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州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市区东部、海珠桥下游,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故又称广州珠江第三桥。

2017年9月21日凌晨,广州大桥新、旧桥实现南北双向10车道全开通。

建设历程

广州大桥于1983年4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通车。

广州大桥扩宽工程于2014年8月开工建设。

2017年9月21日凌晨,广州大桥新、旧桥实现南北双向10车道全开通。从2014年8月开工建设广州大桥扩宽工程基本完成,前后历时3年,扩宽工程先后解决了交通疏解、管线迁移等诸多施工难题。

规划设计

广州大桥位于广州市区东部,跨越珠江主、辅航道及二沙岛,连接广州大道南北两段,北端东侧设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因是广州第三座横跨珠江的桥梁,所以原称珠江第三桥。 广州大桥长988.4米,宽24米,其中车行道20米,双向六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主航道通航净高8.7米,主桥有三跨,北端的东侧有环道与二沙岛连通。 由于广州大道、广州大桥是广州市一条南北重要干道,每日有许多车辆通行,交通堵塞严重。广州市政府已着手兴建新光快速路,以疏导广州大道的交通压力。广州大桥整饰完成后的非机动车道宽达3.5米。[1]

大桥拓宽工程

旧的广州大桥和周边路网当时存在诸多问题,如车行道宽度窄,车辆行驶速度达不到设计行车速度,影响桥梁机动车通行能力;车道数为双向6车道,与引道车道数不匹配,不能满足近远期交通要求。此外,旧广州大桥路面类型混杂,并且多有损毁。经过拓宽工程,新的广州大桥长度约1000米,总宽度约48米,其中车行道占约36米,人行道占约7米,其他为隔离栅栏和附属设施,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此外,施工过程中一直封闭的二沙岛西往南方向上桥匝道也同步开放通行,这意味着以后在二沙岛往南行也再不用绕道。

非机动车道的改造成为了新广州大桥的一大亮点。据郭欣介绍,此前广州大桥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只有约2米宽,如今已经提升到大概4米宽。除了宽度提升了一倍,车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还增设了护栏,解决了二沙岛路段桥上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与二沙岛立交出入口转向交通冲突。总而言之,对行人来说,行走变得更舒适也更加安全。

广州大桥也变得更加靓丽,配合一江两岸景观建设,广州大桥的照明系统也进行了全新升级。郭欣表示,广州大桥全长3000米范围的护栏全部安装护栏灯,目的是为了低位照明,以照亮护栏边上的1—2个车道。此外,非机动车道边还将陆续安装99盏“宫廷灯”,预计2017年10月1日前完工,将与护栏灯一起将整个广州大桥照亮。

广州大桥作为重要的交通咽喉要道,任何交通调整将会严重影响海珠越秀天河3个区的区域交通,所以如何将工程施工对现行交通影响控制到最小一直是该工程的难题。为此,该工程施工按照先施工桥梁结构,后施工南、北两端及二沙岛的地面连接道路的组织顺序进行。

改造工程

广州大桥是广州大道上一条重要的过江通道,南北连接这3个区,交通异常繁忙,所以如何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疏解是施工的难点。为此,在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该工程经历了新旧桥多次的交通转换及南北段交通调整,如为保证大桥的交通顺畅,施工中曾修建了3处连接新旧桥的通道;为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该工程曾利用已修建完成的新桥作为临时通道,修建了二沙岛上广州大桥北行疏解通道。

而管线迁改工作复杂又是该工程顺利进展的“拦路虎”。在大桥南北两岸路基施工过程中,曾多次挖出不明光缆和各类管线,而且管线图纸中均无标注,也无法查到权属单位,寻找管线业主、迁移保护管线非常耗时。此外,广州大桥新桥南北两岸引桥路基一直是绿化用地,多年以来铺设了多条高压电缆。特别是大桥北岸,临近天河输变电站,进出变电站的高压电缆线路均敷设在绿化带内,道路扩建施工需对这些电缆进行迁改和保护。

此外,随着工程的推进,新桥、旧桥交通转换时机也需要进精密设计,按交通管理部门的要求,新、旧大桥交通转换必须安排在节假日交通流量相对较少的时机进行。交通转换时需先行水马试围蔽,通过一段时间的试围蔽,不断地调整线路和完善交通标志,并要考虑市民行车的适应过程,经过繁琐的步骤最终才能完成。

2017年9月,整个广州大桥扩宽工程基本完成,建设方表示,此前广州大桥是广州市几个严重的交通堵塞点之一,已经成为广州大道乃至中东部路网的交通瓶颈。拓宽工程完成后,将打通这个瓶颈,加大广州市中东部过江能力,极大地改善广州大桥的车辆通行能力,消除广州大桥慢行系统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