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应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应天(ZhangYingTian)
出生 1930年2月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专著4部
知名作品



张应天 (1930年2月 - 2017年11月22日),男,汉族。主任医师,外科教授。

1955年毕业于中南同济医学院。发表论文50多篇,主编专著4部。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腹腔高压综合征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服务明星等称号。

曾人武汉市第六医院院长、名誉院长。

2017年11月22日,张应天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87岁。 [1]

人物荣誉

1981年至1986年连续六年被武汉市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5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模范教师"称号;

1986年被湖北省卫生厅评为先进工作者;

1991年被武汉市总工会授予"武汉市第八届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被市总工会授予"武汉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1998年被评为武汉市卫生系统"十佳医务工作者";

2002年被评为武汉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2003年被武汉市总工会评为"老模范新贡献标兵";

2004年6月获首届" 中国医师奖 ;

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

主要事迹

张应天教授是人民的好医生,他从医五十年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廉洁行医,始终如一,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创造了不少医学奇迹,深受患者爱戴的同行的尊重。

张应天教授是武汉市卫生战线医德、医术皆优的突出代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典型,是广大医务人员的一面旗帜。

他始终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实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他对病人不分贵贱,为了病人勇担风险,敢于创新,不怕挫折,创造了不少医学奇迹,在同行中享有较高威望;他对病人如亲人,为病人节约每一分钱,不需要做的检查绝不让病人多做,能用国产药绝不用进口药,能用低价药绝不用高价药;他对收"红包"、"回扣"深恶痛绝,哪怕到外院会诊,也绝不收受"会诊费";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青年医生;他从担任市六医院外科主任起,

20年如一日,严格执行读书报告会、手术分级、三级医生管理等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年轻人出课题、压担子,鞭策他们前进,一批中青年专家迅速成长。在他的主持、指导下,市六医院普外科先后完成了21项科研成果。2004年10月中共武汉市委作出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张应天同志学习的活动。

2004年11月,湖北省卫生厅号召全省卫生战线广大义务工作者向张应天同志学习。

2017年11月22日凌晨3时15分,中国著名外科学专家、武汉市第六医院原院长张应天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87岁。

捐出毕生积蓄50万

张应天教授行医62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外科事业,荣获首届“中国医师奖”。自创的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第一人;还曾自创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改良乳癌根治术及乳癌保乳手术等多种术式,被公认为武汉医界的“一把刀”。去年8月21日,张应天被查出肝部、肺部等器官出现多发转移性恶性肿瘤,已进入晚期,于11月22日不幸去世。

张应天一生节俭清贫,重病时曾多次希望将所有财产捐给为医疗事业奋斗的医务工作者。昨日下午,他的妻子、同济医院妇科肿瘤专家顾美皎表示遵循老伴的遗患,将家中全部积蓄50万元捐给张应天生前工作过的武汉市第六医院,设立“张应天医学奖励基金”。[2]


“他唯一的理想就是做个好医生、办一所好医院、培养更多人才,他曾经为医院人才的流失痛心焦虑。”顾美皎追忆老伴时流泪哽咽着说,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爱心的医生比买一台贵重的仪器更难,希望基金的设立能激励武汉市六医院的医护人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这也是对张应天教授最好的缅怀。

参考资料

  1. 著名外科专家、首届“中国医师奖”得主张应天逝世,东方网 [引用日期2017-11-22]
  2. 张应天遗孀捐款50万,楚天都市报,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