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三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三谟
张三谟1.jpg
出生 1585-1649
国籍 中国
职业 明末名臣
知名作品 祭大廷尉日葵张公文

人物生平

(1585-1649),字纬典,号日葵,又自号素位居士,明末名臣,平定大峪人。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历任御史、光禄寺丞、大理寺丞署、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常直言指点朝政,多次被贬官降级,但忠心不已。

人物从师

中举后即往高邑县拜赵南星为师。南星是当时学界名流,东林党重要人物。初见三谟,就和别人说:"张子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在赵南星家,讲学论道,面壁十年,学业大进。

主要经历

明天启二年(1600)壬戌科进士,授行人。当时,赵南星任左都御史,弹劾贪官污吏,不避权贵。喧赫一时的宦官魏忠贤勾结奸党,极力倾陷赵南星,很多人都不敢与南星接近,惟独张三谟照常往来,无所避忌。崇祯元年(1628),选授御史,上疏弹劾魏忠贤余党李鲁生,并罢其官。二年,到福建巡视。行前曾上《按闽辞阙书》,中有"治乱之关键,在善于选拔宰辅和御史官,宰铺是担当治国家大事的,御史官是议论和纠正国家政令得失的,皇上要有意兴治,就应选贤任能,并对他们推心置腹,予以信任"等,立论精辟,颇中时弊,崇祯十分赞赏。在福建巡视期间,平息海寇李之奇有功。掌道御史嫉妒张三谟的正直不阿,想降低他的职位,皇帝得知后说:"张三谟是个有才干操守的人,又未做错事情,仍旧回御史道管事。"崇祯三年(1630),因父丧回家守制,起复后仍任原官。当时朝政腐败,奸臣当道,灾荒连年,哀鸿遍野。三谟虑国事,遂上《目击时艰》疏,对奸相温体仁多所弹劾。皇帝虽同意他的观点却未采纳。一次,吏部尚书左都御史出缺,皇帝让在朝诸大臣当面举荐。温体仁串通吏部侍郎张捷推荐魏忠贤余党吕纯如,想以之为魏翻案。张三谟和张捷在朝堂上展开激烈辩论,张捷理屈词穷,温体仁一伙的阴谋才未得逞。崇祯九年,升任掌河南道御史,平反了许多冤案,得到皇帝的赏赐。崇祯十一年,升任光禄寺丞,不久改任大理寺丞署印务。司寇刘之凤犯罪,皇帝想处以极刑,三谟根据他的罪行,认为按律只可流放边疆。皇帝感到有伤尊严,对三谟加以斥责。有人劝三谟说:"何苦不了别人不顾自己的安危?法律是朝廷定的,遇事听从朝廷的意见就行了。"三谟生气地说:"你但知法为朝廷之法,不知法也是天下及后世人之法。怎么能以个人的意见随意改变呢?"继续上疏力争。皇帝大怒,连降三谟三级。后又升任少卿、顺天府尹、大理寺卿等职。崇祯十五年,在一次推举宰相的朝会上,吏部尚书李日宣推举了十六名德才兼备的候选人,其中即有张三谟,那些声名狼藉而级别又高的大臣却一个也没有。落选的陈演等便编造流言,诬陷李日宣循情滥举,多疑的崇祯皇帝将李日宣革职戍边。三谟受到牵连,被罢官回了原籍,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明王朝灭亡。

人物传说

据传,同年旧历五月,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于初七路过平定,曾和张三谟面谈,并请他当宰相,未果。明亡后,在家闲居的张三谟终因忧虑国事,抑郁成疾去世,终年六十五岁。后傅山及苗蕃两人分别写了《祭日葵先生文》、《祭大廷尉日葵张公文》以示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