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州地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州地铁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网首段线路——1号线黄沙-西朗段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自此广州成为了中国大陆第四个拥有地铁的城市,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

截至目前,广州地铁线网拥有14条线路(1-9号线、13号线、14号线、21号线、APM线及广佛线),共234座车站,总长514.8公里[1],是大中华区仅次于京、沪的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亦是世界第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此外,广州地铁还是城际地铁线路广佛地铁的建造者及运营商,因此广州地铁的服务范围亦涵盖佛山市。

广州地铁现时已经成为广州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19年全年累计客流超过33亿人次。为更好地解决地面交通堵塞的问题,以及连接广州市区及外围各区,广州地铁仍在进行大规模的新线建设。截至目前,广州地铁的在建线路为12条、310公里;预计到2023年,地铁线网里程将超过800公里。

历史

195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最早提出了筹建广州地铁的设想。在当时“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规划思想指导下,广州市拟建一个地下工程,早期按人防考虑,远期发展成地铁。

1964年夏,广州政府开始设计该战备工程。1965年越南战争不断扩大,东南亚形势日趋紧张,市人民防空委员会因而决定兴建九号工程和黄婆洞坑道两项人民防空工程。

1965年6月19日,广州地下电车指挥部成立(后易名为广州市防空九号工程指挥部),负责修建地下坑道工程的工作。与此同时,坑道工程秘密开工。“九号工程”一名,源于“地下”二字的九个笔划,出于保密需要而被用作该地下工程的代号。工程总长8.51公里,全线埋深35-45米,有出入口12个,其中斜井7个,立井5个。1968年底,工程完成土建环节;1970年5月全部完工。然而,由于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恶劣、战备紧迫,且前期准备和技术论证不足,同时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工程所建成的隧道断面太小,只能实现人防功能而无法通行地铁。“九号工程”不是广州地铁的雏形,但却是筹建广州地铁设想的产物。

80年代初,国内外环境持续向好,广州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益突出。1984年,广州地铁筹建处吸取香港地铁的经验,在全国首度提出“交通为主,兼顾人防”、将地铁线路建设于主要交通走廊上的思想,并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首肯。这种设计思想的改变,令广州地铁建设进入了快车道。随后,广州开始编撰地铁的线网规划与工程计划。

1984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十”字形轨道交通网络,将线路设于主要客运走廊中。1987年,广州市准备引入法国资本及设备来修建地铁,并与法国S.M.S集团合作制订了四个线网方案;经民意咨询,政府最终确定了“十字线网”地铁规划方案。后受法国幻影战机售台等事件影响,广州地铁建设改为引入德国资本与设备。同期,1号线芳村站至黄沙站区间的沉管隧道,与广州首条过江隧道——珠江隧道一同兴建。

1989年6月,广州市政府正式向国家计委申请地铁1号线立项。1992年12月28日,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成立。1993年3月,中央正式批准了广州地铁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12月28日,1号线动工。

2002年12月29日,2号线首通段(三元里至晓港)开通试运营,自此广州地铁“十”字轨道线网初步形成[2]。公园前站成为了广州地铁系统中的首个换乘车站。随后,2003年6月28日,2号线后通段(晓港至琶洲)开通。

值得一提的是,2号线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与1号线相比是极大的飞跃;而且在建成时,2号线是内地首条安装屏蔽门地铁线路,也是首条使用集中供冷系统的地铁线路。另外,同期为配合羊城通的启用,原有的磁卡式单程票被硬币型非接触射频感应式单程票取代。

视频

广州地铁 相关视频

后天起 广州地铁六号线有变
广州地铁:1号线 西塱站— 广州东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