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开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开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出生 1912年
上海市
逝世 2006年9月28日
国籍 中国
母校 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
知名作品  

张开济,张开济1912年出生于上海市浙江杭州人。我国第二代著名建筑师,第一批全国设计大师之一[1]

曾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我国建筑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土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协常委兼城建组组长、北京市科协常委等职 。

人物生平

张开济,1912年生于上海,原籍杭州,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大师"称号[2]。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3]

建国前曾在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建筑事务所任建筑师。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常务理事。曾任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他曾设计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三里河"四部一会"建筑群、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济南南郊宾馆群等工程。1951年与孙靖完婚。于2006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4]

家庭状况

1949年,张开济从上海来到北京,开始人生与事业的新起点。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贤淑端庄的孙靖。

孙靖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伯父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解放前,孙家在今天的史家胡同有两个大宅院,可谓旺族。新中国成立前夕,孙靖随姐姐、姐夫一起赴台湾,后辗转到了广州,以后回到北京。

相识不久,二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一年(1951年),张开济39岁,孙靖28岁,从此开始了相濡以沫55年携手同行的生活。

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孙靖放弃了工作,专心致志相夫教子,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张开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赞曾是辅仁大学家政系高材生的孙靖"专业对口",但是"大材小用"。

子女教育

历史博物馆和观礼台已是过去的辉煌,谁是它们的设计者,今天的人们也许并不关心。张开济津津乐道的,倒是他与孙靖共同的得意之作--长子张保和、次子张永和。

张保和初中没毕业就去了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当了6年军垦战士,回京后又当了两年工人,1977年总算考上了北京经济学院。到美国后,张保和先后在伯克利大学、耶鲁大学求学,毕业后曾在美国一些知名银行担任副总裁等职。张永和原在南京工学院学建筑,后去美国留学,最后毕业于加州伯克利大学。张永和曾在美国一些名牌大学执教,并多次获取国际建筑竞赛大奖。

谈到儿子的教育,张开济坦言自己是甩手掌柜,但在三个问题上起了关键作用。一是考大学。恢复高考时,张保和是手表厂一名优秀工人,对考大学兴趣不大,信心也不足,张开济反复动员他一定要试一试,果然一试即中。二是学英语。张开济认为,学英语可以了解世界,开阔眼界。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那个知识荒漠的时期,张开济专门请朋友教张保和与张永和学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底子。两个儿子到美国后,语言上很快过了关,早期教育结出了果实。三是出国留学。改革开放后,张开济的一些早年同学陆续回国探亲观光,其中一位同班同学得悉他们当时无法承受出国费用时,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手拍了拍胸膛,张开济感动得什么也说不出来,孙靖则早已热泪纵横。好在儿子争气,到美国第二年经济上已能自立。

张永和,中国著名建筑家,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系主任。

主要成就

建筑作品

武汉长江大桥

北京天文馆

天安门观礼台

北京劳动保护展览馆

建工局疗养院

三里河住宅区

百万庄住宅区

小汤山疗养院

中央民族学院校舍

新疆招待所

济南南郊宾馆

高教部办公楼、出版总署办公楼

获奖

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

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视频

《设计百人》 张开济,天安门观礼台的设计者2021年02月26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中国著名建筑师中国十大杰出建筑师 ,帮考网
  2. 实在人张开济 ,中国作家网, 2006-10-31
  3. 张开济--第一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奖者 ,中国建筑学会, 2013-01-27
  4. [筑龙人物张开济 ],筑龙学社, 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