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幼学琼林·卷二·婚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幼学琼林·卷二·婚姻出自《幼学琼林》,此书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1]

原文及译文

【原文】

良缘必由夙缔,佳耦本是天成。蹇修执柯,煤妁之号;冰人掌判,传语之人。

【译文】

美满的姻缘,是由前世的缘分所缔结的;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蹇修与执柯都是媒灼的别号;冰人和掌判是指传言的媒人。

【原文】

婚姻须六礼之周,嫁娶合二姓之好。女嫁曰于归,男婚曰有室。

【译文】

婚姻的成立要经过周全的六礼,这样才能使两姓结合成美满的婚姻。女子出嫁称做于归,男子结婚称完娶。

【原文】

新妇谒祖曰庙见,女子省亲曰归宁。

【译文】

新妇初入家门,到家庙谒见祖先称为庙见。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称为归宁。

【原文】

问名纳采,叶陈敬仲之凤占;嫁女婚男,毕向子平之素愿。

【译文】

问名、纳采都是六礼中的礼节,既问名又纳采就合着陈敬仲凤鸣的吉占;女出嫁男成婚,了了向子平素来的心愿。

【原文】

成亲有日,预订星期;传命而来,全凭月老。

【译文】

成亲的那一天称为星期,成亲有了日子,就预先订立吉期;传达两家的意见,完全要靠媒灼之人从中牵引。

【原文】

委禽纳币,聘礼孔嘉;合卺交杯,新婚宴尔。

【译文】

古时婚礼中,男方要送给女方雁鸟当做聘礼,加上其它象征吉祥意义的聘礼,聘礼非常丰隆;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洞房内合饮交杯酒,用瓢瓜切成两半做成的酒杯;新婚之夜宴请宾客,气氛非常和乐。

【原文】

侍巾栉,奉箕帚,嫁女谦词;娴姆训,习阃仪,相夫贤德。

【译文】

侍奉梳洗的事情,亲自操持洒扫的工作,是出嫁女儿的自谦之词;娴熟女师的教训,勤习内室的礼仪,是帮助丈夫的贤德,是男家称赞对方女儿的赞语。

【原文】

绿影垂窗,悯贫家之女;红楼夹道,夸富室之姝。

【译文】

绿影遮蔽窗前,可怜悯的是贫穷人家的女子;红楼之间夹着道路,堪夸张的是富有人家的女儿。

【原文】

桃之华,曰夭夭,曰灼灼,谓婚礼之及时;标有梅,其实七,其实三,谓吉期之已过。

【译文】

盛开的桃花,姿容是少见的美好,色泽鲜明,男女成婚,正合仲春的时令;梅树上的梅子都已落了下来,只剩下了七个,又只剩下了三个,未婚的女子感叹,已过了应嫁的吉期。

【原文】

御沟流叶,洵是良媒;绣幕牵丝,方为快婿。

【译文】

御沟中彼此传递红叶上题写的诗,于祐和宫女韩夫人终成眷属;在肃穆外牵着红丝线,郭元振有幸娶得美女。

【原文】

宫中论妇,愿得金屋以贮娇;月下言婚,方知赤绳之系足。

【译文】

汉武帝儿时曾对景帝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貯之。」韦固与月老谈起婚姻事,才知道红线系足以成絪缘。

【原文】

朱、陈一村而结好,秦晋两国以联姻。

【译文】

朱、陈两姓居一村,代代结成好姻缘。

【原文】

蓝田种玉,雍伯之良缘;孔雀射屏,唐皇之盛事。故礼先亲迎,所以端人伦之始;诗始好逑,正以崇王化之原。

【译文】

秦晋两国交好,世世通称。蓝田种玉,杨雍伯缔结美妙的姻缘;李渊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窦毅女为妻,是唐高祖时的盛事。至于说古礼重视亲迎,这是因为婚姻是人伦之始,必须端正;诗经将君子好逑列为首篇,正是为了崇尚王道教化的基本源流。

[2]

内容简介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幼学琼林》是用什么文字写成的? [3]

作者简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人(今江西新建)。《幼学琼林》为程登吉编撰的一种儿童蒙学读本,后人有增补,历代均有翻印。[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