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庙子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庙子镇位于青州市西南部,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2186户,人口4.023万,耕地面积3.2万亩。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地方财政收入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78414万元,利税22500万元,分别增长21.4%和23.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98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656元。[1]

乡镇概况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余人。办公区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规划科学、建造新颖、各具特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级重点小城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筹资千万元建设中心初中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四栋,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成为一所能容纳1500名学生就读的现代化初级中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拥有较高标准的镇级卫生院一所,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的身体健康基本得到保障。

庙子镇区内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储量数十亿吨,其含钙品位均在52%以上; 铁矿石储量达1亿余吨,含铁品位在48%以上。近几年该镇以铁矿石开采、冶炼为主导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铁矿石开采、冶炼、水泥、建筑机械生产等已形成了集团化经营的格局。 到1994年底,镇村企业已发展到596家, 从业人员9600人,其中镇办企业32家,从业人员4500人,固定资产净值2.2亿元, 1994年实现产值2.89亿元比1990年增长4倍。腾达实业集团总公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青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青州市建工机械厂等已成为实力雄厚的乡镇企业。其中青州市腾达实业总公司下辖青州店子铁矿、 青州市水泥厂、青州市冶金联营公司等6家企业,固定资产4000万元,主要产品有铁矿石、生铁、水泥等,1994年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1200万元。 1994年,庙子镇被潍坊市列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其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后已开始全面实施,到1994年底已完成生活小区的水、电、路工程和商业小区3000平方米商业楼的改造。 1994年,庙子镇被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新型小城镇”称号。被青州市政府授予“经济发展强镇”称号。[2]

建制沿革

镇以政府驻地命名。清代属益都县附郭乡。民国十九年(1930年)后,朱崖、北后峪一带属益都县第三区,其余诸村属益都县第二区。1940年春建庙子镇,1940年改属仁河区,1958年属钢山公社,1958年成立朱崖公社,1959年更名朱崖公社。1964年分为朱崖、杨集2个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设立庙子镇、上庄乡、杨集乡。1984年7月改名为庙子镇,1991年底,撤销上庄乡,将其行政区域以及杨集乡的东富旺、西富旺、南富旺、北富旺4个自然村划归庙子镇。1992年6月上庄乡并入庙子镇, 1994年撤销杨集乡,并入庙子镇。1997年,面积195.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庙子、梨园店、河东坡、兴旺店、朱崖、南术店、东茂峪、西茂峪、姚家台、唐北峪、滴水崖、北李家、东滴水张、大牟、小牟、黄鹿井、曹家庄、北后峪、下张、孙家峪、东富旺、崖坡、九公台、井峪子、南后峪、殷公井、南李家、西滴水张、上庄、马岭杭、杨家庵、李新庄、长秋、冯家岭子、冯家台子、孙家西坡、窦家崖、北峪、西李家峪、南李家峪、上张、西富旺、北富旺、杨集、局子峪、井子峪、洞顶、岚胡、水峪、黄花坡、邱家峪、单家峪、大岭、下仁河、上仁河、局子、圣峪口、唐庄、三角地、上岸青、下岸青、桃行、南富旺、北崔崖、南崔崖、横栏、上龙宫、下龙宫68个行政村。[3]

地理位置

青州市庙子镇位于青州市西南山区,国家级重点镇。西与淄博市接壤,北邻齐鲁石化城。面积195.3平方千米,人口40880人(2005年)。 镇区建成区面积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余人。

行政区划

辖局子峪、南术店、河东坡、姚家台、西茂峪、兴旺店、梨园店、东茂峪、南后峪、井峪、北后峪、九公台、黄鹿井、小牟家庄、滴水崖、殷公井、唐北峪、北李家庄、北富旺、西滴水张庄、南李家庄、东富旺、西富旺、东滴水张、南富旺、下仁河、上岸青、单家峪、朱崖、庙子、冯家台子、北峪、马岭杭、李新庄、杨家庄、冯家岭子、孙家西坡、南李家峪、西李家峪、上庄、下张、孙家岭、长秋、窦家崖、上张、崖坡、大牟、曹家庄、局子、黄花坡、邱家峪、岚胡、洞顶、唐庄、水峪、上仁河、北崔崖、下龙宫、杨集、桃行、南崔崖、横兰、大岑、下岸青、上龙宫、圣峪口、三角地、井子峪6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庙子村,距城区33千米。胶(州)王(村)、博(兴)临(沂)公路,辛(店)泰(安)铁路过境。仁河与淄河汇流于境内。

自然资源

青州市庙子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亿多吨,石灰石储量50亿吨以上,红粘土储量10亿多吨,碱石储量丰富,天然矿泉水取之不竭。

生态环境

青州市庙子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北部建设冶金工业重地、中部构筑山水名镇、南部开发生态旅游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环保先行。“进了庙子镇,先喝二两土,白天喝不够,晚上还要补。”这句顺口溜一度是庙子镇环境状况的写照。作为全国重点小城镇、鲁中工业重镇,庙子镇是空气灰尘最多的乡镇之一。“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现在,庙子镇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两手抓,取得显著成效。

庙子镇先后关闭了40多个石料开采厂,切断了最大的灰尘污染源,让镇区周围的空气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与此同时,着重开发南部杨集67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旅游,引来了北京合展集团等四家大型企业联合投资5000万元先期开发唐赛儿寨风景区。天蓝、水清、地绿,引得各路客商纷纷看好庙子镇,省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项目纷纷落户庙子镇。庙子百姓说:“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

牢固树立“种树、修路、搞水利、办教育,常抓不懈,造福后代”的工作理念,加大投入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事业。(1)道路建设共有12条镇村道路列入修建改造计划。庙上路于4月底动工建设,10月底将全部完成;兴旺店、西茂峪等4个村的进出村路建设已经完工,其余7条道路正在紧张施工。(2)安全饮水工程。共投资200多万元,解决12个村庄的安全饮水问题。(3)植树造林。立足“看住山,多栽树”,在全镇设立7个植树造林重点区域和4个林果基地栽植现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2300亩,植树23万棵。新增苗木基地3处,其中黄鹿井育苗基地流转土地800亩,栽植各种苗木48000株。[4]

经济

工业

工业经济实力雄厚。发挥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年产值过500万元的企业达24家,个体工商户1070家。初步形成了以泰和矿业为龙头集铁矿开采、冶炼铸造、水泥化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力打造青州乃至全山东基础建材基地。

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工业兴镇”为指导思想,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园区的配套设施,重点推进店子和滨河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工业发展新平台,重点展开了楚家峪工业园区建设。楚家峪工业园是继店子和滨河工业园之后高标准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是充分利用部分关停企业的废弃矿坑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加工业,计划总投资6亿元,规划总用地400亩,土地整平工作已经完成,道路、水电、院墙等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

农业

黄烟种植,特色农业优势突出。桑蚕、黄烟、土豆三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庙子全羊、仰天山牌肴驴肉、雪山牌山鸡蛋等特色品牌闻名省内外。

庙子镇坚持利用自然优势,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做绿色文章,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三大有机农业生产基地:(1)东峪生态农业基地。流转土地1.2万亩,着力打造小杂粮种植基地、奶牛养殖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基地。(2)上龙宫生态农业基地。占地1000亩,以种植业为主,覆盖杨集、龙宫、洞顶等15个村庄,打响高山青萝卜、有机土豆两个品牌,打造有机旱菜生产基地。(3)南术店生态农业基地。占地500亩,以工厂化养猪、中草药种植为重点,着力打造肉食猪养殖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同时,依托三大有机农业基地,带动各村有机农业发展,力争覆盖60%以上的村庄。目前,黄鹿井、曹家庄、南李家庄等村的有机农业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土地流转工作已经结束。

2008年,在青州市庙子镇南术店村,110户农民通过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由原来各家各户小块分割、单打独斗转化为合作经营,既有效地发展了粮食种植业,又规模发展了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多,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逐渐减弱,大量土地闲置下来。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使一些农业养殖户和种植能手土地规模经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加上单纯靠种植粮食使得单位土地面积产生的效益低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经营权流转已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南术店村110户农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召开股民大会通过。合作社与股民签订土地转让协议,明确了入股范围、利益分配。

庙子镇在抓好南术店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的同时,针对各村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正在庙子镇借鉴推广南术店村的做法,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庙子镇32626亩耕地已流转1200亩,占庙子镇耕地总面积的3.7%;以承包、拍卖形式流转荒山面积6000亩。在流转的7200亩土地中,用于发展高效种植业的720亩,育苗的450亩。

旅游业

青州庙子镇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庙子镇抓住当前这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从而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业结构。进一步建设大交通网架,完善与旅游有关的基础设施。积极创建“优秀旅游村镇”,不断提升旅游品位,提高旅游经济环境竞争力。完善机制,落实措施,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旺盛人气,人流物流增多的有利时机,充分挖掘服务业潜力,做大做强饮食服务品牌战略,让服务业整体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面向全中国乃至世界宣传庙子,充分解放思想,走出庙子看庙子,采取企业进京宣传和本地宣传相结合的手段,向全中国、向世界展示庙子,把庙子镇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5]

乡镇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2004年以来,先后改造硬化了博临路、朱崖至上庄、上庄至南峪、上下张、茂峪、张横路、杨家庵、龙宫路等14条50多公里县乡、镇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道路硬化。人畜吃水逐步得到解决,有限电视入户率达60%。

重点抓好镇区改造工程和镇区绿化工程,突出“白墙红瓦、绿树青石”的建筑风格,建设“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色小城镇。抓好路面硬化、路灯亮化、道路绿化、环境美化和街道净化“五化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高大密厚多彩果”的标准,对镇区主要道路、人工湖等进行绿化。目前,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人均绿化面积13平方米。

2015年5月被山东省拟命名为省级宜居小镇。[6]

风景名胜

境内有仰天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唐赛儿寨、仁河水库、牛角岭盘山公路、朝阳洞、仙人桥等名胜古迹30多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青州市的重点旅游景区。

先后投资近12亿元,完成泰和山风景区、昭阳洞风景区、黄花溪风景区建设,并实现对外开放。逐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完成泰和山庄、栖凤山庄、国际大饭店等主要配套设施建设,服务日臻完善。截至2012年1-5月份,各风景区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7]

招商引资

青州市庙子镇借“五一”黄金周唐赛儿生态园区营业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各地投资商前来参观旅游,客商们一致看好杨集70平方公里生态园区开发前景,经过努力,招进了一大批客商,共引资9000万元。一是吸引泰和旅游公司投资500万元在景区内布设石榴园、柿子园、香椿园、杏树园等;在裸露山体栽植绿化观赏树木等;搞好了天池项目的配套完善工程和道路的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别墅群一期工程—5座别墅楼建设。二是公司立足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坚持旅游规划同旅游产业发展相一 致,与当地区域开发相协调,现在,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形成了“一山一庄一湖”的旅游格局。现在,由北京合展集团同上海华邦集团合资2600万元的泰和寺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800万元筹建的超五星级酒店项目正在建设中,2008年下半年达到对外开放条件。[8]

生成缩略图出错:尺寸超过12.5 MP的文件

历史文化

北富旺村位于神仙门山脚下,是距神仙门山最近的古村落,依山临水,街巷狭窄,青石台阶,曲曲弯弯,座座老屋,错落有致。神仙门山海拔670米,山势奇特险峻,植被茂盛,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气息。神仙门景区与仁河水库连为一体,方圆20多公里。区内自然景观有神仙门、棋盘石、棋子石、望仙石、仙人洞、仙人泉、四古柏、山地森林、云雾景观等,人文景观有唐赛儿哨寨、石屋、古村落、古庙、二仙对弈等。神仙门山包括三座山峰:神仙门峰,海拔50米;唐赛儿哨寨峰,海拔670米;炮台峰,海拔560米。山势险峻陡峭,山体植被茂盛,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发育良好,分层明显。乔木以侧柏为主,许多树龄已达上千年,阔叶树以黄栌为主。金秋季节,神仙门山层林尽染,红黄绿交相辉映,为青州市最大的红叶观光区,当地俗称“花山”。民间有“九月九看花山”的习俗。山泉清澈甘甜,泉水常年喷涌,村边河水常年不断。  局子村位于唐赛儿寨山脚下,是近年来各大美术院校写生的最佳选择地。唐赛儿寨原名“卸石棚寨”,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又称唐赛儿寨。远远望去,兀立的寨顶像古代仕女的发髻,俗称“髻髻寨”。唐赛儿寨坐落在数座互相连结的山头上,最高峰海拔786米,面积1.5平方公里。山寨凭险而设,四周是危崖绝壁,从崖底望去,耸立的“发髻”直插云霄;从寨顶俯瞰,山峦沟壑尽收眼底,民房只有拳头大。出入山寨,只有东门、西门两个山口,山道高低起伏,蜿蜒曲折。山梁两侧,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深谷。山梁正中还有一座隆起的石包挡住去路,很象现代战争中的碉堡,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卸石棚”原是古代的一个采石场。从寨四周留下的遗迹说明,当年唐赛儿为加强山寨防务,用方正石料垒砌了高厚的环山石墙,在山顶平台上建立了瞭望台、跑马场及蓄水池、米臼等生活设施。寨顶规模很大,大寨分东、西、南、北4个小寨。每个小寨都有一个自然天成的制高点,4个制高点遥相呼应。唐赛儿寨上还发现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残碑。碑文记载:“唐三寨由来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此名焉。”今横卧寨顶的两堵寨墙仍依稀可辨。寨墙根一道带形平坡,数米宽,几百米长,绕山而转,俗称“跑马逛”,是当年起义军将领操练战马的场地。跑马逛尽头,有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崮,高三、四米,周长数十米,顶上是个略有起伏的平台,名“点将台”,岩石上还可找到当年的旗杆窝儿。[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