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君励

增加 31 位元組, 4 年前
[[File:张君励27.jpg|缩略图 |右|5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9910497275&di=a83664a9cd45f028f89f6b1a353419e2&imgtype=0&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924%2Fdbcba41ff1604e5abcacab320e8a57db.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94279983_66185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左起依次为张君劢、刘文岛夫人、怀孕的张幼仪和刘文岛]]]
张君劢深刻地研究了《魏玛宪法》,对德国人民的服从和奋斗精神印象深刻,他把这归为德国能从一盘散沙很快完成统一,并实现宪政的主因。他由此想到了中国自[[辛亥革命]]以后,徒有各种版本的宪法,却总是崇尚武力,而不能实现宪政的可悲现实,他认为问题出在[[ 中国]] 人缺乏基本的政治品格。
1921年10月,他写成《国民政治品格之提高》一文,系统比较了中西政治的异同。他认为要拯救[[ 中国]] ,必须以西方的“理性政治”取代中国的“武力政治”,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理想的政党,通过政党教育人民来达成他为[[ 中国]] 找到的政治出路。他相信“理想的政党成,则理性政治之实现必矣”。思考至此,他认为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922年1月,张君劢陪同来华讲学的哲学家杜里舒回到[[ 中国]] ,不期,在实践政治之前,他先成了“玄学鬼”。 [4] <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708/0824_335_201283_2.shtml 张君劢)], 凤凰网.2007-08-24</ref>
张君劢回国之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界对“德(民主)、赛(科学)二先生”的崇拜热情正高。
1923年2月4日,陪同杜里舒北上[[天津]]和[[北京]]讲学的张君劢,应著名学者[[吴文藻]]之邀为即将出国留学的清华学校的学生做“人生观”的演讲。没想到这一次偶然的讲演,竟在当时的[[ 中国]] 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张君劢演讲的题目出自倭铿的一本书《大思想家的人生观》,其主旨在于说明科学并非万能的,由于听讲人的特殊身份,所以他一开始就特别提醒他们不要以为天下的事都受科学因果律的支配,人们熟悉的人生观问题更是如此。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科玄论战”其实只是张君劢生涯中的一个插曲,如果说这对他有什么意义,充其量不过是把他的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予以宣示而已。他的志向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民主宪政国家。他要为中国制定出最好的宪法,然后在政治实践中去检证。
张君劢为[[ 中国]] 制定宪法的经历从他1922年回国之初就开始了。自[[ 袁世凯]] 败亡以后,中国军阀以抢夺中央政权为中心而使全国陷入混战的局面。
当时国内知识阶层有鉴于这种危局,不少人主张通过变更国体,通过联省自治实行联邦制来挽救时局。
在这个背景下,1922年5月7日,八团体国是会议在上海总商会开幕。张君劢作为小有名气的宪法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应邀出席,并受国是会议的“国宪草议委员会”的委托,草拟成《国是会议宪法草案》两份,其中甲案代表张君劢本人的意见。
在这个宪法草案中,张君劢实际上主张在中国实行结合单一制和联邦制的政治体制。这是因为若照搬[[ 美国]] 的联邦制,则恰好为当时占地为王的军阀割据所用;若是实行单一制,则当时的乱局恰由以中央政权为依托的军阀坚持“武力统一”所造成。因此,综合中国的国情,他实际上主张在中国实行单一制,但以清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范围为前提,而整个宪政框架都以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为指归。
这次制宪是张君劢作为宪法专家在中国宪政史上初试莺啼。很显然,这部宪法虽然比较好地反映了张君劢的政治主张,但无法得到军阀们的尊重。张君劢一直试图以尊重国情为基础,以不从根本上违背他的宪政原则为前提而执行妥协路线。此后,他作为宪法专家不停地卷入当时[[ 中国]] 宪法问题的争议中。<ref>[http://news.ifeng.com/history/1/200708/0824_335_201283_3.shtml 张君劢)], 凤凰网.2007-08-24</ref>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需要在这一主要敌人面前空前团结起来,国民党再坚持一党专政已举步维艰,张君劢的制宪才华在这时得到了全面体现。
出于抗日大计,国民政府不得不成立国民参政会,1939年9月,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四次会议召开,结果会议颠覆了[[ 蒋介石]] 的预想,演变成一场要求结束党治、实施宪政的会议。
随后,宪政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虽然国民党万般阻挠,但随着美国卷入太平洋战争,中国的抗日局势的发展,中国政局也日渐发生变化。在抗日战争结束之时,在国内和美国的压力下,蒋介石]]政府不得不勉强于1946年1月10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此即旧政协。
{{Reflist}}
[[Category: 治家]][[Category:哲学家‎‎ ]][[Category:中国 ]][[Category: 人文社科藝 110 思想、學 人物概說]][[Category: 140 西洋 学家‎‎ 學總論]][[Category: 张姓540 社會學總論]]
26,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