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仲景

增加 7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原因 = 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张仲景]]'''<ref>[https://baike.so.com/doc/900077-951365.html 张仲景 ], 简历网 ] ,2017-10-19 </ref>(Zhang Zhongjing)(約公元148~219年),名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史称医圣据史书记载,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张仲景'''(Zhang Zhongjing)(約公元148~219年),名機,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他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史稱醫聖
據史書記載,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僅此一部《傷寒雜病論》的傑出貢獻,也足以使張仲景成為海內外景仰的世界醫學偉人。
== 人物简介 ==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 [[ 洛阳 ]] [[ 南阳 ]] 、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张仲景故里位于[[南阳郡涅阳]]人(今 [[ 河南省南阳邓州市穰东镇]]),民众自发地前来南阳医圣祠纪念、拜谒。南阳民间祭拜张仲景自汉代延续至今,“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头”、“接圣水”等是群众主要祭祀活动内容,这一民俗活动将持续3天。医圣张仲景祭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仲景的墓葬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墓现存完好,成为了人们拜谒的地方。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ref>[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507.html  医圣张仲景],中医药, [ 2016-1-8]</ref>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 撰写医书 ===
[[File:张仲景1.jpg| 张仲景缩略图|左|[http://pic141.nipic.com/file/20170920/23241023_162030125002_2.jpg 原圖鏈結][http://www.nipic.com/show/18201463.html 来自昵图网]]]
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汉代从汉武帝开始实行举“孝廉”“良才”的选官制度,“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东汉末期多举世家子弟,仲景承袭家门,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被州郡举为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被朝廷指派为长沙太守(长沙郡:秦置,下辖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治所湘县【今长沙市】。
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如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200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斥责,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 [[ 内经 ]] 》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 为人医风学风 ===
[[File:张仲景2.jpg| 张仲景缩略图|右|[http://img.39yst.com/uploads/2015/0804/1438672146490.jpg 原圖鏈結][http://www.39yst.com/gudai/302170_1.shtml 来自养生百科]]]
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别表明自己从青少年时期就热爱医学,请允许他扎扎实实地按照孔子的话去做,因为医学没有止境,必须终身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 典著作 == 東漢 东汉 末年( 西 元三世 ),疾疫流行, 仲景家族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 時間 时间 死去三分之二,主要病症都是 發熱 发热 。仲景在 痛之 發憤 发愤 成《 》一 。《 》一 融合了 東漢 东汉 以前的 醫學 医学 成就 著作,是中 國醫學 国医学 史上第一部理、法、方、 籍。 通《 內經 内经 》、《 難經 难经 》、《神 本草 》、《 》等典籍,是中 國醫學 国医学 史上第一部把中 醫經 医经 與經驗 与经验 用方( 方)融 的著作。此 書確 书确 立了「辨 證論 证论 治」的原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 ,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 醫藥發 医药发 明家 ===== 栓 劑發 剂发 明的先 === 仲景也 明了 多新 的治 方法,也是栓 劑發 剂发 明的先 。相 有一次 仲景跟 著張 着张 伯祖行 醫時 医时 ,有一位年老的病患精神 狀況 状况 很差,口 舌燥而且 發著 发着 伯祖看完 後說 后说 :「 這個 这个 患者的病邪已 深入 胃, 熱傷 热伤 津液,大便硬而不下,只有用 力的 瀉藥 泻药 才能治 ,但病人年老 體虛 体虚 能受得了 ?」正 豫不 決時 决时 仲景自告 勇地 對張 对张 伯祖老 師說 师说 :「我有 法子,能 試嗎 试吗 ?」得到老 的同意 仲景拿了一些蜂蜜放在 鍋裡 锅里 以文火慢熬, 拌, 了一 會兒 会儿 ,蜂蜜熬成了黏稠的 子,他就趁 把蜂蜜捏成 長條狀 长条状 輕輕 轻轻 地塞入老人的肛 門裡 门里 了一 會兒 会儿 ,老人的 胃就 攪動 搅动 拉出了 多腥臭的 便, 這時 这时 病人的 燒漸漸 烧渐渐 地退了,症 解了大半,再 經過幾 经过几 日的 調養 调养 就痊 了! 仲景把 成功的治 療經驗記錄 疗经验记录 在《 》中,命名 「蜜煎 方」, 就是我 國醫學 国医学 史上最早使用的肛 通便法。 這種 这种 方法和原理至今 用, 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 。 === 首 創類 创类 心肺 復甦術 复苏术 ===相 傳張 传张 仲景有一次出 ,看 見許 见许 多人 圍著 围着 躺在地上的人啼哭。原 來這個 来这个 人是因 為經濟 为经济 因素而上吊自 ,被 發現時 发现时 失去呼吸心跳。但 仲景 發現這個 发现这个 人上吊 時間並 时间并 ,就叫旁人找 木板,把 這個 这个 人放上去, 且用棉被替他保暖。他 找了 兩個壯碩 两个壮硕 的年 人,一 個請 个请 他按 胸部,一 個請 个请 他拉住病人的 臂,一起一落地 擺動 摆动 。而 仲景自己就蹲在那 人身 ,抵 他的腰部 腹部, 隨著 随着 手臂一起一落地起伏, 多久那 人就逐 了心跳、呼吸, 清醒 過來 过来 在急救中 广 泛使用的人工呼吸有 曲同工之妙。
== 轶事典故 ==
=== 对病下药 ===
=== 巧“治”府台 ===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File:张仲景3.jpg| 张仲景缩略图|右|[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W020091021562228900182.jpg 原圖鏈結][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t20091021_1675920.htm 来自大河网]]]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手的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姐抚脉。
=== 张仲景与饺子 ===
张仲景在 [[ 长沙 ]] 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 “堂”的来历 ===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 主要作品 ==
[[File:伤寒论图片.jpg| 伤寒论缩略图|右|[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W020091021562228900182.jpg 原圖鏈結][http://www.dahe.cn/xwzx/zt/ss/zhongyiyao/pic/t20091021_1675920.htmhttp://book.kongfz.com/4028/97472189/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1、《伤寒杂病论》(已经散佚,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1.《张仲景》
2.《 [[ 张仲景用方解析 ]]
3.《 [[ 张仲景医方精要金匮篇 ]]
4.《 [[ 张仲景医方精要伤寒篇 ]]
5.《张仲景方剂学》
7.《张仲景方剂现代临床应用》
8.《 [[ 张仲景疾病学 ]]
9.《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
== 后世纪念 ==
 
=== 纪念活动 ===
 
1、农历正月十八张仲景诞辰大型纪念活动。
=== 张仲景故里 ===
张仲景故里位于中原服装名镇穰东镇的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ref>[http://health.sohu.com/20150318/n409970590.shtml  医圣张仲景诞辰1865周年 数万民众参加祭拜典礼],搜狐, [2016-1-8]</ref>
=== 主要影响 ===
[[File:张仲景4.jpg| 张仲景缩略图|右|[http://f.01ny.cn/forum/201511/10/205022vkcs67rkkgq22crr.jpg 原圖鏈結][http://36.01ny.cn/thread-4075441-1-718.html 来自光影中国]]]
有关张仲景的事物有张仲景六味地黄丸。在南阳市有医圣祠,是纪念张仲景的地方。
同时,书中提出了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就是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些共同的症状特点并衍生出很多变化,这一时期的用方和选药就可以局限在某一范围,只要辨证准确,方子的运用就会有很好的疗效。这种方法后人称为“六经辨证”,但“经”绝不同于经络的“经”,它包含的范围要宽泛得多。书中的113首处方,也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人称作“经方”,运用得当,常能顿起大病沉疴,因此,《伤寒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这些著名方剂,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后来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喻嘉言高度赞扬张仲景的《伤寒论》,说:“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 [[ 中国医籍考 ]] 》)。历代有关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很多。特别是注释、阐发《伤寒论》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张仲景高尚的医德和医学上的贡献, 使他在中国医学史上享有殊荣。 汉代以后, 研讨伤寒杂病论的论著超过五百家, 张仲景的声誉远远超越了国界, 特别是在日本,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 影响很大. 今天日本的汉方处方和成药制剂中, 大部分仍是张仲景以后的中医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以张仲景为楷模,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世的探索。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中國古代 东汉 人物]][[Category:醫學家]]
10,7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