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广西莪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广西莪术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广西莪术

学 名: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芭蕉目

科:姜科

亚 科:姜亚科

族:姜花族

属:姜黄属

种:广西莪术

命名者及年代:S. G. Lee

et C. F. Liang,1977

广西莪术(guǎng xī é zhú),学名: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俗名:毛莪术、桂莪术,异名:Curcuma chuanyujin Curcuma kwangsiensis var. affinis Curcuma kwangsiensis var. puberula ,是姜科姜黄属植物。根茎卵球形,长4-5厘米,直径约2.5-3.5厘米,有或多或少呈横纹状的节,节上有残存的褐色、膜质叶鞘;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4-39厘米,宽4.5-7 (9.5) 厘米。穗状花序从根茎抽出,和具叶的营养茎分开;总花梗长7-14厘米。花期5-7月。 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勐海)。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 根茎(桂莪术)和块根(莪苓)分别作莪术与郁金用。 供药用,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 [1]

广西莪术形态特征

广西莪术 根茎卵球形,长4-5厘米,直径约2.5-3.5厘米,有或多或少呈横纹状的节,节上有残存的褐色、膜质叶鞘,鲜时内部白色或微带淡奶黄色。须根细长,生根茎周围,末端常膨大成近纺锤形块根;块根直径1.4-1.8厘米,内部乳白色。春季抽叶,叶基生,2-5片,直立;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4-39厘米,宽4.5-7(9.5)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尖头边缘向腹面微卷,基部渐狭,下延,两面被柔毛;叶舌高约1.5毫米,边缘有长柔毛;叶柄长2-11厘米,被短柔毛;叶鞘长约11-33厘米,被短柔毛。

穗状花序从根茎抽出,和具叶的营养茎分开;总花梗长7-14厘米,花序长约15厘米,直径约7厚米;花序下部的苞片阔卵形,长约4厘米,先端平展,淡绿色,上部的苞片长圆形,斜举,淡红色;花生于下部和中部的苞片腋内;花萼白色,长约1厘米,一侧裂至中部,先端有3钝齿;

花冠管长2厘米,喇叭状,喉部密生柔毛,花冠裂片3片,卵形,长约1厘米,后方的1枚较宽,宽约9毫米,先端尖,略成兜状,两侧的稍狭;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与花冠裂片近等长;唇瓣近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部裂片稍长,先端2浅裂;花丝扁阔,花药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药室紧贴,基部有距;花柱丝状,无毛,柱头头状,具缘毛;子房被长柔毛。花期5-7月。

广西莪术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钦州、玉林、贵港和南宁等)和云南(勐海)。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草地及灌木丛中。野生广西莪术多分布于中国桂南和桂西南地区的低丘陵山坡、山谷及田埂、地角的湿润向阳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5℃以上,1月份平均气温10℃以上,霜期较短,正常年份霜期不超过3天。喜湿怕涝,干旱对植株及块根的生长不利,尤其是苗期应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否则易造成缺苗。喜偏酸性的壤质土或砂壤土,对低盐基饱和度的土壤较适应。

广西莪术繁殖方法

播种:采收成熟的种子,晾干1-2天,去掉假种皮,种子千粒重10.5克。可随采随播,也可置阴凉条件下贮藏到次年开春后再播。先用0.2%多菌灵药液浸种10分钟,捞起晾干再播种。气温24℃以上,8-10天种子发芽,发芽率30-50%。幼苗长出4-5片真叶后开始勤施追肥,结合除草适当松土,经一个生长周期至秋季茎叶自然干枯后,选取粗壮根茎作种。

根茎:广西莪术根茎上有节,节上有芽眼,可直接作种用,此法简便易行,因而在生产上最为常用。每年采收药材时选用健壮结实、没有病虫害、完整无伤的侧生根茎作种,堆放干燥通风处进行沙藏。次年2-3月取出,将个头大的纵切成两半,不要伤芽,在切口蘸上草木灰后即可种植。有研究表明,10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粗壮侧生根茎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作种较好。

组培:由根茎诱导获得不定芽和丛生芽,进而培养出完整植株,移栽成活率达87%。通过调节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和蔗糖的量,直接在试管内诱导获得组培根状茎。组培繁殖技术体系的建立,丰富了广西莪术的繁殖方法,为品种更新提供了快捷途径。

广西莪术栽培技术

根据广西莪术的生长习性,宜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含腐殖质多,排灌良好,上层土质疏松,下层土质紧密的偏酸性壤土或砂壤土。忌连作,连作将导致严重烂苓,连作首年烂苓率为10-20%,次年陡增至50%以上。土壤中镉和铅两种重金属的含量过高,会对植株造成伤害,且广西莪术对镉和铅两种重金属具有富集作用,因此,选地时最好先对土壤中镉和铅的含量进行检测,以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前作收获后,清除种植地上的杂草、杂物,犁翻、晒土过冬。种植前再经1-2次犁耙,起宽1.2-1.5米、高20厘米的畦。

一般是在每年3月间播种,按行距35厘米,株距30厘米,挖8-10厘米深的浅穴,每穴施腐熟有机肥0.5千克并与土拌匀,接着放种茎,覆土填平畦面。每亩大约栽5000穴。每穴播2个种茎比1个或3个要好,既能节约种茎,又可提高产量。

在肥料的使用上应掌握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尤其是生长后期(8月份之后)不宜再追施化肥。根茎和块根的产量受磷肥影响最大,其次是氮肥,受钾肥的影响相对较小,各营养要素在较低水平时,均随着该要素的增大而增加,但超过最佳水平后,则反而下降,最科学的配方组合为:氮40.1千克/亩、五氧化二磷129.2千克/亩、氧化钾25.5千克/亩。生长后期叶面喷施20-200毫克/升的乙烯利能有效提高根茎和块根的产量和品质,以80毫克/升浓度处理效果最为明显。广西莪术喜湿怕涝。播种期正值南方梅雨季节,为避免涝渍,宜作高畦栽种。营养生长前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保持10-15%之间,营养生长后期,特别是10月以后,要保持田间干燥,通过适度干旱胁迫,既不会影响产量,也利于挥发油中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

根茎(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块根(郁金):在栽种当年12月中、下旬,茎叶逐渐枯萎,选晴天干燥时,将地上叶苗割去,挖出地下部分,抖去泥土,摘下块根,蒸或煮约15分钟,晒干或烘干,撞去须根即成。

广西莪术病虫防治

广西莪术含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病害较少。但当群体生长不良或环境条件适于病菌繁殖时,亦能产生某些病害。危害最大的就是烂苓,其病原菌及发生规律不明,田间在9月开始出现,症状类似姜瘟却无腐臭味,连作地块发病尤其严重。药农曾试用各种药剂防治,但效果均不显著。烂苓仍是破解不了的难题,已成为广西莪术连作障碍的主因。此外,叶斑病的危害也较大。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病原菌一般先侵染嫩叶,初时叶尖或叶缘处出现黄色水渍状斑点,之后病斑向中脉扩展,形成边缘褐色,中间暗褐色并凹陷的“V”形大病斑,后期叶片枯黄、植株死亡;生长盛期和高温期的7-8月为高发期;发病初期,可选用多菌灵、代森锰锌、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广西莪术虫害也不多,常见的有食叶性害虫姜弄蝶和蛀茎性害虫桃蛀螟,此外还有一些地下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和蟋蟀等。姜弄蝶可选用敌百虫、溴氰菊酯、敌杀死等药剂喷杀,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浇施或制成毒土拌种施防治。桃蛀螟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5代,幼虫5龄;从心叶开始自上而下钻蛀为害茎部,7-9月是全年为害高峰期;可用氯虫苯甲酰胺或三氟氯氰菊酯等药剂喷杀,种植诱集植物红球姜并辅以使用1次氯虫苯甲酰胺,受害株率及虫口密度可大大降低。

广西莪术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以干燥根茎入药,中药名:莪术;以干燥块根入药,中药名:郁金。

【主要成分】莪术:主含大牻牛儿酮、莪术二酮及莪术醇。郁金:主含姜黄素类化合物及挥发油。

【药理作用】莪术:抗肿瘤,抗早孕,抗菌,升高白细胞,改善肢体血流图,减轻急性肾功能衰竭,抑制血小皮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抗炎;有毒。郁金:内损伤性免疫反应,中枢神经抑制效应,保护心,肌损伤,保护肝损伤,抗孕。

【性味功能】莪术:辛、苦,温。郁金:辛、苦,寒。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疏肝利胆。

【主治用法】莪术: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郁金: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痛经、经闭,症瘕结块,热病神昏,癫狂,惊痫,吐血,衄血,血淋,砂淋,黄疸。

参考来源

  1. 广西莪术,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