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异穗薹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异穗薹草(学名Carex heterostachya Bge.)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红褐色无叶片的鞘。叶短于秆,宽2-3毫米,平张,质稍硬,边缘粗糙,具稍长的叶鞘。小穗3-4个,常较集中生于秆的上端,间距较短,上端1-2个为雄小穗,长圆形或棍棒状,长1-3厘米,无柄。果囊斜展,稍长于鳞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小坚果较紧地包于果囊内,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三棱形,长约2.8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4-6月。

分布于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生长于海拔300-1000米左右干燥的山坡、草地或道旁荒地。

异穗薹草常作为封闭式草坪广泛栽培应用,并把它栽植于乔木之下、建筑物的背阴处以及花坛、花径的边缘。异穗薹草也可栽植在河边、湖泊、池旁等阴湿地方,作为优良水土保持地被植物利用。

异穗薹草形态特征

异穗薹草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稍粗糙,基部具红褐色无叶片的鞘,老叶鞘常撕裂成纤维状。叶短于秆,宽2-3毫米,平张,质稍硬,边缘粗糙,具稍长的叶鞘。苞片芒状,常短于小穗,或最下面的稍长于小穗,无苞鞘或最下面的具短鞘。

小穗3-4个,常较集中生于秆的上端,间距较短,上端1-2个为雄小穗,长圆形或棍棒状,长1-3厘米,无柄;其余为雌小穗,卵形或长圆形,长8-18毫米,密生多数花,近于无柄,或最下面的小穗具很短的柄。雄花鳞片卵形,长约5毫米,膜质,褐色,具白色透明的边缘,具3条脉;雌花鳞片圆卵形或卵形,长约3.5毫米,顶端急尖,具短尖,上端边缘有时呈啮蚀状,膜质,中间淡黄褐色,两侧褐色,边缘白色透明,具3条脉,中脉绿色。果囊斜展,稍长于鳞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钝三棱形,长3-4毫米,革质,褐色,无毛,稍有光泽,脉不明显,基部急缩为钝圆形,顶端急狭为稍宽而短的喙,喙口具两短齿。小坚果较紧地包于果囊内,宽倒卵形或宽椭圆形,三棱形,长约2.8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顶端具短尖;花柱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4-6月。[1]

异穗薹草生长环境

异穗薹草生长于海拔300-1000米左右干燥的山坡、草地或道旁荒地。 异穗薹草喜冷凉气候,耐寒能力很强,气温-25℃情况能顺利越冬。耐荫能力特别强,在在郁闭度达80%的乔木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建筑物背荫处,也能生长得十分茂盛。能耐盐碱,在含氯化钠1-1.3%、pH7.5的土壤上仍能生长。沙土、壤土和粘土都能适应。能耐潮湿,在荫湿地方和河滩水边都能生长。不耐践踏,践踏后不易再生。异穗薹草的最佳生长季节为春、秋两季。春季生长茂盛,进入炎热高温的夏季生长势变弱,气候凉爽的秋季生长又恢复正常。

异穗薹草分布范围

异穗薹草分布于朝鲜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省。

异穗薹草繁殖方法

异穗薹草无性繁殖:大都采用栽植根状茎方法,多用营养体穴植或条植。1平方米草块可栽4-5平方米。栽植季节4-9月。异穗薹草的匍匐茎生长慢,容易直立生长,形成草坪必须适时修剪,一般留草高度6-8厘米为佳,不要超过15厘米。异穗薹草对水分非常敏感,水分充足则生长就茂盛,水分不足则生长缓慢。栽植后应经常喷灌水分,及时拔除杂草,定期修剪并喷施氮肥,促使叶片浓绿,色泽美观。 [4] 种子繁殖:异穗薹草也可采用播种方法进行繁殖。异穗薹草的种子外层厚,不透气、不透水。播种前必须催芽处理:

处理方法

将种子装袋放在自来水处冲洗,冲洗2-4天,洗去种子外层物质。

擦破种皮。将种子装入布袋内人工揉搓。大量种子也可采用碾米机进行处理。

混沙埋藏:将种子与沙按1:4混合或分层放入桶内(缸内)湿度始终保持70%左右,厚度为30-60厘米,上层加沙8-10厘米。放入低温(1-4℃)冷藏或高温(12-14℃)热藏。一般2-3周。每天应加水并翻动,待大部分种子开始出芽,即可播种。播种量6-8克/平方米为宜,播种季节春、秋两季皆可。[2]

异穗薹草栽培技术

异穗薹草出苗后,幼苗生长缓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不耐低剪,剪得太低,将暴露茎秆基部褐色叶鞘,会使绿化效果逊色。

养护管理期间除了定期喷水和拔除杂草外,生长期内应适当喷施尿素等氮肥,以促进其叶色美观。缺乏氮肥时叶片常呈黄绿色,影响绿化效果和景观。[3]

异穗薹草主要价值

异穗薹草一直是中国北京地区主要绿化草种之一,常作为封闭式草坪广泛栽培应用,并把它栽植于乔木之下、建筑物的背阴处以及花坛、花径的边缘,受到人们的喜爱。异穗薹草也可栽植在河边、湖泊、池旁等阴湿地方,作为优良水土保持地被植物利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