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庞炳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庞炳勋'''(1879年-1963年),字更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绪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南…”)
 
Cxy對話 | 貢獻
(removed Category:河北人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庞炳勋'''(1879年-1963年),字更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绪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南阳庄村。
+
{{expand|time=2019-09-23T02:10:20+00:00}}
 庞炳勋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毕业于东北测绘学堂,在清军第三镇充当测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被迫弃军还乡。
+
'''庞炳勋'''(1879年-1963年),字更陈,[[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绪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 河北省新河县南阳庄村]]
 +
 庞炳勋幼年读书,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当时的清军,毕业于[[ 东北测绘学堂]] ,在清军第三镇充当测量官。[[ 辛亥革命]] 前加入同盟会,辛亥爆发后因受当局怀疑,被迫弃军还乡。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庞炳勋
 +
| 图像    =
 +
[[File:庞炳勋.jpg|缩略图|center|庞炳勋]][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3/5b9cb9e32b989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庞炳勋&src=tab_www&correct=庞炳&cmsid=fdab53d46b75db75c26ccfbf41971ed2&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57&id=b905957aabcac455abbc8d1e7dd1a533&currsn=0&jdx=57&fsn=60&adsimgsn=0 来自360网]
 +
| 图像说明 =     
 +
| 出生日期 =  1879年10月25日
 +
| 出生地点 =  河北新河
 +
| 逝世日期 = 1963年 
 +
| 国籍    =  中国
 +
| 别名    =   字更陈
 +
| 职业    =   军人   
 +
| 知名于  =    <br>
 +
}} 
 +
 
 +
== 人物生平 ==
 +
 
 +
'''参战负伤'''
 +
 
 +
庞炳勋回到家乡后,由于家中经济拮据,兼做小本生意,以补贴家用。由于从商多年,庞具有小商人的精明。
 +
 
 +
[[民国9年]],新河遭受到严重灾害,民不聊生,时已41岁的庞炳勋又第二次从军,在孙岳第十五混成旅任副官。
 +
 
 +
1920年7月,第一次直爆发了[[直皖战争]],庞炳勋曾率义勇队参战,1922年4月又参加了第一次直奉大战。时任孙岳第十五混成旅骑兵营长的庞炳勋,率部在北京以南长辛店附近的南岗洼与奉军展开激战,被奉军的炮弹炸伤了一条腿,几乎丧命,幸被勤务兵救出,送往保定思罗医院治疗。在旅长孙岳的关照下,腿是保住了,但是从此落下了残疾,成了瘸腿。虽然不良于行,但对行军打仗也并无多大影响,奔跑起来不亚于常人。
 +
 
 +
战争结束后,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兼任冀南镇守使,庞炳勋亦跟随孙岳进驻冀南,不久升任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
 +
 
 +
1923年,庞炳勋被孙岳任命为威(县)平(乡)八县(包括广宗、肥乡,曲周、清河、南宫、冀县)联防指挥官,率领守备队的一个步兵营驻防威县县城,肃清匪患。
 +
[[File:庞炳勋12.jpg|缩略图|right|庞炳勋墨迹[https://p1.ssl.qhimg.com/t018010b0807a807a6e.jpg]]]
 +
'''直奉大战'''
 +
 
 +
1924年9月17日,爆发了第二次[[直奉大战]]。庞炳勋随第十五混成旅被调进北京,参加了"[[北京政变]]"。尔后,第十五混成旅改编为[[国民军]]第三军,[[孙岳]]任国民军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庞炳勋改任补充团团长,并奉命南下,会同徐永昌部解决盘踞在保定的曹世杰,阻止其北上。曹世杰见直系军阀大势已去,遂缴械投降。庞炳勋率部进驻保定。
 +
 
 +
1925年2月,补充团扩编为第二混成旅,庞炳勋升任该旅旅长。以后他曾随国民三军赴豫参加胡、憨之战,进而转战陕西,驱逐陕督吴新田。
 +
 
 +
同年秋季,孙岳率国民三军回师河北,庞炳勋所部第二混成旅又进驻保定,不久率部东进,支援国民一军,与奉军李景林部激战于天津以南地区。李景林败退德州,国民三军占领天津,庞炳勋任天津镇守使,同时晋升为陆军少将,并获三等文虎勋章。
 +
 
 +
1926年初,[[直鲁奉军阀]]集结数十万兵力,向国民军发起进攻,国民军三面受敌。为保存国民军实力,减少损失,3月下旬孙岳发表撤军通电,下令国民军退守北京地区。3月23日庞炳勋撤出天津,退至武清一带。这时北京外围已被直、奉两军相继占领,庞炳勋部与国民军总部的联系被切断,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正当庞炳勋无所适从时,直系军阀吴佩孚派人游说,收编了庞炳勋的部队,改称第十二混成旅,庞炳勋任旅长,不久开赴石家庄。
 +
 
 +
是年7月9日,[[广州革命政府]]誓师北伐,向反动军阀发起了强大的进攻,8月27日攻克了[[湖北]]的[[汀泗桥]],继而占领贺胜桥,直逼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武汉大本营。吴佩孚急忙调庞炳勋旅南下增援。
 +
 
 +
庞炳勋率部由[[石家庄]]登车南行,到达河南信阳时,接到吴佩孚的命令,停止南下,就地布防,与驻信阳的田维勤联合防守信阳,企图阻止北伐军北上。田维勤任信阳城防司令,庞炳勋任城防副司令。庞炳勋与田有宿怨,一直想寻机报复,这次联合布防正是天赐良机。庞炳勋趁中秋之夜突然向田维勤师发起进攻,企图以武力解决田维勤。但因事先联络好的樊钟秀部没有按计划行动,致使庞炳勋孤军作战而遭失败,官兵死伤惨重,余部退往信阳以北的明港车站,收容改编为河南第一师,继而又改编为靳云鹗的河南保卫军第十一师,庞炳勋任师长。
 +
 
 +
是年冬,庞部由明港开往信阳以东的洋河镇。在这里,庞炳勋结识了国民党中央委员王法勤。在王法勤的劝导下,庞炳勋同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待机易帜,参加北伐。
 +
 
 +
'''参加北伐'''
 +
 
 +
1927年初,庞炳勋率部移驻信阳。不久,又奉靳云鹗的命令由信阳北上,企图阻止奉军南下,进抵漯河时又编为[[河南保卫军第三军]]。
 +
 
 +
由于[[郑州]]前线失利,庞炳勋率部折回南下,当进到驻马店时,遇到国民革命军唐生智的部队。庞炳勋见时机已到,公开打出了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的旗帜,接受唐生智的指挥,加入了北伐革命的行列。
 +
 
 +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武汉革命政府准备东征讨伐蒋介石,命令庞炳勋部立即南下。庞炳勋表面上答应南下,暗地里却将部队开到开封,投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并参加了有名的豫东大战,颇受[[冯玉祥]]的右路军总指挥鹿钟麟的赏识。
 +
 
 +
豫东大战以直鲁联军的失败而告终。是年冬,庞炳勋奉命在兰考县境渡黄河北上,在滑县击溃了当地的红枪会,继而进至汤阴县,效法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的治军方法对所属部队进行了整训,使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也有所提高。
 +
 
 +
1928年3月,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进至安阳一带时,受到当地[[红枪会]]的袭扰。庞炳勋奉命进攻红枪会,由汤阴出发,经安阳向林县进击,将红枪会武装围困在山上,屡攻不克。
 +
 
 +
这时,奉军已渡过漳河南进,庞炳勋又接到冯玉祥的命令,支援安阳对奉军作战。庞炳勋留下了一个师继续围困红枪会,军部及另一个师驰往安阳作战。在这次作战中,庞炳勋亲自督战,头部负轻伤。奉军退回漳河以北,庞炳勋又奉命追击,所部沿京汉路东侧北进。
 +
 
 +
北伐结束后,庞炳勋又率部返回林县,继续围剿红枪会,在晋军的支援下将红枪会击溃。从此名震一时的豫北红枪会销声匿迹。
 +
[[File:庞炳勋0.jpg|缩略图|right|庞炳勋[https://p1.ssl.qhimg.com/t01dfadf05b575b7830.jpg]]]
 +
'''安阳驻防'''
 +
 
 +
1929年4月,庞炳勋率部返回[[安阳驻防]],并缩编为陆军暂编第十四师,下辖两个旅,庞炳勋任师长。
 +
 
 +
5月,[[冯玉祥]]准备讨蒋战争,下令他的西北军(第二集团军)由河南撤到陕西。庞炳勋率领他的第十四师撤至河南郑州以西的巩县时,得悉韩复榘叛冯投蒋,带部队乘火车东行。庞炳勋即令部队在黑石关布防,截击了韩复榘的军车。经过激烈的战斗,韩复榘部伤亡惨重,韩复榘弃车步行,向南溃逃,经登丰到达开封。后来,韩复榘提起这件事时说:庞瘸子还真有点厉害,差一点叫我在阴沟里翻了船。事后,冯玉祥奖其大洋5万元。不久,庞炳勋由巩县开往陕西渭南驻防。
 +
 
 +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庞炳勋奉命参战,虽多次与蒋军作战,但由于他避重就轻,善于保存实力,所以部队不但没有削弱,反而通过缴获的武器弹药得到了补充。
 +
 
 +
中原大战后期,[[张学良]]出兵助蒋,冯玉祥的西北军纷纷倒戈投向蒋介石。庞炳勋倒戈未成,率部北渡黄河,在新乡稍事停留,即经获嘉县进入山西,又经夺火镇、高平、长治,最后到达沁州。时已进入严冬季节,庞炳勋的部队衣食无着,陷入困境,只得靠晋军将领徐永昌(原属孙岳的国民三军)的一点接济勉强维持。
 +
 
 +
1931年春,蒋军副总司令[[张学良]]派富占魁到山西沁州点编,庞炳勋改编为步兵第一师,辖两个旅,庞任师长。
 +
 
 +
是年夏,步兵第一师改为三十九师,奉命开往河北河间县驻防,同年秋又扩编为陆军第四十军,庞炳勋任军长兼三十九师师长。这个军只是一个虚名,实际兵力仍只有一个三十九师,名义上还有一个一○六师,但不归庞炳勋指挥,而是单独行动,由北平军分会直接指挥。
 +
 
 +
1932年夏,第四十军官兵强烈要求抗日,庞炳勋也和宋哲元、张自忠等爱国将领发表了请缨通电,但是接到的命令却是开往冀南的永年驻防。
 +
 
 +
'''参加抗日'''
 +
 
 +
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庞炳勋奉命增援长城抗战,先在塘沽至乐亭一线布防,继而又沿滦河一线布防。不日,又奉命接替马蹄峪至马兰峪之间长城各口的防守任务。这一线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所以虽与日军有一些小的接触,但没有发生过大的战斗行动。
 +
 
 +
是年5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到[[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宣布[[抗日救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但是蒋介石、何应钦却气急败坏地要以武力取消抗日同盟军。这时庞炳勋被他们软硬兼施并许以察省主席引诱收买,公然出任察省"剿匪"总司令一职,并率领四十军和冯钦哉、关麟征两师开赴平绥线,进抵宣化附近,准备进攻抗日同盟军。由于冯玉祥不欲内战通电下野,才没有发生战争。
 +
 
 +
是年冬,庞炳勋奉命开往河南驻马店,1934年5月,移驻南阳。是年,庞炳勋请求参加了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反共训练。
 +
 
 +
是年冬,红军徐海东部由大别山区向陕南转移,途经河南方城县时,庞炳勋派出了一个营的兵力前往堵截,战斗持续数小时,双方均有伤亡。不久,徐海东部进入陕南地区,庞炳勋又奉命开往陕南的旬阳、紫阳、安康一带,与红军对峙。
 +
 
 +
1935年春,[[红军李先念部]]也向陕西转移,途经山阳县时,庞炳勋又派出一个团进行堵截,在山阳以南的漫川附近与红军李先念部遭遇,遂发生战斗,并一直追击至佛坪附近才返回。
 +
 
 +
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授予庞炳勋陆军中将军衔。11月,国民党中央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庞炳勋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
 
 +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庞炳勋曾发表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途经洛阳时,庞炳勋率部开往山西运城驻防,监视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的行动,防止其东渡黄河。
 +
 
 +
在运城驻防的半年时间,没有发生过战事,生活比较平静。经过多年征战的庞炳勋对这种安静的生活非常留恋,一心想长期留驻山西,因此派他的秘书找到晋军将领徐永昌,由他向[[阎锡山]]提出,让庞炳勋兼任一地方性职务,这样可以留驻山西。但是,卢沟桥的炮声打破了庞炳勋过安静生活的梦想。
 +
 
 +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从而爆发了全面的[[抗日战争]]。
 +
 
 +
8月,庞炳勋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当时正值酷暑季节,骄阳似火,庞炳勋率领他的部队从石家庄下车后,沿沧石公路徒步向沧县开进,沿途受到人民群众的慰问和欢迎,使广大爱国官兵受到极大的鼓舞。
 +
 
 +
9月18日,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防线被突破,日军继续南进,庞炳勋率部在沧县以北的姚官屯一线对日军矶谷第十师团进行阻击。战况空前惨烈,坚守7天7夜,杀伤大量日军,迟滞了日军的进攻。庞炳勋部也死伤惨重,有一个团只剩下300多名士兵,营以下军官也伤亡很大。因此,不得不撤出战斗,转进至江苏的砀山(1949年后隶属安徽)。
 +
 
 +
12月,庞炳勋部调归徐州第五战区,由李宗仁指挥,补充了一些武器弹药后,调往海州,担负海防任务,庞升任军团长。
 +
 
 +
1938年2月中旬,庞炳勋部奉调临沂,参加[[台儿庄会战]],阻止坂垣师团南下。3月10日,坂垣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向临沂猛烈扑来,庞炳勋部的阵地一片火海。广大爱国官兵不怕流血牺牲,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冲锋,顽强地坚守阵地,顶住了坂垣师团的进攻。对于这次阻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皇军'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3月14日凌晨,庞炳勋部与援军张自忠部联合发起反击,激战五天五夜,至3月18日将坂垣师团赶至莒县,沿途日军尸横遍野。反击作战结束后,张自忠军他调,庞炳勋继续固守临沂。
 +
 
 +
3月25日,坂垣师团经过休整卷土重来,猛攻[[临沂]]。庞炳勋为了缩短战线,将部队撤至临沂近郊,与日军再次浴血奋战。[[张自忠]]率五十九军回师增援,另有五十七军的一个旅和汤恩伯的一个骑兵团亦增援临沂。3月30日拂晓,庞、张两军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全线发起反击,又将坂垣师团赶出30余里,解了临沂之围。这是临沂之战的第二次胜利。
 +
 
 +
这次作战结束后,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临沂仍由庞炳勋孤军坚守。
 +
 
 +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庞炳勋部损失惨重,全部兵力还不足一个旅。
 +
 
 +
4月19日,坂垣师团又扑向临沂城,有一处城墙被日军的飞机炸毁,日军突进城内,庞军守城部队在居民的帮助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这时台儿庄会战已经胜利结束,因此,庞炳勋奉命撤出临沂,开往陇海路附近的郯城以南布防,并与占领临沂后继续南下的坂垣师团再次发生激战。
 +
 
 +
4月26日,庞军阵地由四十六军接防,庞炳勋部西调沛县休整。5月,徐州失守,庞部陷入日军重围之中,经全力突围,所部损失惨重,开到平汉线以西舞阳进行整编。
 +
 
 +
1939年初,[[庞炳勋]]派马法五带李振清旅越过黄泛区,向豫东的睢阳、太康一带出击,并先后在大于集和常营与日军作战,阻止日军南下中原。经过数次作战,杀伤了部分日军,并缴获大批战利品,受到国民党政府通令嘉奖。
 +
 
 +
3月,庞炳勋部奉调华北敌后战场,名为抗日,实为与八路军争夺地盘。蒋介石为了加强庞炳勋的实力,将一○六师归属四十军。这样庞炳勋的四十军结束了长期以来只辖一个师的历史。
 +
 
 +
庞炳勋率领四十军军部及两个师从漯河出发,经洛阳以西的渑池县境北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经过垣曲、阳城到达晋城一带。
 +
 
 +
5月,日军从太原分路南下,其中一路攻陷长治逼近晋城,庞炳勋部进行了抵抗,但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晋城失守。随后,庞炳勋率部在晋城以南,晋(城)博(爱)公路线上的常平附近,与沿晋博公路北上的日军发生战斗。当时庞炳勋的部队还没有换装,仍然穿着棉衣,又适逢下雨,棉衣被雨水打湿,且又系山地作战,部队行动不便,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转移到陵川一带。日军撤退以后又回到晋城驻防。
 +
[[File:庞炳勋01.jpg|缩略图|right|李宗仁视察庞炳勋的杂牌部队[https://p1.ssl.qhimg.com/t010289c6f254d9048f.jpg]]]
 +
9月,庞炳勋升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
 +
 
 +
是年冬,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庞炳勋部也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进攻,与八路军三四四旅和山西决死三纵队发生过一些战斗。
 +
 
 +
1940年初,[[国民党河北省主席鹿钟麟]]因为制造反共摩擦遭到失败,被迫辞职。蒋介石又选中了庞炳勋,将其召到重庆,面授(反共)机宜,并由他接替鹿钟麟,出任河北省主席。庞炳勋明知这是蒋介石驱使杂牌军打头阵,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圈套,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命。
 +
 
 +
庞炳勋由重庆返回晋城防地后,3月与河北的朱怀冰、张荫梧两部相呼应,夹击太行抗日根据地。朱怀冰的九十七军大部和张荫梧的三个师在豫北林县一带被歼灭。庞炳勋老谋深算,行动缓慢,才没有被歼。
 +
 
 +
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以后,庞炳勋小心翼翼地进入林县以南地区。当时,八路军一二九师为了避免摩擦,团结抗日,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协商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线为界,以北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防区,以南为庞炳勋第二十四集团军防区。从此双方时有往来,相安无事。
 +
 
 +
1941年5月,日军发动了[[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遭到严重打击,退出中条山区,第二十四集团军所辖第二十七军的一个师投降当了伪军。当时庞炳勋已年过花甲,身体不佳,曾三次提出辞职,未获批准。
 +
 
 +
10月,为配合中原作战,阻止黄河以北的日军南下增援,庞炳勋指挥第四十军对汤阴至安阳间的平汉路进行了一次破袭战,使日军的铁路运输中断半月之久。
 +
 
 +
1942年6月,日军对太行山地区进行"扫荡",庞炳勋退往深山区消极避战,只有一零六师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小庄山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扫荡结束后,庞炳勋才返回林县防地。
 +
 
 +
1943年4月,日军抽调5万余人,"扫荡"太行山区。中旬,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分成十几路,向庞炳勋防地扑来。各军防地先后被突破,庞炳勋没有组织迎击,而是带领集团军总部和四十军军部向深山区转移避战。
 +
 
 +
4月29日晚,庞部在距陵川24公里的[[九连窑]]附近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总部人员大乱。转移中庞炳勋本来是坐在抬椅上的,战斗打响后,抬他的人不知去向,只有他和他的儿子庞庆振(时任总部参谋)以及两个卫士躲在了一个山沟里,与军部失去联系。当夜,第四十军军长马法五集合被打散的总部和军部人员突围南下。第二天天亮后,庞炳勋发现敌人已经退去,部队也已经转移,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便向东走,企图返回林县寻找部队,行至辉县三郊口附近时,又遇日军,在群众的引导下藏在[[凤凰山]]半山腰上的一个山洞里(黑风洞)。在山洞藏身期间一位姓杨的农夫每日借放羊为借口偷偷给庞炳勋送水送饭。
 +
 
 +
数日后,已投降日军的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得知庞炳勋隐藏的山洞以后,立即报告了日本人。日军派了一个叫田中彻雄的少尉带领十余人,由孙殿英的秘书李国安带路,找到了庞炳勋。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庞炳勋于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随日本少尉到了日军所在地新乡,正式投降了日军。5月23日,汪精卫伪政府任命庞炳勋为伪暂编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在投降日军后把曾经给他送水送饭的姓杨农夫任命为旗下副官)。庞炳勋投降日伪后,国民党进行了策反,曾密令庞炳勋以军事演习为名,南渡黄河脱离日军,并由洛阳战区派原四十军参谋长王瘦吾在荥阳县境汜水附近、黄河南岸的枣树沟设立联络处,负责接应庞炳勋渡河。但由于庞炳勋拖延了时间,被日军发觉,取消了演习,并对庞炳勋严加防范,将其唯一的三十九师由新乡附近的汲县调往远离新乡的长垣县,致使南返计划落空。
 +
 
 +
1944年初,庞炳勋调任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并带去一个独立团。在此期间,庞炳勋既接待南京汪精卫伪政府的官员,也接待重庆国民政府的官员,他的公署成了蒋汪合流的一个场所。
 +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政府随之垮台。庞炳勋急忙致电蒋介石,表示戴罪立功,听候发落。[[蒋介石]]复电慰勉并委以先遣军司令,庞炳勋转而又为蒋介石卖力,阻止八路军进城对日军受降。
 +
[[File:庞炳勋02.jpg|缩略图|right|庞炳勋、孙殿英率部投日[https://p1.ssl.qhimg.com/t018da9515662c1b939.jpg]]]
 +
== 人物轶事 ==
 +
 
 +
'''归隐逝世'''
 +
 
 +
10月,[[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动内战]],进攻[[华北解放区]],国民党第四十军在邯郸一带被歼灭。该残部逃回安阳后,庞炳勋便将他的四十军(实际不足一个师)交出,与国民党四十军残部合编,并拿出一部分款项,重新组建了一个师。此后,他不再担任军职,只任挂名的国防部咨议的虚衔,在开封闲居,不久迁居到四十军防地新乡,后迁居[[郑州]]和[[南京]]。
 +
 
 +
就在南京解放前不久,庞炳勋携带他的姨太太和一双儿女,随他的老部下李振清到了[[台湾]],居住在[[台北市]],与孙连仲合开一家餐馆度日。
 +
 
 +
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逝世于台北,时年85岁。
 +
 
 +
 
 +
[[Category:中国大陆军政人物]]

於 2019年12月26日 (四) 09:55 的最新修訂

龐炳勛(1879年-1963年),字更陳,陸軍中將加上將銜(1936年12月),1879年10月25日(光緒五年九月十一日)出生在河北省新河縣南陽莊村。 龐炳勛幼年讀書,後投筆從戎,參加了當時的清軍,畢業於東北測繪學堂,在清軍第三鎮充當測量官。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會,辛亥爆發後因受當局懷疑,被迫棄軍還鄉。

龐炳勛
龐炳勛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879年10月25日
河北新河
逝世 1963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更陳
職業 軍人

人物生平

參戰負傷

龐炳勛回到家鄉後,由於家中經濟拮据,兼做小本生意,以補貼家用。由於從商多年,龐具有小商人的精明。

民國9年,新河遭受到嚴重災害,民不聊生,時已41歲的龐炳勛又第二次從軍,在孫岳第十五混成旅任副官。

1920年7月,第一次直爆發了直皖戰爭,龐炳勛曾率義勇隊參戰,1922年4月又參加了第一次直奉大戰。時任孫岳第十五混成旅騎兵營長的龐炳勛,率部在北京以南長辛店附近的南崗窪與奉軍展開激戰,被奉軍的炮彈炸傷了一條腿,幾乎喪命,幸被勤務兵救出,送往保定思羅醫院治療。在旅長孫岳的關照下,腿是保住了,但是從此落下了殘疾,成了瘸腿。雖然不良於行,但對行軍打仗也並無多大影響,奔跑起來不亞於常人。

戰爭結束後,第十五混成旅旅長孫岳兼任冀南鎮守使,龐炳勛亦跟隨孫岳進駐冀南,不久升任第十五混成旅參謀長。

1923年,龐炳勛被孫岳任命為威(縣)平(鄉)八縣(包括廣宗、肥鄉,曲周、清河、南宮、冀縣)聯防指揮官,率領守備隊的一個步兵營駐防威縣縣城,肅清匪患。

龐炳勛墨跡[1]

直奉大戰

1924年9月17日,爆發了第二次直奉大戰。龐炳勛隨第十五混成旅被調進北京,參加了"北京政變"。爾後,第十五混成旅改編為國民軍第三軍,孫岳任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三軍軍長,龐炳勛改任補充團團長,並奉命南下,會同徐永昌部解決盤踞在保定的曹世傑,阻止其北上。曹世傑見直系軍閥大勢已去,遂繳械投降。龐炳勛率部進駐保定。

1925年2月,補充團擴編為第二混成旅,龐炳勛升任該旅旅長。以後他曾隨國民三軍赴豫參加胡、憨之戰,進而轉戰陝西,驅逐陝督吳新田。

同年秋季,孫岳率國民三軍回師河北,龐炳勛所部第二混成旅又進駐保定,不久率部東進,支援國民一軍,與奉軍李景林部激戰於天津以南地區。李景林敗退德州,國民三軍占領天津,龐炳勛任天津鎮守使,同時晉升為陸軍少將,並獲三等文虎勳章。

1926年初,直魯奉軍閥集結數十萬兵力,向國民軍發起進攻,國民軍三面受敵。為保存國民軍實力,減少損失,3月下旬孫岳發表撤軍通電,下令國民軍退守北京地區。3月23日龐炳勛撤出天津,退至武清一帶。這時北京外圍已被直、奉兩軍相繼占領,龐炳勛部與國民軍總部的聯繫被切斷,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正當龐炳勛無所適從時,直系軍閥吳佩孚派人遊說,收編了龐炳勛的部隊,改稱第十二混成旅,龐炳勛任旅長,不久開赴石家莊。

是年7月9日,廣州革命政府誓師北伐,向反動軍閥發起了強大的進攻,8月27日攻克了湖北汀泗橋,繼而占領賀勝橋,直逼直系軍閥吳佩孚的武漢大本營。吳佩孚急忙調龐炳勛旅南下增援。

龐炳勛率部由石家莊登車南行,到達河南信陽時,接到吳佩孚的命令,停止南下,就地布防,與駐信陽的田維勤聯合防守信陽,企圖阻止北伐軍北上。田維勤任信陽城防司令,龐炳勛任城防副司令。龐炳勛與田有宿怨,一直想尋機報復,這次聯合布防正是天賜良機。龐炳勛趁中秋之夜突然向田維勤師發起進攻,企圖以武力解決田維勤。但因事先聯絡好的樊鍾秀部沒有按計劃行動,致使龐炳勛孤軍作戰而遭失敗,官兵死傷慘重,餘部退往信陽以北的明港車站,收容改編為河南第一師,繼而又改編為靳雲鶚的河南保衛軍第十一師,龐炳勛任師長。

是年冬,龐部由明港開往信陽以東的洋河鎮。在這裡,龐炳勛結識了國民黨中央委員王法勤。在王法勤的勸導下,龐炳勛同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待機易幟,參加北伐。

參加北伐

1927年初,龐炳勛率部移駐信陽。不久,又奉靳雲鶚的命令由信陽北上,企圖阻止奉軍南下,進抵漯河時又編為河南保衛軍第三軍

由於鄭州前線失利,龐炳勛率部折回南下,當進到駐馬店時,遇到國民革命軍唐生智的部隊。龐炳勛見時機已到,公開打出了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軍的旗幟,接受唐生智的指揮,加入了北伐革命的行列。

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武漢革命政府準備東征討伐蔣介石,命令龐炳勛部立即南下。龐炳勛表面上答應南下,暗地裡卻將部隊開到開封,投靠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並參加了有名的豫東大戰,頗受馮玉祥的右路軍總指揮鹿鍾麟的賞識。

豫東大戰以直魯聯軍的失敗而告終。是年冬,龐炳勛奉命在蘭考縣境渡黃河北上,在滑縣擊潰了當地的紅槍會,繼而進至湯陰縣,效法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的治軍方法對所屬部隊進行了整訓,使部隊的面貌為之一新,戰鬥力也有所提高。

1928年3月,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進至安陽一帶時,受到當地紅槍會的襲擾。龐炳勛奉命進攻紅槍會,由湯陰出發,經安陽向林縣進擊,將紅槍會武裝圍困在山上,屢攻不克。

這時,奉軍已渡過漳河南進,龐炳勛又接到馮玉祥的命令,支援安陽對奉軍作戰。龐炳勛留下了一個師繼續圍困紅槍會,軍部及另一個師馳往安陽作戰。在這次作戰中,龐炳勛親自督戰,頭部負輕傷。奉軍退回漳河以北,龐炳勛又奉命追擊,所部沿京漢路東側北進。

北伐結束後,龐炳勛又率部返回林縣,繼續圍剿紅槍會,在晉軍的支援下將紅槍會擊潰。從此名震一時的豫北紅槍會銷聲匿跡。

龐炳勛[2]

安陽駐防

1929年4月,龐炳勛率部返回安陽駐防,並縮編為陸軍暫編第十四師,下轄兩個旅,龐炳勛任師長。

5月,馮玉祥準備討蔣戰爭,下令他的西北軍(第二集團軍)由河南撤到陝西。龐炳勛率領他的第十四師撤至河南鄭州以西的鞏縣時,得悉韓復榘叛馮投蔣,帶部隊乘火車東行。龐炳勛即令部隊在黑石關布防,截擊了韓復榘的軍車。經過激烈的戰鬥,韓復榘部傷亡慘重,韓復榘棄車步行,向南潰逃,經登豐到達開封。後來,韓復榘提起這件事時說:龐瘸子還真有點厲害,差一點叫我在陰溝里翻了船。事後,馮玉祥獎其大洋5萬元。不久,龐炳勛由鞏縣開往陝西渭南駐防。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龐炳勛奉命參戰,雖多次與蔣軍作戰,但由於他避重就輕,善於保存實力,所以部隊不但沒有削弱,反而通過繳獲的武器彈藥得到了補充。

中原大戰後期,張學良出兵助蔣,馮玉祥的西北軍紛紛倒戈投向蔣介石。龐炳勛倒戈未成,率部北渡黃河,在新鄉稍事停留,即經獲嘉縣進入山西,又經奪火鎮、高平、長治,最後到達沁州。時已進入嚴冬季節,龐炳勛的部隊衣食無着,陷入困境,只得靠晉軍將領徐永昌(原屬孫岳的國民三軍)的一點接濟勉強維持。

1931年春,蔣軍副總司令張學良派富占魁到山西沁州點編,龐炳勛改編為步兵第一師,轄兩個旅,龐任師長。

是年夏,步兵第一師改為三十九師,奉命開往河北河間縣駐防,同年秋又擴編為陸軍第四十軍,龐炳勛任軍長兼三十九師師長。這個軍只是一個虛名,實際兵力仍只有一個三十九師,名義上還有一個一○六師,但不歸龐炳勛指揮,而是單獨行動,由北平軍分會直接指揮。

1932年夏,第四十軍官兵強烈要求抗日,龐炳勛也和宋哲元、張自忠等愛國將領發表了請纓通電,但是接到的命令卻是開往冀南的永年駐防。

參加抗日

1933年1月,長城抗戰爆發,龐炳勛奉命增援長城抗戰,先在塘沽至樂亭一線布防,繼而又沿灤河一線布防。不日,又奉命接替馬蹄峪至馬蘭峪之間長城各口的防守任務。這一線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所以雖與日軍有一些小的接觸,但沒有發生過大的戰鬥行動。

是年5月,愛國將領馮玉祥到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宣布抗日救國,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但是蔣介石、何應欽卻氣急敗壞地要以武力取消抗日同盟軍。這時龐炳勛被他們軟硬兼施並許以察省主席引誘收買,公然出任察省"剿匪"總司令一職,並率領四十軍和馮欽哉、關麟征兩師開赴平綏線,進抵宣化附近,準備進攻抗日同盟軍。由於馮玉祥不欲內戰通電下野,才沒有發生戰爭。

是年冬,龐炳勛奉命開往河南駐馬店,1934年5月,移駐南陽。是年,龐炳勛請求參加了廬山軍官訓練團的反共訓練。

是年冬,紅軍徐海東部由大別山區向陝南轉移,途經河南方城縣時,龐炳勛派出了一個營的兵力前往堵截,戰鬥持續數小時,雙方均有傷亡。不久,徐海東部進入陝南地區,龐炳勛又奉命開往陝南的旬陽、紫陽、安康一帶,與紅軍對峙。

1935年春,紅軍李先念部也向陝西轉移,途經山陽縣時,龐炳勛又派出一個團進行堵截,在山陽以南的漫川附近與紅軍李先念部遭遇,遂發生戰鬥,並一直追擊至佛坪附近才返回。

1935年4月,國民黨政府授予龐炳勛陸軍中將軍銜。11月,國民黨中央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龐炳勛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

1936年12月12日,發生了西安事變,龐炳勛曾發表通電,討伐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被釋放回南京,途經洛陽時,龐炳勛率部開往山西運城駐防,監視張學良、楊虎城部隊的行動,防止其東渡黃河。

在運城駐防的半年時間,沒有發生過戰事,生活比較平靜。經過多年征戰的龐炳勛對這種安靜的生活非常留戀,一心想長期留駐山西,因此派他的秘書找到晉軍將領徐永昌,由他向閻錫山提出,讓龐炳勛兼任一地方性職務,這樣可以留駐山西。但是,盧溝橋的炮聲打破了龐炳勛過安靜生活的夢想。

1937年7月7日,發生了盧溝橋事變,從而爆發了全面的抗日戰爭

8月,龐炳勛奉命開赴抗日前線。當時正值酷暑季節,驕陽似火,龐炳勛率領他的部隊從石家莊下車後,沿滄石公路徒步向滄縣開進,沿途受到人民群眾的慰問和歡迎,使廣大愛國官兵受到極大的鼓舞。

9月18日,國民黨第二十九軍的防線被突破,日軍繼續南進,龐炳勛率部在滄縣以北的姚官屯一線對日軍磯谷第十師團進行阻擊。戰況空前慘烈,堅守7天7夜,殺傷大量日軍,遲滯了日軍的進攻。龐炳勛部也死傷慘重,有一個團只剩下300多名士兵,營以下軍官也傷亡很大。因此,不得不撤出戰鬥,轉進至江蘇的碭山(1949年後隸屬安徽)。

12月,龐炳勛部調歸徐州第五戰區,由李宗仁指揮,補充了一些武器彈藥後,調往海州,擔負海防任務,龐升任軍團長。

1938年2月中旬,龐炳勛部奉調臨沂,參加台兒莊會戰,阻止坂垣師團南下。3月10日,坂垣師團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支援下,向臨沂猛烈撲來,龐炳勛部的陣地一片火海。廣大愛國官兵不怕流血犧牲,打退了日軍的多次衝鋒,頑強地堅守陣地,頂住了坂垣師團的進攻。對於這次阻敵,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敵軍窮數日的反覆衝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當時隨軍在徐州一帶觀戰的中外記者與友邦武官不下數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優秀的'皇軍'竟受挫於一不見經傳的支那雜牌部隊。一時中外哄傳,彩聲四起。"3月14日凌晨,龐炳勛部與援軍張自忠部聯合發起反擊,激戰五天五夜,至3月18日將坂垣師團趕至莒縣,沿途日軍屍橫遍野。反擊作戰結束後,張自忠軍他調,龐炳勛繼續固守臨沂。

3月25日,坂垣師團經過休整捲土重來,猛攻臨沂。龐炳勛為了縮短戰線,將部隊撤至臨沂近郊,與日軍再次浴血奮戰。張自忠率五十九軍回師增援,另有五十七軍的一個旅和湯恩伯的一個騎兵團亦增援臨沂。3月30日拂曉,龐、張兩軍在增援部隊的配合下,全線發起反擊,又將坂垣師團趕出30餘里,解了臨沂之圍。這是臨沂之戰的第二次勝利。

這次作戰結束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和增援部隊全部調走,臨沂仍由龐炳勛孤軍堅守。

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龐炳勛部損失慘重,全部兵力還不足一個旅。

4月19日,坂垣師團又撲向臨沂城,有一處城牆被日軍的飛機炸毀,日軍突進城內,龐軍守城部隊在居民的幫助下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這時台兒莊會戰已經勝利結束,因此,龐炳勛奉命撤出臨沂,開往隴海路附近的郯城以南布防,並與占領臨沂後繼續南下的坂垣師團再次發生激戰。

4月26日,龐軍陣地由四十六軍接防,龐炳勛部西調沛縣休整。5月,徐州失守,龐部陷入日軍重圍之中,經全力突圍,所部損失慘重,開到平漢線以西舞陽進行整編。

1939年初,龐炳勛派馬法五帶李振清旅越過黃泛區,向豫東的睢陽、太康一帶出擊,並先後在大於集和常營與日軍作戰,阻止日軍南下中原。經過數次作戰,殺傷了部分日軍,並繳獲大批戰利品,受到國民黨政府通令嘉獎。

3月,龐炳勛部奉調華北敵後戰場,名為抗日,實為與八路軍爭奪地盤。蔣介石為了加強龐炳勛的實力,將一○六師歸屬四十軍。這樣龐炳勛的四十軍結束了長期以來只轄一個師的歷史。

龐炳勛率領四十軍軍部及兩個師從漯河出發,經洛陽以西的澠池縣境北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經過垣曲、陽城到達晉城一帶。

5月,日軍從太原分路南下,其中一路攻陷長治逼近晉城,龐炳勛部進行了抵抗,但沒能阻止日軍的進攻,晉城失守。隨後,龐炳勛率部在晉城以南,晉(城)博(愛)公路線上的常平附近,與沿晉博公路北上的日軍發生戰鬥。當時龐炳勛的部隊還沒有換裝,仍然穿着棉衣,又適逢下雨,棉衣被雨水打濕,且又系山地作戰,部隊行動不便,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出戰鬥,轉移到陵川一帶。日軍撤退以後又回到晉城駐防。

李宗仁視察龐炳勛的雜牌部隊[3]

9月,龐炳勛升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

是年冬,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龐炳勛部也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了進攻,與八路軍三四四旅和山西決死三縱隊發生過一些戰鬥。

1940年初,國民黨河北省主席鹿鍾麟因為製造反共摩擦遭到失敗,被迫辭職。蔣介石又選中了龐炳勛,將其召到重慶,面授(反共)機宜,並由他接替鹿鍾麟,出任河北省主席。龐炳勛明知這是蔣介石驅使雜牌軍打頭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圈套,還是接受了這項任命。

龐炳勛由重慶返回晉城防地後,3月與河北的朱懷冰、張蔭梧兩部相呼應,夾擊太行抗日根據地。朱懷冰的九十七軍大部和張蔭梧的三個師在豫北林縣一帶被殲滅。龐炳勛老謀深算,行動緩慢,才沒有被殲。

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以後,龐炳勛小心翼翼地進入林縣以南地區。當時,八路軍一二九師為了避免摩擦,團結抗日,與國民黨第一戰區協商以臨屯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線為界,以北為八路軍一二九師防區,以南為龐炳勛第二十四集團軍防區。從此雙方時有往來,相安無事。

1941年5月,日軍發動了中條山戰役,國民黨軍隊遭到嚴重打擊,退出中條山區,第二十四集團軍所轄第二十七軍的一個師投降當了偽軍。當時龐炳勛已年過花甲,身體不佳,曾三次提出辭職,未獲批准。

10月,為配合中原作戰,阻止黃河以北的日軍南下增援,龐炳勛指揮第四十軍對湯陰至安陽間的平漢路進行了一次破襲戰,使日軍的鐵路運輸中斷半月之久。

1942年6月,日軍對太行山地區進行"掃蕩",龐炳勛退往深山區消極避戰,只有一零六師廣大愛國官兵進行了小莊山戰鬥,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掃蕩結束後,龐炳勛才返回林縣防地。

1943年4月,日軍抽調5萬餘人,"掃蕩"太行山區。中旬,日軍從東、西、南三個方向,分成十幾路,向龐炳勛防地撲來。各軍防地先後被突破,龐炳勛沒有組織迎擊,而是帶領集團軍總部和四十軍軍部向深山區轉移避戰。

4月29日晚,龐部在距陵川24公里的九連窯附近與日軍發生遭遇戰,總部人員大亂。轉移中龐炳勛本來是坐在抬椅上的,戰鬥打響後,抬他的人不知去向,只有他和他的兒子龐慶振(時任總部參謀)以及兩個衛士躲在了一個山溝里,與軍部失去聯繫。當夜,第四十軍軍長馬法五集合被打散的總部和軍部人員突圍南下。第二天天亮後,龐炳勛發現敵人已經退去,部隊也已經轉移,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便向東走,企圖返回林縣尋找部隊,行至輝縣三郊口附近時,又遇日軍,在群眾的引導下藏在鳳凰山半山腰上的一個山洞裡(黑風洞)。在山洞藏身期間一位姓楊的農夫每日借放羊為藉口偷偷給龐炳勛送水送飯。

數日後,已投降日軍的新五軍軍長孫殿英得知龐炳勛隱藏的山洞以後,立即報告了日本人。日軍派了一個叫田中徹雄的少尉帶領十餘人,由孫殿英的秘書李國安帶路,找到了龐炳勛。經過了一番討價還價的談判,龐炳勛於5月7日半推半就地跟隨日本少尉到了日軍所在地新鄉,正式投降了日軍。5月23日,汪精衛偽政府任命龐炳勛為偽暫編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龐炳勛在投降日軍後把曾經給他送水送飯的姓楊農夫任命為旗下副官)。龐炳勛投降日偽後,國民党進行了策反,曾密令龐炳勛以軍事演習為名,南渡黃河脫離日軍,並由洛陽戰區派原四十軍參謀長王瘦吾在滎陽縣境汜水附近、黃河南岸的棗樹溝設立聯絡處,負責接應龐炳勛渡河。但由於龐炳勛拖延了時間,被日軍發覺,取消了演習,並對龐炳勛嚴加防範,將其唯一的三十九師由新鄉附近的汲縣調往遠離新鄉的長垣縣,致使南返計劃落空。

1944年初,龐炳勛調任偽開封綏靖公署主任,並帶去一個獨立團。在此期間,龐炳勛既接待南京汪精衛偽政府的官員,也接待重慶國民政府的官員,他的公署成了蔣汪合流的一個場所。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偽政府隨之垮台。龐炳勛急忙致電蔣介石,表示戴罪立功,聽候發落。蔣介石復電慰勉並委以先遣軍司令,龐炳勛轉而又為蔣介石賣力,阻止八路軍進城對日軍受降。

龐炳勛、孫殿英率部投日[4]

人物軼事

歸隱逝世

10月,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發動內戰,進攻華北解放區,國民黨第四十軍在邯鄲一帶被殲滅。該殘部逃回安陽後,龐炳勛便將他的四十軍(實際不足一個師)交出,與國民黨四十軍殘部合編,並拿出一部分款項,重新組建了一個師。此後,他不再擔任軍職,只任掛名的國防部咨議的虛銜,在開封閒居,不久遷居到四十軍防地新鄉,後遷居鄭州南京

就在南京解放前不久,龐炳勛攜帶他的姨太太和一雙兒女,隨他的老部下李振清到了台灣,居住在台北市,與孫連仲合開一家餐館度日。

1963年1月12日,龐炳勛逝世於台北,時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