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原图链接[lianjiedizhi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英语:Kepler Miss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类地行星太空望远镜。使用NASA发展的太空光度计,历经九年多的时间,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光度,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现象(以凌日的方法检测行星)。为了纪念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这个任务被命名为开普勒任务。

开普勒是NASA低成本的发现计划聚焦在科学上的任务。NASA的艾美斯研究中心是这个任务的主管机关,提供主要的研究人员并负责地面系统的开发、任务的执行和科学资料的分析。开普勒任务进度的处理是由喷射推进实验室执行,贝尔太空科技公司负责开普勒任务飞行系统的开发。

开普勒太空船于美东时间2009年3月6日22时49分57秒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已确认了130多个系外行星和发现了超过2700颗候选行星

2013年5月15日,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由于反应轮故障,无法设定望远镜方向,因此被迫停止其搜寻系外行星任务。同年8月15日,NASA宣布放弃两个故障的反应轮,以替代计划使用剩下两个正常的反应轮重新开始工作。

2018年10月中旬,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飞行燃料已出现燃料即将用罄讯号[1],正式进入退役倒数阶段,科学家们正尽力将所有数据回传地球。至10月30日,其燃料已完全耗尽,无法再受指令控制。后续任务将由同年4月成功发射升空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TESS)”接手。

成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于2010年4月1日宣布的第一个主要研究结果。正如天文学家预期,最初发现的行星都是短周期行星。随着任务持续继续,更多长周期行星候选逐渐被发现。2011年12月,总共有2,326颗候选行星被发现。其中207颗与地球大小相似、680颗是超级地球、1181颗为海王星大小、203颗为木星的大小、55颗则比木星更大。此外,48颗候选行星被发现位于可居住区。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团队估计,大约有5.4%的恒星拥有地球大小的行星候选,而17%的恒星则有多颗行星。

2011年12月,两颗候选行星开普勒20e与开普勒20f被证实环绕类太阳的恒星开普勒20。

2016年5月10日,NASA宣布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已经发现1,284颗新行星。根据大小推测,约有550颗可能是岩石行星,其中九颗位于行星适居区[2]

截至2018年,天文学家发现超过18,000颗系外行星候选者,大约3,800颗已被确认,2,325颗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所发现。

视频

开普勒 太空望远镜

天文视频 珍贵视频:回顾开普勒望远镜发射全过程 让人怀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