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出自《幼学琼林》,此书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1]

原文及译文

【原文】 凡一人之所需,必百工斯为备。虽则各适其用,而亦每异其名。

【译文】 凡是一个人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物品,需要具备各种技能的工匠才能制造出来。虽然每种物品都有其适用之处,名称则各不相同。

【原文】 管城子,中书君,笔号不一;石虚中、即墨侯,砚名亦殊。

【译文】 管城子、中书君都是毛笔的别号;石虚中、即墨侯都是砚台的各种不同称呼。

【原文】 墨为松使者,纸号楮先生;银光玉版;俱是纸名;九子隃麋,皆为墨号;金管,银管,斑管,笔床自分三品;活眼,泪眼,死眼,砚石可值千金。朋友相资,谓之笔砚同事,师生相继,谓之衣钵真传。

【译文】 墨又称做松使者,纸称做楮先生,银光和玉版都是纸的别名;九子、隃麋都是墨的别号;金管、银管、斑管,毛笔的笔分为三种等级。活眼、泪眼、死眼是砚台的石材,珍贵者可以价值千金。朋友互取益叫做笔砚同事;师生传授道学称为衣钵相传。

【原文】 笃志业儒,磨穿铁砚,弃文就武,安用毛锥。

【译文】 立定志向去钻研儒学,那怕磨穿铁砚。丢弃文学去学习武艺,那里还用得到毛笔呢?

【原文】 剑有干将镆铘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

【译文】 干将、镆铘都是宝剑的名称;仁风、便面都是扇子的别号。

【原文】 小舟名曰蚱蜢,巨舰号曰艨艟。金根是皇后之车,菱花是妇人之镜。凿落原为酒器,参差乃是箫名。

【译文】 小船别名舴艋,战舰叫做艨艟。皇后乘坐的车子叫做金根车。女子梳妆所用的镜子叫做菱花镜。鉴落是酒杯的名子,参差就是洞箫的别名。

【原文】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物而不化。

【译文】 用刀在舟旁刻下记号,而照着记号去寻他的剑,这种人一味固执愚笨,全然不知变通;用胶粘住了弦柱,去弹那个瑟,这种人固执拘泥不化,全不知融化的。

【原文】 斗筲言其器小,栋梁谓是大材。铅刀无一割之利,强弓有六百石之名。

【译文】 斗筲是说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小,好比斗和筲容不下较多的米和麦。人的才干伟大,好比房屋的梁柱,当得起重大的责任。不会做事,好比用铅来做刀,拿来切东西都不够锋利。强硬的弓有六百石的名称。

【原文】 杖以鸠形,因其不噎;钥同鱼目,取其常醒。

【译文】 拐杖取名为鸠杖,是因鸠鸟吃食不噎,用以祝福老人饮食不噎;锁钥做成鱼的形状,是因为鱼昼夜都不闭眼,取他能常醒守护之意。

【原文】 兜鍪系是头盔,叵罗乃为饮具,短剑称为匕首,氍毹即是毡毯。

【译文】 兜鍪俗名称做头盔,叵罗是饮酒的杯子。短剑叫做匕首,毛织的地毯称为氍毹。

【原文】 鼠须笔,风字砚,供王右军之书。鸬鹚杓,鹦鹉杯,饮李太白之酒。

【译文】 王羲之是晋朝的书法家,他曾用鼠须笔、风字砚写字。李太白是唐朝的诗人,他曾用鸬鹚杓、鹦鹉杯饮酒。

【原文】 琴名绿绮焦桐,弓号乌号繁弱。香炉谓之宝鸭,烛台谓之烛奴。龙涎鸡舌,香之美名;鹢首鸭头,船之别号。

【译文】 绿绮、焦桐都是琴的别名,鸟号、繁弱都是弓的代称。鸭形的香炉叫做宝鸭,人形的炉台称炉奴。龙涎、鸡舌都是香料的名称;鹢首、鸭头都是船的名号。

【原文】 寿光是妆台无尘之镜;长明是梵堂不灭之灯。桔槔即田家之水车,袯襫乃农夫之雨具。

【译文】 寿光客是梳妆台上不染尘埃的宝镜,长明公是佛堂里永不熄灭的油灯。桔槔是种田人提水用的工具。

【原文】 夜可击,昼可炊,军中刁斗;云汉热,北风寒,室里画图。

【译文】 袯襫是农夫遮雨的雨具。军队中用的刁斗,夜里巡更可以用来敲击,白天可以用来煮饭。东汉刘褒画图真神妙,画灵汉图,看的人都会觉得热;画北风图,看的人都会觉得寒冷,这些都是室内挂的图画。

【原文】 勉人发愤,猛着祖鞭;求人恕罪,幸开汤网。

【译文】 晋朝刘琨见祖逖奋发有为,说:「祖先生着我鞭」,后人便把勉励他人发愤进取,说成猛着祖鞭。商汤见猎人纲张四面,便解开三面使一部分禽兽逃生,因此请求别人宽恕,就说幸开汤纲。

【原文】 拔帜立帜,淮陰之计甚奇;得弓失弓,楚王所见未大。

【译文】 拔去赵国的白帜,树起汉朝的赤帜,韩信所用的计谋甚为奇特;楚王失了弓,便说道楚人失了楚人得了,楚王的见识还是不够远大。

【原文】 董安于佩弦以自勉,西门豹佩韦以自宽。

【译文】 董安于慢性子,经常佩戴弓弦以督促自己迅速一些;西门豹急性子,经常佩戴熟牛皮,以提醒自己缓和一些。

【原文】 孟敏堕甑不顾,楚妃守符而亡。温峤然犀,照见水族;秦皇悬镜,洞瞩邪心。

【译文】 汉代孟敏失手把甑掉在地上,并不再看他一眼,因为再看也无用;楚妃在渐台上等符,水淹台塌而亡,其坚贞值得记载。温峤曾经燃犀,照见了水族中的奇异怪兽;秦始皇有一方镜,能洞察世人的邪恶之心。

【原文】 车载斗量,庸流不可胜数;南金东箭,奇材实是堪夸。

【译文】 用车载不完,用斗量不尽,那些平庸的人,数也数不清楚。西南的金石,东南的竹箭,是形容杰出人物才干品格的奇特。

【原文】 传檄而定,极言敌之可败;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成。

【译文】 传了檄文就能把地方安定下来,能够轻易战胜敌人,谓之传檄可定。事情容易解决称为迎刃而解。

【原文】 是故以铜为鉴,仅可以整衣冠;必也以古为鉴,斯可以知兴废.

【译文】 唐太宗曾说用铜做镜子,可以封镜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能够知道王朝兴衰得失的缘由。[2]

内容简介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幼学琼林》是用什么文字写成的? [3]

作者简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人(今江西新建)。《幼学琼林》为程登吉编撰的一种儿童蒙学读本,后人有增补,历代均有翻印。[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