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幼学琼林.卷一·时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幼学琼林.卷一·时序出自《幼学琼林》,此书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1]

原文及译文

【原文】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译文】

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原文】

履端为首祚;人日是灵辰;献椒花颂,为祝遐龄;饮屠苏酒,可除疠疫。

【译文】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玻

【原文】

新正曰首春,去年曰客岁。火树银花合,言灯节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金吾之放夜。

【译文】

新正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销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原文】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寒食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是夏至第三庚。

【译文】

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原文】

孟夏乃为麦秋,端午是为蒲节。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届天中。

【译文】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原文】

竞渡端陽,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译文】

端午节龙舟兢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节登高山揷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灭的故事。

【原文】

二社燕鶏豚,群饮治聋之酒;七夕会牛女,家穿乞巧之针。

【译文】

春秋二社日,家家户户杀猪宰鶏祭祀土地公神,大家争饮可以医治耳聋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妇女在庭院摆上香案,祭拜七娘妈乞求得到织布绣花的巧技术。

【原文】

月朗中秋,唐帝神游于月府;九月风高,孟生落帽于龙山。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梦游月宫;重陽节登龙山,山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原文】

汉人蜡祭曰腊,故称十二月为腊;秦皇御讳曰政,故读正月为征。

【译文】

汉人每年岁终祭神称为腊,因此至今日皆称十二月为腊月。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秦人避讳读正为征,后世便沿用此例读正月为征月。

【原文】

东方曰大皞,乘震而司春,故春曰青帝。南方曰炎帝,居离而司夏,故夏曰赤帝;西方曰少皞,当兑而司秋,故秋曰白帝;北方曰颛顼,乘坎而司冬,故冬曰黑帝。中央属土,黄帝乘权。

【译文】

掌管东方的神称做太皞,乘震位而司春令,震属木而木旺于春色青,故又名青帝;掌管南方的神称做炎帝,居离位而司夏令,离属火而火旺于夏色赤,故又称为赤帝;掌管西方的神称做少皞,当兑位而司秋令,兑属金而金旺于秋色白,故又称为白帝;掌管北方的神称做颛顼,乘坎位而司冬令,坎属水水旺于冬色黑,故又称为黑帝;四方的中央属土,土旺于四时色黄,所以中央属于黄帝当权。

【原文】

夏至一陰生,天时渐短;冬至一陽生,日晷初长。

【译文】

夏至节气一过,陰气就启动了,白天的时间渐渐短了;冬至节气一到,陽气就动了起来,太陽的影子慢慢的长了起来。

【原文】

冬至而葭灰飞,立秋而梧叶落。月光都尽曰晦,月光复苏曰朔,半圆半缺曰弦,月与日对曰望。

【译文】

一到冬至陽气初动,葭灰就会飞了起来;立秋一到梧桐树上的叶子,才会纷纷飘落下来。完全没有月亮叫做晦,月光从无到有叫做朔,月亮一半圆一半缺叫做弦,月亮和太陽每到十五日便遥遥相对,彼此都能看得见对方,所以称为望。初一的月亮像死灰一样,所以叫做死魄;初二的月亮稍微有一点微光,所以叫做旁死魄;初三的月亮才生出光来,所以叫做哉生明;十六的月亮开始有了残缺,所以叫做哉生魄。

【原文】

初一为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哉生魄。

【译文】

【原文】

翌日诘朝,皆言明日;吉时谷旦,悉是良辰。

【译文】

翌日、诘朝都是明天的别称;吉时、谷旦都是好时辰吉祥的日子。

【原文】

片晌即云片时,日曛乃云日暮。畴昔,曩者,俱前日之称;昧爽黎明,皆将曙之谓。

【译文】

片晌是说片刻的时候,日曛是说天将要晚的样子;畴昔、曩者都是前日的别称,昧爽、黎明都是天将破晓的时候。

【原文】

月分三瀚,学足三余;以术愚人,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日就月将。

【译文】

一个月的时光分为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称为中浣,下旬十日称为下浣。做好学问要充分利用三余的时间,夜晚是白昼之余,冬季是一年之余,下雨天是晴天之余。诈术可以欺人,譬如狙公饲狙的朝三暮四;为学要求日益进步,须如诗经上说的日就月将。

【原文】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顚倒。

【译文】

点起了灯来继续日间尚未完成的工作,形容日夜辛劳。俾昼作夜是说把白天和夜晚的作息弄顚倒了。

【原文】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偶语,曰少叙寒暄。

【译文】

一事无成而自觉惭愧,可以说成虚延岁月。与人交谈讲一些客套话,则称为少叙寒暄。

【原文】

到处人情冷暖;从来世态炎凉。衰周无寒岁,暴秦无燠年。

【译文】

趋炎附势羡富嫌贫,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这是最可憎的表现。东周末年政治宽松,周王室太懦弱了,人民感觉不到寒冷的年代。秦始皇太凶残了,人民感觉不到温暖的岁月。

【原文】

泰阶平曰太平,时序和曰玉烛。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

【译文】

泰阶的星宿平正,象征国泰民安称为泰平。四时平和风调雨顺则称为玉烛。年岁荒歉叫做饥馑之岁,年岁丰收叫做大有之年。

【原文】

唐世凶年,醉人为瑞;梁时俭岁,野莩堪怜。丰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物用之腾贵。

【译文】

唐德宗时遇荒年,路上看见一个醉汉,人们便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梁惠王时遇大荒灭,城郊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人,实在很可怜。丰年玉、荒年谷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的珍贵。柴薪贵如桂花,食物的价钱贵如白玉,则用来比喻物价腾涨到了极点。

【原文】

春祈秋报,农父之常规;夜寐夙兴,士人之勤事。

【译文】

春耕时祭神是祈求农作物能丰收,秋收后祭神是报答神明的庇佑,这是农民一定要做的习俗。夜深了才去睡觉,一大早就爬起来,是说读书之人应当勤勉作事。

【原文】

韶华不再,学者惟当惜陰;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译文】

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再回头,读书人理当珍惜光陰;日月时光容易逝, 有志之士应该及时努力。[2]

内容简介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封建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伟人毛泽东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可见此书影响于世的程度。《幼学琼林》是用什么文字写成的? [3]

作者简介

程登吉,字允升,明末西昌人(今江西新建)。《幼学琼林》为程登吉编撰的一种儿童蒙学读本,后人有增补,历代均有翻印。[4]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