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斧螳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斧螳螂

广斧螳螂是属于螳螂科的一种昆虫。也叫广腹螳螂,俗称宽腹螳螂。身型与薄翅螳螂相仿,但粗壮得多。双刀上三个突起的黄色斑点和双翅上的一对白斑。广斧螳螂肉食而好斗,甚至同类也相残,有人称之为“镰刀杀手”。也有人说他们是益虫,因为它们的食物常是农林害虫。雌螳螂常在交尾时咬断雄螳螂的脖子,事后又把雄螳螂整个吃掉,作为怀孕的补品。然而,为了下一代,雄螳螂们一直作着这样伟大的牺牲。

简介

雌虫体长57~63毫米。雄虫体长41~56毫米。体绿色(草绿和翠绿)或褐色(紫褐和谈褐)。头部三角形。复眼发达。触角细长,丝状。前胸背板粗短,呈长菱形,几乎与前足基节等长,横沟处明显膨大,侧缘具细齿,前半部中纵沟两侧光滑,无小颗粒。前胸腹极平,基部有2条褐色横带。中胸腹板上有2个灰白色小圆点。前足基节前龙骨具3个黄色圆盘突;腿节粗,侧扁,内线及内缘和外线之间具相当长的小刺;胶节长为腿节的2/3。中、后足基节短。腹部很宽。前翅前缘区甚宽,翅长过腹,股脉处有1浅黄色翅斑。后翅与前翅等长。雌虫肛上极短,中央有深的凹陷。雄虫肛上极较雌虫长,中都背面有1纵沟。卵鞘长圆形,深棕色。卵鞘长25.0毫米,宽127毫米,高11.7毫米;孵化区宽3.9毫米,前端宽10.7毫米;后端宽11.1毫米。孵化区浅棕色,稍突出。结构紧密坚硬,外层空室小,有卵室8-19层,每层有卵8-9粒,排列成长圆形,近腹面卵室与背腹面垂直。卵黄色,长3.8毫米,宽1.0毫米。

剧集评价

广斧螳螂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鞘越冬。次年6月下旬若虫孵化,孵化期5天左右。若虫为7-8龄,8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1.9±0.84天,13.2±1.60天,9.4±1.25天,10.1±1.73天,11.9±1.32天,12.9±1.25天,16.5±1.75天,18.6±3.66天。成虫于8月上旬开始出现,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9月上旬全部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成虫开始交尾,9月上、中旬雌虫开始产卵。9月下旬成虫开始死亡,到11月上旬,在野外还可见到活动迟缓的成虫。据在北京地区观察,广斧螳螂孵化以16-18点最多。孵化时,同一层卵室内的若虫先后从孵化区的同一片活瓣内钻出。刚孵化的若虫体湿润,附肢贴在腹面,约经1-3分钟附肢展开,即可四处爬行或借风力扩散。卵鞘孵化率平均为95.6%。卵孵化率平均为80.1%。1-2龄若虫行动敏捷,老龄若虫行动迟钝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