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庆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庆远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中部,是宜州区委、宜州区政府所在地,是宜州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庆远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位在广西桂中偏北,323国道、宜柳高速公路、宜河高速公路、宜金一级公路、宜忻一级公路、宜罗一级公路、黔桂铁路穿境而过,镇北绕龙江,西北与怀远镇同德乡相接,东与洛西镇相临,南至西南与石别镇北山乡交界,北与刘三姐乡毗邻。全镇总面积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542人,其中农业人口70685人,非农业人口72857人,民族有壮、汉、仫佬、瑶、苗等,操桂柳官话为主。[1]

中文名: 庆远镇

外文名: Qingyuan Town

别 名: 永威镇

行政区划代码: 451203100000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地理位置: 宜州城区

面 积: 322 km²

下辖地区: 28个村(社区)

政府驻地: 河池市宜州区县前街

电话区号: 0778

邮政区码: 5463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143542人

著名景点: 白龙公园、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等

火车站:宜州站

车牌代码: 桂M

方 言: 桂柳官话宜州话

镇情概况

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城区中部,是全市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全镇总面积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542人,其中农业人口70685人,非农业人口72857人,民族有壮、汉、仫佬、瑶、苗等,操桂柳官话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庆远镇经济突飞猛进,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历史沿革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始设置定周县以来,其历史沿革至今已有2130年,县名先后易名龙刚、龙定、龙水、宜山。庆远均为县治驻地。1993年9月9日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庆远镇为市治驻地。中国历朝历代先后在此设置县、郡、州、司、路、府、区(民团区、监督区、督察区)、专区、地区、地市,庆远亦均为驻地治所。庆远始称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宜州为庆远军),沿称至今已有900年历史。清末为东乡都岭里。民国2年(1913年)设为城区。民国22年(1933年)分设永庆镇(城西片区)、威远镇(城东片区),民国31年(1942年)合并设为永威镇。解放后初期为城关区,下辖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东升街、会星街、桂鱼街、文昌街、荣觉街等9条街及龙江村。1952年城关区辖和平、民主、共和、解放、建设5条街。1954年改为庆远镇。1958年将龙塘乡划入。1990年庆远镇辖解放、建设、共和、民主、和平5个街道居民委会和文昌、龙江、龙塘、园村、四联、沙岭6个村公所(后改为村民自治委员会),下辖48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屯。2002年7月城区进行社区建设,设立解放、和平、文昌、龙江、龙塘、园村、白龙、江头、燕山、沙岭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5年6月13日庆远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将原太平乡的太平社区和思榄、山湾、三兴、围村、下维和原矮山乡的矮山社区、畔塘、宜畔、东屏、苏村、六坡、洛岩、岭坪、城障及刘三姐乡的马安村、怀远镇的叶茂、龙村划归庆远镇。截至2020年,庆远镇管辖28个村(社区),其中社区12个、村16个,共287个自然屯、524个合作社(小组)。庆远镇辖:文昌、和平、解放、园村、江头、沙岭、龙塘、燕山、龙江、白龙、矮山、太平12个社区委员会;畔塘、宜畔、东屏、苏村、六坡、岭坪、洛岩、城障、下维、三兴、思榄、山湾、围村、马安、龙村、叶茂16个村民委员会。

产业情况

庆远镇以发展甘蔗和桑蚕两大产业为支柱产业,以巩固和发展基地建设为依托,发展蔬菜、水果、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向农业产业化、优质化发展。全镇耕地总面积60995亩,其中水田40635亩,旱地20630亩,2008全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万亩,粮食产量22.1万吨;甘蔗种植面积5.4万亩(含开荒地),产量19万吨;桑园面积2.45万亩(含开荒地),年产鲜茧4551吨。现以形成了宜畔、岭坪村等糖料蔗基地,山湾村优质桑蚕基地,王家甫、李家甫优质葡萄基地,沙岭、龙塘、良山冲、宜畔、廖村蔬菜基地,沙岭、苏村淡水养殖基地等五大示范基地,有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庆远镇工业在宜州区各乡(镇)中一直居领先地位。庆远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百企入宜”战略,依托工业园区,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充分发挥庆远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工业、农业、商业兼具的特点,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方法提升农业,以发展民营经济壮大农业,努力促进工业、农业、商业的协调发展。2008年落户庆远的项目有 16 个,总投资34005万元。镇内有企业6491家,其中工业企业917家,工业企业从业人员8454人。

农业生产

庆远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历年来以种植大头菜、果蔗、马蹄、莲藕闻名区内外,其中大头菜年销量达225万斤(成品菜),远销至贵州、柳州等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成占地230亩的高新科技示范园,推广优、稀、新等反季节果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积极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其中个体,私营企业5853家,从业人员14002人。工业总产值61690万元,每年为国家上交税金1950万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庆远镇是宜州区经济中心。解放前,有十多家打铁铺和单车钟表修理店。解放后,先后有广西轴承厂、广西玻璃钢厂等大型企业。1982年已建有镇、街道办的建材、五金等10多家小厂,年工业总产值为187万元。上世纪90年代初,全镇除有自治区、地区办的机械、轴承、栲胶、化肥、制革、玻璃钢等30多家企业外,有镇、村、街及联户办企业数百个,主要从事造纸、电修、铁锅、建材、五金、手套、农具、针织等行业,所产建国牌熟石灰大批销往香港等地。1991年全镇企业总收入918.07万元,实现利税80.39万元。1992年投资上百万元,建成镇办企业5个,其中投资70万元兴建宜州塑料包装厂,该厂次年产值达200万元,纯利润15.7万元。1992年企业总收入919.13万元,实现利税61.85万元。1993年新建庆远镇农机供应站、庆远工程机械配件厂、宜州区家具公司、宜州区四联塑料管厂。1995年引进外资和技术办起宜州区高级润滑油厂。同年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4561万元。1995年、1996年获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称号。1997年企业总收入达12555.2万元,实现利税653.1万元,共有集体企业49个,从业人数2202人,提前两年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超亿元。2000年,有企业个数6095个,从业人数16887人,企业总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7762万元。2002年全镇拥有企业6131家,企业总收入5.7亿元。

城镇建设

庆远镇早在汉置定周县为县治时,就开始筑土城,时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土城墙为砖石墙,周四里五十三步,设有4个城门,经五代后倾圮。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在原城基础上,拓东门外筑城,城区面积增至0.62平方公里。永乐时重建,沿城作串楼,设有6个城门。其后,几毁几兴。民国19年(1930年)拆掉城垛,至1949年,先后拆毁东门楼、南门楼、西门楼,只剩下北门楼,四牌楼。1952年,拆除原东门北侧一段城墙取土填塘建集市,城基扩为新街,为如今的共和路北段。1968年拆掉北门楼取砖建和平小学。至此,旧城墙基本无存。1972年拆掉四牌楼上的两层鼓楼,改建成水泥、火砖房。解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该镇建设不断扩大,城区由民国时期不到1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西街、建设街、民主街,三街相连,东西走向,路面全为渣油路面。1991年建设城西开发区、城南环城路。随后城南经济开发区建成。1993年兴建北环路,接着又投资建设城北宜山庙居民小区。1997年连接城南城北环城路的枢纽龙江二桥开通。今城区面积16平方公里。

民俗文化

庆远镇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彩调、桂剧等极具地方特点。该镇组织有庆远镇“刘三姐”业余艺术彩调团,保留节目有《刘三姐》、《王三打鸟》等传统剧幕。庆远镇居民喜爱唱山歌,每逢节日,群众们便会像赶集市一样集中在山坡、河边或林间进行对歌,有赶歌圩的说法。重大的歌会有“三月三”歌会和“中秋节”歌会,现歌圩常设在城区的公园内。传统的民俗活动还有端午节的龙舟赛、春节的抬阁顶马、舞狮等。民间小吃有豆腐圆、红薯窑、玉米粥、狗舌馍、生炒田螺、螺狮粉、李贵凉粉等。

特色旅游

庆远镇历史源远流长,风光怡人,其境内名胜古迹甚多。白龙公园位于城北白龙社区内,公园历史悠久,环境幽雅,保留有唐宗以来的摩岩石刻60幅,是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其中以全国唯一幸存的太平天国诗刻——石达开将士对唱和诗石刻最为出名,园内会仙山有白龙洞,洞内有全国最早于宋绍圣五年(1097年)的“五百罗汉名”石碑刻。山脚建有纪念诗人黄庭坚的“山谷词”及黄庭坚衣冠墓。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胡耀邦、李铁映都曾到此园游览。南山龙隐洞古碑荟萃,是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和历史的珍贵史料。南山寺有清代摩岩石刻寿字碑,字高4.2米,宽2.3米。九龙山有万去谷,丹霞贵晚,九龙洞诸多古迹。龙江南岸边存有明惠帝亲笔“泣血”二字刻石。北郊天门拜相山有宋三远冯京祖墓。城东有美籍加拿大人陈法言建造的神音堂等。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有城北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水上石林、马安刘三姐故居、中山公园、文庙公园、三门寺等。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占地23.65亩,喷泉喷射最高可达30米。广场建有13米高的纯汉白玉制作的刘三姐的塑像和数百米长的大型线雕壁画《刘三姐》。刘三姐广场右依雄伟壮丽的南蛇山、左靠小巧秀美的宜山(宜山县以此得名),前面是蜿蜒而过的龙江河。1999年在城中黄金地段重建中山公园。修复中山纪念塔和古建筑八角楼,增建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整个公园占地7400平方米,是爱国议教育阵地之一。水上石林景区位于庆远镇境内龙江河段,全长近10公里,全程可坐游船观赏。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餐饮业的高速发展。

机构设置

镇政府设置安监、信访、综治、企办、民政、统计6个内设机构。全镇共有13个镇直机关单位,全镇共有中小学21所。基层党支部39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1个。

地方特产

庆远镇物产丰富,除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外,同时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广西商品粮、蔗糖、沙田柚、桑蚕和鱼类生产基地。其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槟榔芋、扁柑、甜杨桃、黑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古龙梨等。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蛤蚧、果子狸、蛇类。牛肉条也是地方特产之一,它沿用了壮族古老的配方,原始的腌泡熏烤制作,风味独特,悠悠留香。

其他亮点

每逢重大节日,庆远镇积极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镇文艺队、篮球队、龙狮队、台阁顶马、民族婚俗、小龙队等文艺团体,踊跃参加河池市、宜州市举办的多种活动和比赛,均取得骄人的成绩。此外,还多次承办宜州市的大型活动项目,深受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极大的推动了庆远与外界的关系协调发展。

视频

庆远镇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