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弁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弁服

弁服

弁服是汉族古代冠服之一,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是天子视朝、接受诸侯朝见时穿用的服饰。弁的形制上锐小,下广大,一若人之两手做相合状,象形字即似之。弁与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词语解释

~髦(a.古代贵族子弟行加冠礼时用弁束住头发,礼成后把弁去掉不用,后喻没用的东西;b.喻轻视)

古代的弁,有爵弁皮弁韦弁之分。

爵弁

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在𬘩下作合手状,所以它是次于冕的一种首服.其色也不是玄上朱里,而是做爵头色(亦作为雀头色.古代爵 、雀二字相通),是一种赤多黑少的颜色.

戴爵弁时亦用笄贯于髻中.其所服者为纯衣(丝衣),即玄衣𫄸裳,与冕服的衣裳相同,不过不加章采文饰.前用韎(读mei,四音)韐(读ge,一音) 以代冕服的韨(读fu,二音.),韎韐(是用茅蒐草染之,类似绛色.爵弁服是古代士助君祭时的服饰,也是士的最高等的服饰.其他如士亲迎等也可以服之,士以上如大夫等,也有服这种爵弁的.后来也是一直沿用着,直到宋代就未曾闻了.

皮弁

按<汉志>:皮弁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即如两手相合状).<五经通义>作高五寸.  <周礼.春官>云:视朝则用皮弁服.古天子如受诸侯朝觐于庙或者受享于庙时.则服衮冕,一般则戴皮弁以朝.天子郊天、巡牲、在朝宾射礼等也服皮弁.除天子外,又为诸侯在王朝之服,又可作诸侯视朔之服,以及田猎等也服之.

皮弁的形制是如两手相合状,使用白鹿皮为之,皮上有浅毛,所以白色中带些浅黄色.

制法是:用鹿皮分片,尖狭端在上,广的一端在下面缝合之.

天子用五采玉十二饰其缝中;诸侯以下各按其命数而用玉饰之,如侯伯饰七璂 子男饰五,皆用三采玉;

下自孤则饰四,卿三,大夫二,皆用二采玉;士则无饰.

戴皮弁时则服细白布衣,下着素裳,裳有襞(读bi,四声)积(打裥)在腰中.,其前面也系着素韠(bi,读四声).素者,指用白缯和无饰而言.其他一般执事则上用缁麻衣而下着素裳.晋制亦是黑衣而素裳.这种皮弁服一直沿用到明朝,不过在隋唐以来有时用乌色皮弁,其后都是改用乌皮了,即用乌纱为之.

韦弁

"凡兵事韦弁服",注谓:用 韦末 韦(熟皮)为弁,又以此为衣裳.即赤弁 赤衣 赤裳的形与色.韎是用韎草(茅蒐草)染成赤色.若在其他场合,则用韎布为衣而下着素裳,盖因非兵事的原因.这种韦弁服,到汉时还用作伍佰的服色.晋制谓韦弁制如皮弁,顶上尖,用韎草染之为浅绛色.到南北朝后期,以后就不闻有此弁制了.

冠弁

"凡甸冠弁服",注谓:冠弁式就是古之委貌冠,其服则上身着缁布衣,下身仍为积素裳.由于古代的冠色同衣色,所以戴古之玄冠.甸者即田猎,古以田猎习兵事,后世即以此种冠弁通称皮冠.<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泽,招虞人以弓不进.因虞人是掌山泽之官,招时必以皮冠,虞人见皮冠乃进而应招,不见皮冠则不应招,此即是说皮冠为田猎之冠.在汉代画像石的田猎图是可以看到这种冠式的.[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