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应激状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应激状态
圖片來自美篇

应激状态,生物学上的名词。 指生物体在受到刺激之后,马上作出反映,以便适应这个刺激变化的环境。[1]这时候的状态,叫“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种人的情绪状态。[2]

如当人遇到预料之外的紧急事故的情况下,刹那之间的反应。

词语解释

应激状态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其表现是情绪紧张度的增高,主要状态特征是: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流量过大,呼吸短促,血压上升,氧耗量增加,肌肉紧缩等。

机体受到强烈刺激如缺氧、温差、创伤、手术、电休克、饥饿时发生的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之为应激(stress)。机体处于这一状态称为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是机体的代偿性、适应性、防御性反应,一般对机体有利,此时血中ACTH浓度增高,糖皮质激素也增加,血中儿茶酚类含量也相应增加。但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持续时间过长,则可给机体带来不良后果,出现应激病或适应性疾病,如应激性溃疡病,应激性糖尿病等。

表现

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目瞪口呆,手足失措,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种是急中生智,头脑清醒,动作准确,行动有力,及时摆脱困境。应激状态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以生理变化为主,同时有心理成分的特殊反应。长期的情绪性应激,使机体的激动水平过高,造成身体能量的过多消耗,以致引起全身或某个系统、某个器官的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

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1974年曾提出: 应激状态连续能破坏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而易受疾病侵袭。他把应激反应分为 “惊觉” 、“阻抗” 、“衰竭” 三个阶段,称为适应综合症。有的则分为: “喊叫反应” 、 “否认” 、侵入—重复” 、“通过处理” 、 “完成”五个阶段。人的个性特征,如警惕性、迅速的判断力、意志自觉性、意志果断性,坚毅的精神在应激反应中起着决定作用。

相关内容

应激

应激指个体身心感受到威胁时的一种紧张状态。应激结构有:

(1)应激源,即造成应激或紧张的刺激物;

(2)应激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

(3)应激反应,即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亦称生理应激与心理应激。个体对应激的反应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活动抑制或完全紊乱,甚至发生感知记忆的错误,表现出不适应的反应,如目瞪口呆,手忙脚乱,陷入窘境;

另一种是调动各种力量,活动积极,以应对紧急情况,如急中生智,行动敏捷,摆脱困境。在应激状态下,生化系统发生激烈变化,肾上腺素以及各腺体分泌增加,身体活力增强,使整个身体处于充分动员状态,以应对意外的突变。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人的健康不利,甚至会有危险。

应激反应三阶段

他把应激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1) 惊觉阶段,表现为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和肌肉弹性降低,贫血,以及血糖水平和胃酸度暂时性增加,严重可导致休克。

(2) 阻抗阶段,表现出惊觉阶段症状的消失,身体动员许多保护系统去抵抗导致危急的动因,此时全身代谢水平提高,肝脏大量释放血糖。如时间过长,可使体内糖的储存大量消耗,以及下丘脑、脑垂体和肾上腺系统活动过度,会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出现胃溃疡、胸腺退化等症状。

(3)衰竭阶段,表现为体内的各种储存几乎耗竭,机体处于危机状态,可导致重病或死亡。故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应激状态,并学会科学地对待应激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