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开角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开角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开角龙(学名:chasmosaurus)是晚白垩世的鸟臀目角龙科恐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地区。

简介

释义:开角龙拉丁文的意思为"开口的、裂开的爬行动物"。

斯腾伯格处理贝氏开角龙的头骨,1914年所摄在1898岩,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劳伦斯·赖博(Lawrence M. Lambe)发现了一个部分颈盾,他将这个化石归类于独角龙的一种,贝氏独角龙(Monoclonius belli)。

在1913年,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Sternberg)及他的儿子们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贝氏独角龙的几个完整头颅骨。最后于1914年,劳伦斯·赖博研究这些头颅骨,并建立为开角龙属 。之后有更多的开角龙头颅骨与化石被发现,而彼此之间亦有些形态差别,尤其是颅骨

开角龙已知有几个物种。除了模式种的贝氏开角龙(C. belli),同年还命名了加拿大开角龙(C. canadensis)。后者曾被改归类为加拿大始角龙(Eoceratops canadensis) ,但后来被重新归类于开角龙内。在1926年,一个短鼻端的头颅骨被命名为短喙开角龙(C. brevirostris)。在1940年,斯腾伯格将从艾伯塔省西南部发现的化石,命名为罗氏开角龙(C. russelli) 。最近期描述的物种则是尔文开角龙(C. irvinensis),是发现于恐龙公园组的最上层 。

于1989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的马里斯科尔开角龙(C. mariscalensis) ,现已被各别建立为阿古哈角龙(Agujaceratops)。

评价

开角龙外观和三角龙极为相似,但体形较小,可是却拥有比三角龙更夸张华丽的颈部盾板,但是其盾板是中空的,因此科学家认为其盾板不够坚固,应该是用来威吓敌人或如孔雀尾部用来求偶用的。开角龙是具有很长褶叶结构的角龙,体重可达2吨,大约4.8米体长,仅及三角龙的一半。但是其褶叶包围在颈上的骨质构造较三角龙更长。它同时具有直径五厘米圆形的瘤状突起分布于背部。它与五角龙为亲戚,为另一种具长形褶叶的角龙类,它具有三个角状突起及两个看似角状的颊部突起。

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展出的贝氏开角龙头颅骨。


贝氏开角龙的骨架,位于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角龙科分为两个亚科:有着短小头盾的尖角龙亚科(如尖角龙),及有着长头盾的开角龙亚科(如开角龙)。除了头盾较大及长外,开角龙亚科的面部及嘴部通常较长,有古生物学家指出它们进食时可以有较大的植物选择权。长头盾是恐龙演化的较后阶段才出现的特征,但开角龙的生存年代却是距今7,600万7,000万年前的上白垩纪。开角龙的头盾被形容呈心形的,因它的头盾结构中央包含两块大洞孔,外型有如"循环"。


有些开角龙的头盾上有一些小型的颈盾缘骨突,自头盾边缘延伸出。头盾的颜色可能是很鲜艳的,用以吸引注意或作为求偶。但是,由于它的头盾很大且薄(因它主要是骨骼间的皮肤),故很难提供防卫的功能。它有可能是用作调节体温。当一群开角龙被捕猎时,如暴龙攻击时,雄性开角龙可能会组成一个环,并以头盾向外,形成了一度可怕的阵势。

如同很多的角龙科,开角龙有三只主要的角,一只在鼻端及两只在额,但不同的化石发现形成了不同的结果。一种命名为C. kaiseni的开角龙,有着长的额角;而贝氏开角龙(C. belli)却只有短的额角。虽然它们最初都被认为是不同的物种,但有可能长额角的是雄性,而短额角的是雌性。

开角龙的想像图有趣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一些化石化的开角龙皮肤。这皮肤上有着很多骨质的结节(皮内成骨),在每边有5-6个。不过从这个标本中却没办法知道更多开角龙的资料,尤其是它的颜色。 [1]

参考文献

  1. 开角龙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