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庞薰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庞薰琹(pángxūnqín)(1906~1985)字虞铉,笔名鼓轩[1]。祖籍塘桥,庞鸿文之孙。著有《薰琹随笔》[2]。组织“决澜社”,举办“决庞薰琹庞薰琹澜”画展,蜚声艺林。是我国知名画家[3]。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魅力。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贵州山民图卷》 、 《瓶花》等,享有盛誉[4]

快速导航  :荣誉记录词条图册

中文名 :庞薰琹

出生地 :江苏常熟

毕业院校 :上海震旦大学

职 业 :画家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代表作品 :《地之子》、《路》、 《贵州山民图卷》 、 《瓶花》等

民 族 :汉族

别 名 :鼓轩

目录 : 1人物生平 : 2主要作品 : 3荣誉记录 : 4词条图册

1人物生平

庞薰琴 1906.06.20-1985.03.18,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

1917年进塔前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水彩画。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学医,课余钻研绘画。1925年从俄国人古敏斯基学习油画;同年9月赴法留学,入巴黎大学学

习,同时进入朱里安绘画研究院学习绘画、从巴黎音乐学院教师梅隆夫人学习音乐。1926年结识徐悲鸿、常玉。1927年转入格朗·仙绵艾学院学习。1928年开始专事

美术,曾到布德尔工作室学习雕塑。1929年到德国研究哥特式建筑及包豪斯设计。1930年回国,参加“旭光画会”、“苔蒙画会”。1931年与王济远设立“济远、薰

琴画室”;参加“中国画家作品展”。1932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私立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9月在“中华学艺会”举办第一次个展;自

建“薰琴画室”并与倪贻德、阳太阳、张弦、陈澄波、王济远等组织“决澜社”。1933-1935年间参加“决澜社”画展。1936年受聘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内迁,同年离校赴昆明,并在罗隆基家举办小型画展。1939年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研究员。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分

校教职。1941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1942年兼任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教授。1943年在成都举办个人画展。1944年-1945年在重庆、成都举办个展,同时与洪毅

然、丁聪和吴作人等组织“现代美术会”。1946年在上海举办个展;同年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任理事。1947年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主任,兼任中

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1948年辞去教职回到上海。1949年参加将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改建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工作,任绘画系主任、教务长等职。1952年著作

《图案问题的研究》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1953年任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研究室主任。1954年出访苏联。1956年出任新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1963

年任装潢系教研室主任。1978年重回教学岗位,负责教学。1979年《庞薰琴画辑》、《工艺美术设计》两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年出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

一副院长,负责全院教学。1982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讲学。198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回忆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由三联书店出版。90年代人民美术

出版社出版有《庞薰琴画选》、《庞薰琴画集》。 1932年 个人画展 上海 中华学艺社  1932—1935年 第一届至第四届“决澜社”昼展 上海 中华学艺社 上

海 世界社礼堂 上海 留法同学会  1941-1945年 四次个人画展 成都 省立图书馆等地 重庆 中印学会  1946年 个人画展 上海 复旦大学礼堂  1983年 个

人画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展厅  1985年 个人遗作展 南京 江苏美术馆  1996年 个人画展 上海 上海美术馆  1999年 庞薰琹--油画.

设计.创造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  庞薰琹 字虞弦 笔名鼓轩。 采茶女(庞薰琴作) 1906年 一岁 6月20日(清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二十九日)生于江苏省常熟

县。 1913年 七岁 由父指导学习书法。 1916年 十岁 开始学画,进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21年 十五岁 上海震旦大学医科学医,课余学习绘画。 1925年 十九岁

离开震旦大学,决心弃医从艺,在上海先随俄国人古敏斯基学油画,八月,赴巴黎学习绘画。进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习,同时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兰西文化史,并随巴

黎音乐学院教师梅隆夫人学习音乐。开始学习装饰艺术和建筑风格,始有在中国也办一所装饰美术学院之愿。 1926年 二十岁 继续绘画、音乐和巴黎大学有关课程的

学习。秋季,放弃学音乐,专攻绘画。研究欧洲各时期绘画、建筑、装饰艺术。 1927年 二十一岁 年初,离开叙利恩,进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学习绘画。曾一度学

习雕塑,画服装设计图。 1928年 二十二岁 继续在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学习绘画。初识刘开渠。 1929年 二十三岁 有个人的独立画室,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冬赴

德国。初识傅雷。 1930年 二十四岁 一月初,回到上海,初识王济远、朱屺瞻、张辰伯及张大千兄弟。不久返回常熟故里。在常熟塔前小学任图画教员。始研中国绘

画史论,探索绘画之民族性与装饰性。撰写《薰琹随笔》,发表于1932年的《艺术旬刊》上。加入常熟青年画家组织“旭光画会”。研究多种油画表现方法,作品

《屋顶》为法国(驻上海领事)柯克林收藏。九月,参加上海“苔蒙画会”,后苔蒙被查封。 1931年 二十五岁 于上海昌明美术学院任教,并在上海美专代课,同时

兼为新华艺专名誉教授。多幅作品参加由上海美国妇女俱乐部主办的“中国画家作品展览会”。九月,与倪贻德等开始筹办“决澜社”。年底,成立“济远薰琹画

室”,王济远退出后,改为“薰琹画室”。 1932年 二十六岁 父病故,绘《父亲遗容》两幅。四月,组成“决澜社”,会员有倪贻德、王济远、张弦、阳太阳、杨秋

人、周多、段平右、曾志良、陈澄波、梁白波、周麋君、邓云梯等人。九月,在上海中华学艺社举行第一次个人绘画展览会,作品70余幅。15日后举行第一次决澜社

画展。筹备成立“大熊工商美术社”。 1933年 二十七岁 十月,举行第二届“决澜社”画展。组织举行第一次“工商业美术展览会”。与女画家丘堤结婚,丘堤参加

决澜社。 1934年 二十八岁 八月,女儿庞涛诞生。举行第三次决澜社画展,展出油画《地之子》,受到攻击恐吓。 1935年 二十九岁 十月,举行第四届决澜社画

展。 1936年 三十岁 初春,迁去杭州。四月,母亲病故。八月,儿子庞均诞生。九月,离沪北上北平,在国立北平艺专图案系任教,始设商业美术课。初识闻一多。

1937年 三十一岁 四月,参加第二次全国美展。七七事变后,匆忙离北平返回上海。北平国立艺专在庐山复校后,赴赣办学,商业美术课改为抗日宣传画课。十一

月,随校撤至湖南沅陵。 1938年 三十二岁 年初,国立艺专成立,初识林风眠、赵无极、董希文等人。 1939年 三十三岁 年初,去云南昆明。受陈梦家、沈从文鼓

励,开始研究古代装饰纹样,绘著《中国图案集》四册。把壁画稿《路》画成油画稿,闻一多先生亲自为这幅画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内部展览,并介绍认识了曹禺、

凤子、孙毓堂、梁思成、林薇音、朱自清等人。秋,受聘到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工作,结识李济、郭宝钧、夏鼐、王振铎、吴金鼎等著名学者。醉心于中国古代艺术品

的研究,拟撰《中国纹样史》。十一月初至翌年春末,深入贵州贵阳、花溪、龙里、贵定、安顺等 80多个村寨,收集了大量的服饰、工艺品等民俗资料。 1940年 三

十四岁 随筹备处由云南去成都,又去郫县。受聘于成都省立艺专,兼实用美术系主任,直到1946年。 1941年 三十五岁 夏,绘著《工艺美术集》,获当时教育部二

等奖,评为教授。秋,迁回成都,于省立图书馆举行第二次个人画展,油画《地之子》由四川省博物馆收藏。完成《贵州山民图》及《唐仕女书写图》等作品。 1942

年 三十六岁 受聘为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任省立艺专教授。绘制《橘红时节》、《盛装的苗族妇女》及白描《带舞》等作品。 1943年 三十七岁 初春,返回

成都,继续执教省立艺专。九月,在成都祠堂街美术家协会举行第三次个人画展,撰写《自剖》刊于《中央日报》上。展后卖画20余幅,应生活之急。十月,赴重庆

举办第四次个人画展,外交家顾维钧于展后选购《贵州山民图》十幅,送英国皇家学院。冬,署名鼓轩撰稿百余篇,连载于陈白尘主编的《华西晚报》副刊《艺

坛》。同时在成都华西大学兼课。 1944年 三十八岁 二月,撰写《略谈图案》刊于《中央日报》副刊。五月,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与刘开渠、吴作人、关山月、赵

望云、丁聪、秦威、沈福文、张漾兮、洪毅然等人在成都组织“现代美术会”,在华西大学举行第一次画展,支援学生的反内战运动。 1945年 三十九岁 三月,“现

代美术会”于四川美协展览馆举行第二次展览,随后发表《反内战宣言》,在宣言上签名,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是年,绘制了多幅水彩画和白描作品。 1946年 四十

岁 二月,为筹措返沪路费,于成都举行第五次个人画展。返沪前,撰写《建立工艺美校的理想》;返沪后,参加进步组织“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八月,受徐悲鸿聘

任为北平国立艺专图案系主任,未赴任。十一月,由傅雷主持的第六次个人画展在震旦大学成功举办。 1947年 四十一岁 夏,受聘为广州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广

东省立艺专绘画系主任。离沪赴粤,途经庐山,住牯岭,作水彩庐山风景十二幅,用油画的色彩、构图,结合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在绢上作画。秋,至广州,居光孝

寺。是年,还绘制了一批风格与表现手法完全不同的油画静物系列。 1948年 四十二岁 年初,因拒绝画“戡乱”画,并拒绝动员学生画,而被监视。为《关山月纪游

画集》作序。拒绝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邀请去美国教学并携全家赴美定居的建议。夏,离穗返沪,在杭州小住月余,画不同画风的西湖风景十张。旋回上海,参加由地

下党领导的上海进步美术界迎接解放的工作。 1949年 四十三岁 五月,上海解放。文艺界发表迎接解放《宣言》,在宣言上签名。六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

会。在中南海的小型晚宴上,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鼓励。八月,与江丰、刘开渠、郑野天、彦涵、莫朴等赴杭州,接收国立艺专,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绘画

系主任。 1950年 四十四岁 春,去杭州郊区体验生活。与奚小朋、罗无逸等设计杭州人民大会堂。是年,画速写作品十四幅。 1951年 四十五岁 兼任教务长。秋,

赴安徽霍邱县参加土改。 1952年 四十六岁 返杭后,撰写《图案问题的研究》。设计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获二等奖。欣然得知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决定批准建立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议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合并,作为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基础,被国务院批准。与刘开渠赴

京。 1953年 四十七岁 年初,调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研究室主任。两院实用美术系合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备会主任。四、五月间,赴江苏、安徽、山东

调查民间艺术。全力筹备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任展览筹备会副主任,郑振铎任主任。展览会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与肯定,之后,全力负责筹建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为筹建新院收集大量教学设计资料,建立初具规模的资料库。是年,加入中国美协,任常务理事。 1954年 四十八岁 组织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赴东欧、苏联

展出。十月底,任中国工艺美术代表团团长,赴苏联访问,于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地考察。 1955年 四十九岁 二月,从苏联回国。全力以赴投入到中央工艺美

术学院建院工作,从全国聘请教师及科研人员,找地方、找房子、找经费,落实各项筹备工作。是年升为二级教授。 1956年 五十岁 三月,筹办“全国服装展览

会”。十一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为第一副院长。创建学院内刊《工艺美术通讯》。 1957年 五十一岁 秋冬之间,遭受不公正待遇,受到批

判,错划为右派,被撤去副院长职务,从此含冤受屈22年。 1958年 五十二岁 四月,夫人丘堤病故。精神屡遭极大刺激,黑发全白。始撰《装饰画讲义》之《汉代装

饰画》部分。 1959年 五十三岁 继续撰写《汉代装饰画》、《南北朝装饰画》稿。始设传统装饰画课程。 1960年 五十四岁 撰《中国历代装饰风格研究》,继续撰

写并修改《装饰画讲义》之汉代至宋代部分,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刊印。 1961年 五十五岁 重撰、修改《装饰画讲义》中的部分内容。 1962年 五十六岁 继续上

年的重撰、修改工作。五月,摘取“右派”帽子。重新拿起搁置了13年之久的画笔,创作油画《鸡冠花》、《香山之秋》等作品。 1963年 五十七岁 年初,与袁韵宜

结婚。撰写《装饰基础学》。任装潢系教研室主任,教学一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是精神上最大的慰籍。 1964年 五十八岁 继续前年的重撰、修改工作。撰写《新石

器时代的纹样》、《殷周时代的陶瓷纹样》。 1965年 五十九岁 辞去教研室主任职务,授课留学生。撰写《工艺美术问题的探讨》。 1966-1975年 六十-六十九岁

再次不断受到批斗折磨,在30年代及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千辛万苦保留的作品几乎全部毁失,甚至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资料,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亦全部毁失。60-70年

代的油画被作为“黑画”批判,并批判《装饰画讲义》文稿为反党罪行,因此重新被戴上“右派”帽子。1971年被迫退休。1972年再次拿起画笔,画《白瓶鸡冠

花》、《美人蕉》、《瓶花》等。 1976年 七十岁 十年浩劫结束,开始拨乱反正。立即收集残留的文稿,将《装饰画讲义》定名为《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并重

写。 1977年 七十一岁 20年来第一次重获精神解放。九月,应邀到山东烟台、威海、青岛、潍坊、博山、济南等地讲学,观看各工艺美术学校,与当地设计人员和工

人座谈。十月,撰成《关于编写装饰纹样史的一些想法》。除了画油画外,开始画水墨速写。在积累素材之外,着重开辟新的领域。 1978年 七十二岁 重回中央工艺

美术学院工作。四月,于装潢系教室展出绘画作品。指导筹建常熟工艺美术职业大学,受聘为该校顾问。九月,赴敦煌考察,遍踏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洞窟,列表记

下各窟朝代风格、色彩、造型特点。再次重写《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为研究生讲“装饰艺术”。 1979年 七十三岁 《跟着党走,真理总会见太阳》文章得到平

反,自1957以来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22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自称“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五、六月间,江浙之行,带研究生讲课实习,20多年后首次重

返江南,先后在苏州、常熟、南通、上海、杭州等地讲学、讲演。十二月,《庞薰琹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是年,画油画、水彩、速写等六十五幅。 1980年

七十四岁 恢复名誉、恢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恢复二级教授、恢复工作,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第一副院长,负责抓教学。筹建工业设计专业及工艺美术史

论系。年底,因病放弃赴法国、瑞士考察;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筹备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委员。住院期间开始撰写《就是这样走过来

的》。 1981年 七十五岁 《中国工艺美术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增带史论系研究生。画油画、水墨小品等多幅。 1982年 七十六岁 一月,《中国历代装饰画

研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六月,出席全国文联四届二次会议,出席全国美协理事会,任常务理事。九月,应邀赴四川美术学院讲学,作油画《美人蕉》赠

川美。与老友沈福文等相聚,登临琵琶山观嘉陵江、长江夜景,画速写多幅。 1983年 七十七岁 始撰《论工艺美术》。十一月一日,举行“庞薰琹教授执教五十二周

年”庆祝大会,文化部、轻工部、中国美协、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一百余人参加,常沙娜致贺词。四日,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同时举办庞薰琹画展

及庞薰琹设计艺术展。展后有22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年底,撰写画论《白描》。是年,画油画、水墨小品等十六幅。 1984年 七十八岁 画论《色彩》、《气

韵》、《意境》、《构图》、《写意》、《个性》等撰成,部分画论和油画、水彩作品发表于香港《美术家》。完成《再论工艺美术》著作。年底重病,确诊胃癌。

1985年 七十九岁 三月十八日凌晨,医治无效去世。遗嘱“余画交纪念馆”。

2主要作品

《鸡冠花》《香山之秋》《白描》《色彩》《气韵》《意境》《构图》《写意》《个性》《再论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集》

3荣誉记录

创作油画《春》参加北京市纪念建国三十五周年展览,获“荣誉奖”。

4词条图册 庞薰琴庞薰琴 参考资料: 1. http://artist.367art.com/world_PangZuoQin 词条标签: 画家 艺术家 人物 文化人物

视频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