖——“徐迟报告文学奖”。阅读《寻找平山团》,可以让我们详细了解平山团和“子弟兵”的由来。
  • 1930年代初,平山县便燃起了革命的火种。
  • 1934年底,平山县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栗再温重返家乡,参与平山县委的领导工作,从此,革命的洪流在平山县汹涌澎湃、不可阻挡。*1937年9月,在抗日前线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八路军乘胜东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 9月28日,八路军120师359旅副旅长王震率部来到平山县洪子店,向平山县委的同志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号召平山县的共产党员组织平山人民抗日救国,用生命和热血保卫家乡。
    • 时任冀西特委书记栗再温、平山县委书记王昭带领平山县的共产党员,迅速组成了10个扩军小组,分赴各个村镇宣传动员。
    • 一时间,平山县沸腾了,“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参加八路军,赶走小东洋”,抗战的口号响彻太行,抗战的标语刷满街巷,抗战的歌声激越嘹亮……
  • 参加八路军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随时可能为国捐躯,因此,富于牺牲精神的平山共产党员带头参军。
    • 平山县委委员梁雨晴动员家乡的党员集体入伍,仅有60多户人家的猫石村一下子走出了34名八路军战士,梁雨晴担任八路军平山团第一营第一连第一排排长。平山县第一位农民党员、第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李法庄,率领霍宾台村60多名青壮年赶赴洪子店集体参军。父子相随入伍、兄弟结伴参军、师生一同从戎的感人场面,出现在平山的山村、乡镇。
    • 短短1个月零3天,从12岁到50多岁的平山子弟,陆陆续续加入抗日队伍,组成了兵员1700人的平山团。11月7日,在一片激动人心的锣鼓声中,平山团离开洪子店,跟随120师359旅开赴抗日前线。
    • 1938年1月,罗荣桓率领115师教导队来到洪子店,希望栗再温帮助扩充兵员,参军的热潮再度涌动,平山县又有1700名子弟跟随115师挺进鲁东南,成为115师的平山团。
    • 据统计,抗战期间,仅有25万人口的平山县陆续输送12065名英雄儿女参加八路军。
  • 开赴抗日前线的平山团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 1938年3月11日,718团2营与717团在岢岚县三井镇围歼日军第26师团千田大队,毙伤日军300馀人,俘虏日军28人;6月10日,718团2营、3营在浑源县南晋家庄战斗中,将日军300多人困在一条狭长地带,集中火力猛烈打击,毙伤日军100馀人;9月24日至30日,718团团长陈宗尧率1营、3营阻击进攻灵丘的日军,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夜战灵活性,步步紧逼,竟然逼得日军100人跳崖……1938年11月,718团参谋长左齐在伏击日军运输大队的战斗中左臂受伤,白求恩大夫连夜为他做右肩关节离断手术,保住了他的生命。
  • 当白求恩得知这些小伙子都来自平山时感到十分惊讶,高兴地与他们攀谈,告诉战士们他刚刚从平山来,并用生硬的汉语发音说出“平山”两个字,战士们都笑了。
  • 白求恩对清一色平山子弟组成的平山团感情很深,在日记和信件中亲切地称他们是“朴实可爱的孩子”“穿著军装的劳动人民”,“他们平均年龄是二十二岁……通常是些大个子,六尺高,强壮而黝黑,一举一动又沉著,又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一种果敢的风度。
    • 为他们服务,确实是一种幸福……”经过白求恩大夫的精心治疗,平山团71名伤患重返抗日前线。
  • 1939年5月,717团在日军“扫荡”中被包抄,718团紧急驰援。
    • 在战斗中对日军形成反包围,展开近距离肉搏战。
    • 这次战斗激战7天7夜,共毙伤日军1000馀人,其中击毙敌人600多人,俘虏敌人11人,仅3营战士王家川一人就杀死了8个日寇。
    • 还缴获九二式步兵炮2门、迫击炮3门,轻重机枪22挺、步马枪800多支,战马200多匹。这一战打出了平山团的威风和英名,捷报传来,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于5月20日通令嘉奖平山团,授予平山团“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光荣称号,指出:平山团的全体指战员们,特别发扬了我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不顾一切牺牲,最坚决地把深入的敌人歼灭在山地里,这是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最光荣的胜利纪录。
  • ……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 [2]

参考来源

  1. 罗海曦. 平山团︰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中国军网. 2020-01-07 [2022-05-31] (中文). 
  2. 傅建芬. 【历史】平山团 与“子弟兵”的由来. 大众日报. 2020-04-22 [2022-05-31] (中文). 

eb5b80ae16d099edca6e17290bfa3869.jpg 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27_74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