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弘一法师

增加 3,141 位元組, 9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李叔同| 圖像 = [[File:李叔同的.jpg|缩略图|centerfloat|[http://p2.so.qhmsg.com/bdr/540__/t01c8d8cc736dee1437.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ohu.com/a/116249842_509297 来自搜狐网]]]
| 出生日期 = 1880年10月23日(庚辰年)| 國籍 = 中國| 别名 = <big>''' 弘一法师 ,字息霜,别号漱筒| 職業 = 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知 '''(又 原因 = 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知名作品 = 《送别》李叔同)</brbig> 《南京大学校歌》</br>《三宝歌》</br> </br> 。}}===
'''李叔同'''(弘一法师即李叔同)<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1880-1942),又名 ''' 李息霜 ''' ''' 李岸 ''' ''' 李良 ''' ,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是著名 [[ 音乐家 ]] [[ 美术 ]][[ 教育家 ]] [[ 书法家 ]] 、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 [[ 日本 ]] 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 [[弘一法师]]'''。
<p style=text-indent:2em;>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ref>[http://gz.people.com.cn/n2/2017/0227/c370110-29771985-2.html 从绚烂走向平淡 李叔同与上海的不解情缘]]</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鲁迅]]、 [[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p style=text-indent:2em;>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 [[ 光绪 ]] 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 [[ 天津 ]] 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 [[ 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 [[ 书法 ]] 、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 [[ 佛教 ]] 大家。
== 生平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设立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李筱楼晚年喜好内典(佛经),尤其耽爱禅。很显然,他的言传身教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童年时,李叔同常见僧人来家中诵经和拜忏,即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袈裟,扮成和尚,口诵佛号。他儿时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姓刘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虽只有八九岁光景,他居然能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李叔同五岁失怙(父亲去世),十八岁时遵奉母命与俞氏(津门茶商之女)结婚。百日维新时,他赞同康、梁“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的主张,曾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师”。因此在当局者眼中李叔同乃是不折不扣的逆党中人,他被迫携眷奉母,避祸于沪上。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但由于校内新旧思想相争激烈,校方禁止学生阅读莫部分杂志、报纸,激起学生的愤怒,与校方发生了冲突, [[ 蔡元培 ]] 先生站在学
<p style=text-indent:2em;> 生一边据理力争,但无效果,于是带领学生和积极教师毅然离开南洋公学,李叔同也在离开的学生之中。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 书法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File:李叔同书法.jpg|缩略图|右|李叔同书法]|[http://www.bokee.net/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25021736 來自博客]File:弘一大師書法1.jpg|缩略图|右|弘一大師書法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File:弘一大師書法2.jpg|缩略图|右|弘一大師書法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File:弘一大師書法3.jpg|缩略图|右|弘一大師 與劉質平書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File:弘一大師書法4.jpg|缩略图|右|弘一大師書法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gallery>
<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 篆刻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300">File:弘一法師篆刻作品1.jpg|缩略图|右| [https://kknews.cc/culture/yx69yk.html 原圖鏈接]File:弘一法師篆刻作品2.jpg|缩略图|右|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File:弘一法師篆刻作品3.jpg|缩略图|右|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File:弘一法師篆刻作品4.jpg|缩略图|右|弘一法師篆刻 [http://www.skyren-art.com/zh_tw/dingshimei/calligraphy/357-2011.html?start=12 原圖鏈接]</gallery><p style=text-indent:2em;>'''李叔同'''的篆刻可 谓独树 謂獨樹 。他早年治印 入手,兼攻浙派。35 那年入 西泠印社 。39 [[ 杭州 ]][[ 虎跑定慧寺 ]] 出家前, 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 赠与“ 贈與「[[ 西泠印社 ]]」 筑“ 築「 印冢 ”并 」並 立碑以 其事。治英 印,是 其一生未曾放 的癖好。他在 友人的信中提道: 刀尾扁尖而平 锥状 錐狀 者, 朽人自意所 形之刀, 能刻白文,如以 铁笔写 鐵筆寫 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 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 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 李叔同 贡献还体现 貢獻還體現 在他 近代篆刻事 的弘 上。他 起成立了 继“ 繼「 西泠印社 的又一印 学团体 學團體 —— 石社,定期雅集, 并编 並編 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 汇编 匯編 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 领风气 領風氣 之先之事。<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culture/yx69yk.html | title= 弘一法師篆刻作品| language=zh | date=2016-09-29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accessdate=}}</ref>
== 诗词 ==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63岁2月赴灵瑞山讲经。但弘一提出三约: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请斋。3月回泉州百原寺,后居温陵养老院。7月,在朱子“过化亭”教演出家剃度仪式。8月在开元寺讲《八大人觉经》。10月2日下午身体发热,渐示微疾。10月7日唤妙莲法师抵卧室写遗嘱。10月10日下午写“悲欣交集”4字交妙莲法师。10月13日晚7时45分呼吸急促,8时安详西逝,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ref>[http://www.phlst.cn/shutong/nianpu.php 李叔同年谱]]</ref>
==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富商之家,是中国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一首《送别》传唱一百多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社;他是中国最具禅意的书法家。
 
李叔同38岁时出家为僧,法名弘一法师。
 
妻子问他“什么是爱”?他回答:“爱就是慈悲”,妻子痛苦道:“慈悲对世人为什么唯独伤我?”他说“我们总有离别的一天,现在我们只是把它提前了几个刹那而已,大限总要来临。”从此世上再无李叔同,而是多了一个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皈依自心,超然尘外,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出家之后他选择了最严谨的律宗,每天坚持过午不食。在清规戒律之下,弘一法师以一己之力,复兴了失传七百多年的律宗,成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1942年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去世之前写了一幅遗墨“悲欣交集”。既对自己即将往生感到欣慰,又为众生沉陷苦海不能脱离而感到悲悯。圆寂时在骨灰里捡出了1800多颗坚固子。
 
== 基本资料 ==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李叔同 || '''职 业''' || 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
|-
| '''别 名''' || 弘一法师,别号漱筒 || '''毕业院校''' || 南洋公学、东京美术学校
|-
| '''国 籍''' || 中国 || '''信 仰'''|| 佛教
|-
|'''民 族''' || 汉族 || '''主要成就''' || 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之一
|-
|'''出生地''' || 天津 || || 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
|-
| '''出生日期''' ||1880年10月23日 || || 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 '''逝世日期''' || 1942年10月13日 || || 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
| '''祖籍''' || 浙江平湖 || '''代表作品''' || 《[[送别]]》《南京大学校歌》《三宝歌》等
|}
== 视频 ==
'''李叔同音乐欣赏:好词好曲,难得佳音'''
==視頻==<center>{{#iDisplay:b0600ua16sr|480680|360460|qq}}</center> ==參考來源=={{Reflist}}
== 参考资料 ==[[Category:佛教人物]][[Category:書法家]][[Category:畫家]][[Category:中国人]]
128,4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