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都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都镇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治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77.4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25亩,森林面积53100亩。辖19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12069人(2017年)。镇内有孔庙、东山文塔洞渊阁莲舫庵等名胜古迹,自古人才辈出,涌现出王庭珪、欧阳必进、王造时等历史名人。[1]

中文名称: 平都镇

外文名称: Pingdu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下辖地区: 19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 安城社区

电话区号: 0796

邮政区码: 343200

地理位置:赣中

面 积: 77.47平方公里

人 口: 112069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吉安站

车牌代码: 赣D

乡镇简介

平都镇地处安福县城及其四郊,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坐落在平都镇左家村新屋里自然村。全镇总面积77.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15公顷,森林面积3540公顷,常住人口112069人(2017年)。2012年,辖1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6个社区居委会。镇内有孔庙、东山文塔、洞渊阁、莲舫庵等名胜古迹。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区居委会建设得到加强,社我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家政服务、医疗卫生、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进一步拓展,各社区正朝“创业型、人文型、安全型、服务型”社区发展,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有效,全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风淳朴,呈现文明、祥和、团结的社会风尚,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文明乡镇”光荣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04—2005年度文明单位。2008年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选择了下路的刘家自然村、冻背村的鹤家塘自然村、罗家的坛头自然村、陈坪村的渐山自然村四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实施了“三清三改”和“五通一气一美化”工程,修建示范村主干道2.58公里,巷道5485米,清路障1800米,改房、改栏、改厕均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了人畜分离的要求。大力加强改水、改气工作,大部分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或液化气。实现了垃圾定点存放,定期清除,加强了新农村点上的绿化工作,全镇新农村建设点上基本实现了房屋整齐,街道路面平坦硬化,公共设施配套,管网布局合理规范的目标,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按照高标准的要求,投资近30万元,精心打造了坛头自然村,使该自然村成为全县的精品示范点。在做好点上工作的同时,非示范村开展了自选动作。对非示范点的15个村都安排了“三清三改”和“五通一气”等自选项目。全年共兴修4.5米宽的主干道13公里,新增有线电视135户,通自来水486户,清污泥800立方米,清路障1800米。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清洁能源、农村电网和通广播电视网络等突出问题,全面促进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上档次,村容村貌焕发新面貌。2008年来,全镇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目标、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不断破除制约城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种障碍,全面完善了文苑小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做好了安成南路延伸段建设;协助做好了泸水河大道、滨江富瑞浅水湾开发、思成路商住区、观音堂商住区、建材大市场等工程建设,努力做好了安福三桥、体育活动中心、安福文化广场等市政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2008年共完成征地1019.4亩,拆迁单位、居民和农民住宅500余户,拆迁面积达八万余平方米,为县委、县政府 “一河两岸”新区建设做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历史沿革

平都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吴宝鼎二年(267),是吴末以来的郡、州、县治所在地。清代时期,安成镇区内设置坊厢,辖3图。坊厢外设安顺乡,辖4都20图。镇南为1都,辖2图;镇北为2都,辖1图;镇东为3都,辖9图;镇西为4都,辖8图。民国初年,平都改为安乡。民国28年(1939),县以下设立区、乡(镇)政府,安成为1区,辖安成镇、管家乡、横龙乡。民国30年(1941)撤区,34年(1945)扩大乡(镇)区域,管家乡合并于安成镇,辖12保。民国36年(1947),安成镇改为平都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国19年(1930)6月,安成镇设立城区苏维埃政府,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个乡苏维埃政府。建国后,设立平都镇人民政府,隶属城关区。1958年成立平都人民公社,1968年扩大社并队,江南、横龙公社并入平都,成立平都公社革命委员会。1972年,调整社、队规模,江南、横龙析出。1984年成立平都镇人民政府,2000年撤乡并镇,江南乡并入平都镇,辖城南、铁井、文塔、蒙岗、洞渊阁、观音塘6个居民委员会和19个行政村,计15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全镇28104户,828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479人。多为汉族,壮、满、蒙、回、苗、朝鲜、布依族不足百人。

经济概况

平都镇党委、政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开放强镇、招商活镇、城建立镇、实干兴镇”的工作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全镇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达3.1亿元,引进内资1200万元,引进外资50万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260元。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郊型特色农业发展迅猛,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规模已达1500亩,推出了以辣椒、苦瓜、茄子等为主导的无公害产品,通过了省市县三级的验收,获得了省农业厅的认证。继续扩大以韩国萝卜等为主要农产品的反季节大棚蔬菜基地规模继续壮大,达到320亩。随着两个蔬菜基地的辐射作用日益显现,全镇农业产业结构正逐渐向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组织实施了安成大市场、安成南路中段及文苑路小区等开发项目,认真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城北新行政中心、安福大桥、安城北路改造、安吉大道、农贸市场改造、科教文化广场等市政项目的建设。近几年城区面积扩大1.5平方公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推动了全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镇74%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镇容村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为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全镇向农民发放种粮补贴344.6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30.64万元,油菜补贴16.83万元,农民种粮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008年我镇粮食种植面积5.1万亩,产量达3863万斤,比07年增加9.8%,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16500亩,蔬菜等经济作物16365亩,大棚蔬菜面积达4300亩,肉牛出栏3100头,生猪出栏20092头,与2007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镇农业结构正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进一步增加,2008年增加373元,达到3935元。大力完善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310余万元,兴修水泥路13公里,维修道路46公里,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认真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我镇小型水库处于安全运行之中,保证了水库、山塘安全度汛,保障了群众的生产用水;认真抓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受益群众达260多户;建立健全了农村动物防疫体系,全镇禽畜防疫面达98%以上。“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幸福”新平都目标,始终坚持城镇建设与“三农”工作两手抓、两促进,镇村联动,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保护自然生态,加快发展升级,促进小康提速,维护社会稳定,迈出富民强镇、全面小康新步伐。201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4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三项指标均比2010年翻一番。粮食产量达3873万斤,实现“五连增”,蔬菜种植面积达23355亩,较2010年增加近3000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为2010年的2倍。

风景名胜

平都镇人文历史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许多人文古迹。

孔庙

当地人既称它孔庙,又叫它“学宫”,因为它既是祭祀孔子及名儒先贤的场所,又是该县历代官学之所在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10年)。只过了100多年,新县令认为此孔庙规模太小,格局也不大规范,故在南宋绍兴十三年拆了重建。元军南侵时进攻安福,孔庙毁于兵火。到了明代,皇帝钦定了天下孔庙统一建筑格式,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知县余夔便按照朝廷统一的格式再建。明、清期间虽进行了几次大修,其主体建筑仍保持了明朝的规制。孔庙占地10余亩,主要建筑物均以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它利用层迭推进的门阙、津桥、院落丰富空间的变化,借以突出尊崇孔子的主题。大成门与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歇山重檐,琉瓦飞甍,展翅欲飞。大成殿高14米,宽25米,采用台梁框架结构,台基拱柱,横梁穿方,8根合抱楠木大柱顶天立地支撑大屋架,木雕奇兽,梁枋彩画,红柱金匾,历代楹联,显得庄重堂皇。殿外回廊54根八角型红石础柱,犹如挺立着54位威武的卫士。其中大成门和大成殿正中的两对红石柱,直径60厘米,通体镂空浮雕缠云滚龙、一鳞一爪,栩栩如生,其神其势,呼之欲出,使大殿更显庄严。时逢盛世,古建筑焕发生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内外安福人捐资修缮孔庙。经过5年多的努力,一座仍然保持明代风格的安福孔庙再现昔日的风采,并利用修缮好的分贤、名宦二祠及两庑的场地,创办了安福县博物馆,系统地介绍安福古县2000多年来的历史和文化。

东山文塔

原名“东山禅寺塔”,是吉安市佛教代表性建筑。据《安福县志》记载,该塔的前身最早为三国东吴时鲁肃监造的石塔,规模较小,两晋后坍塌。宋宣和年间(1120—1125年)于原址重建砖塔并同时兴建东山禅寺,故名“东山禅寺塔”。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再次倒塌,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又重新在坍塌后的三层基座上续建。东山文塔在宋代是一座与寺庙连成一体的“佛塔”,经明代重建,已经和儒教、道家风水相结合,成为一座祈盼文风昌盛、科甲连绵的文风塔,塔名也因此改称“东山文塔”。东山文塔为楼阁式仿木作青砖结构。塔高45米,须弥座基座,底层围径34.4米,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整体轮廓呈角锥形,犹如一支饱醮浓墨的巨笔直插云霄……在塔内龛门中眺四方,县城概貌尽收眼底。塔东与蒙岗岭森林公园遥相呼应,绿树婆娑、白云飞渡;塔下一条小溪蜿蜒注入泸水河,小桥流水、河畔稻花;塔西可窥视安福孔庙大殿的雄姿,塔北可遥望洞渊阁,领略古道观之神韵。现代文明的车水马龙、繁华街景、鳞次栉枇的高楼大厦与之交相辉映。东山文塔一九五九年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载入《中国名胜词典》。“一碧插禅扃、千年压郡城;岧峣分日表,孤耸碍云行。夜静藏钟影、天晴送鹤鸣;秋风丹桂发、邑士好题名。”这首元代安福诗人胡定留下的咏东山文塔诗,是古塔雄风依旧的真实写照!

洞渊阁

由后晋的刘悟真所建。宋时章盛弃官不做来此修真,以药疗民疾,邑人彭梅叟因感激而建阁纪念。清咸丰五年(1858)太平军攻入安福城,将阁付之一炬。现存的“洞渊阁”为同治五年(1866)全邑捐资在废墟上重建的。“洞渊阁”共两层,高12米,宽14米,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砖木结构,翘角飞檐,歇山顶,一泼水风格,鱼吻、宝葫芦镇屋脊。每二层四周均有回廊,登高远眺,武功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俯瞰脚下的沪水河,渔帆点点、竹排成行,顺水蜿蜒而下。环看山城美景尽收眼底,那耸入云天的东山文塔,格外秀美。难怪少年时代旅居安福几年的著名作家杜宣,乐不思蜀,晚年在回忆录中,多次提到安福的山水之美和对在洞渊阁上嬉戏的留恋,甚至还有重访洞渊阁的念头,因年高身体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对此他不无遗憾。洞渊阁前有一口水井,叫“清净源”,水质纯净、甘冽。相传建阁时的栋梁,由道士施法术,从水中取出。此传不足为信,但它能证明阁的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阁的两边是一条Y形古街,街的尽头为吊桥。据说当年的两头各有一条千斤铁牛镇水,现已成为埋入泥沙中的尘封历史了。此桥又叫集仙桥。传说该桥建好的当天晚上,桥上锣鼓喧天,彻夜不绝于耳。第二天早晨,街民们上桥一看,只见桥上赫然写着“吕洞宾”三字。

莲舫庵

抗清救亡烈女刘淑英养母奉佛的场所。刘淑英(1620—1657年以后),字木屏,号个山人(因幽居期间常居个山,故名),江西安福县三舍村人,庐陵(今江西省吉安)王蔼妻。其父刘铎(1573—1626),博学善文,刚毅忠烈。1626年,刘铎因不满魏忠贤的阉党专权,愤然在扇上题诗痛斥曰:“阳至君王死,阴霾国事非”。为此被逮入狱,身遭数刑,至死不屈。后崇祯皇帝诛治阉党,赠刘铎太仆少卿,谥忠烈。刘淑英禀承家教,自幼攻读经史,饱读诗书。但因生于明末清初的动乱之世,经历颇多曲折:幼年丧父,新婚丧夫。甲午年间李自成攻陷军师,据徐鼐《小腆列传?列女》云:淑英闻之恸哭曰:“吾恨不为男子,然独不能歼此渠争,以报国雠邪!”1646年,清军攻入刘淑英家乡吉安,当时江南义军纷起,刘淑英受此感染,倾尽家资招兵买马,希冀为保卫家乡而尽一己之力。她在《军事未毕家人劝我以归》诗里写道:“屡世余家受主恩,结营细柳已成军。毁尽钗环纾国难,九原聊欲慰忠魂。”时驻军长沙的何腾蛟,势力渐大,刘淑英准备投奔何腾蛟,希望能够共同抗清。不料赴楚途中先遇永新守卫张先壁,先壁不仅抗清意志不坚,还意欲纳刘淑英为妾。坚贞高洁的刘淑英岂受此辱,坚拒之,张仗着人多势众,将刘淑英关押。刘淑英在禾川囚室里,义愤填膺挥笔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销磨铁胆甘吞剑,抉却双瞳欲挂门。为弃此身全节义,何妨碎剐裂芳魂!”张先璧贼心未死,千方百计进行劝诱,却被刘淑英严词叱退,她在囚室墙壁上题写一首七绝,以表示她的鄙视:“莫向西风泣数奇,也知夙昔有分离。来朝快把头颅断,不听群鸦聒耳啼。”张慑于刘淑英的凛然正义,释放刘淑英并遣散其部(一说淑英愤而自散其部)。遭此变故,刘淑英尽散所部,使归田里,在县城南门外建小庵,养母奉佛,然后将剪下青发为笔,饱蘸浓墨,将庵命名为“莲舫庵”以明心志。

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与安福火车站之间,西面与县城主干道武功山大道相接,西南面是安福火车站,北面是常年水流涟漪的泸水河,为低山丘陵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各类植物生长。植被主要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等天然林他柏树、桂花树、枫香、木荷等。森林公园规划面积800亩,其中一期工程建设400亩,二期400亩,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一体,充分利用森林休闲和旅游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人工提供休闲和旅游为宗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11日,平都镇入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视频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乡村美景A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