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晓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0823dd54564e92589271ecc39e82d158ccbf4e51.jpg

张晓雨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车辆一公司电客司机,曾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国企十大明星、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城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十大英才、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先进个人,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时他也是北京地铁公司电客司机岗位唯一的高级技师。从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张晓雨在地铁司机的岗位上已经度过了30余个寒暑。30余年来,他驾驶过的车型不断更新,列车前行的轨迹不断延伸……在见证北京地铁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创造并刷新着全国电客司机安全驾驶里程的记录,截止到2009年3月底,他的安全行车里程已达到814732公里,是当之无愧的全国地铁行业“安全行车第一人”。

个人简介

作为目前地铁车辆一公司坚守在司机岗位、工作在运营一线的唯一的高级工人技师,张晓雨在平凡中创造着奇迹,在坚守中收获了赞誉。在突破50万、60万、70万、80万公里无事故的新记录后,张晓雨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依然保持严谨的品行和朴实的作风,并将自己多年钻研、总结、编写出的经验材料无私地传授给其他同事们。现在,作为地铁员工学习的楷模,张晓雨同志“立足岗位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心系安全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热情服务乘客至上的创优精神、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正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地铁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中奋发努力,勤奋工作,共同为推动新地铁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人物事迹

开车也能开出个“状元”来“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只要朴实做人,踏实做事,开车也能开出个‘状元’来。”母亲的这句嘱托,从张晓雨19岁走上地铁司机岗位开始,就成为一直警醒、激励他的目标。他知道,要“开出个状元”,必须具备过硬的驾驶技术,熟悉列车的构造和性能。上个世纪70年代末生产的国产化列车,车上的元器件融合了全国802个厂家的产品,技术教材和图纸严重匮乏。为了学习,张晓雨把废旧的元器件找来,一有空就给它们“做手术”,渐渐地,他把“做手术”的范围扩大到列车全身,做到把主要部件了如指掌。2000年8月,因工作需要,张晓雨调入四惠运用车间。四惠运用车间使用的是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的VVVF电动客车。对老同志而言,学习VVVF车的技术知识无异于从零开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古城、四惠两个运用车间没有人不佩服张晓雨的胆识和气度——当时已44岁,安全运营60余万公里的他,像年轻同志一样对新车型从头学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上岗要求。凭着练就的真功夫,张晓雨在列车出现故障时大显身手,多次化险为夷。一次,他驾车时,列车突然全列紧急制动。此时如果不能迅速判断并处理故障,就要请求救援,用时少则20分钟多则40分钟,如此一来,正常运营秩序将被打乱。“一定是紧急电磁阀出了问题!”靠着对车型的了解,他当即做出正确判断,拿起工具,跳下隧道,顺序检查每节车厢。当查到第三节车时,只晃动了一下插销连接器,就听见“咔嚓”一声,列车恢复了正常。整个过程前后只用了不到6分钟,基本没有影响运营。靠孜孜不断的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张晓雨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车型的驾驶操作、应急故障处理和基本维修技能,成为了地铁司机中惟一的一名高级技师,被大家称为地铁车辆的“活图纸”。

确保乘客安全

“手柄轻四两,责任重千斤。”32年来,张晓雨一直用这句话警示自己,只要坐在司机台前,就要为乘客安全负责。地铁列车在黑黢黢的隧道里行驶,洞内昏暗,线路复杂,工作中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在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环境下,张晓雨开车时刻意采取不舒适的坐姿,以驱赶昏暗环境下产生的疲劳困倦,保持清醒头脑。从四惠东到苹果园,共有23站,单程56分钟。张晓雨每班要跑3圈,行驶上百公里,推拉牵引制动手柄200次,手指各种信号、道岔并进行呼唤确认600次,下车监护开关车门150次。每到一站,张晓雨从不马虎,下车仔细检24个车门。临开车前,还要手指着监视屏数数,确认所有的车门都关好了,他才开车。有人说,张晓雨也太“较真儿”了。但正因为“较真儿”,张晓雨曾避免了一次严重事故。有一次张晓雨已关好车门,并按规定进行再次确认、监护。就在准备按下发车指令的一瞬间,突然发现站台上一名男子趔趔趄趄走向列车,一闪就不见了。张晓雨迅疾按下紧急按钮并立即跑去查看。原来这名男子喝醉了误将车厢连接处当成了车门,一脚踩空掉了下去。32年来,张晓雨一直在严守规章上“较真儿”。不为违章找任何借口,这已成为他不变的准则。张晓雨“较真儿”,图的是乘客安全,他说乘客平平安安的,他心里才踏实。

把坐车的放在心上 “优质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最重要的是开车的一定要把坐车的放在心上。”张晓雨认为,保障安全只是做好运营工作的底线,作为首都服务行业的窗口,优质服务是做好工作的宗旨。张晓雨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开启风扇,开关门,播放列车广播。当车门发生故障,他及时进行处理,来不及处理就及时挂好“车门有故障”牌提醒乘客注意,防止因车门故障而影响乘客上下车;自动广播出现故障,他就不厌其烦地进行人工报站,并编写出人工广播文明用语手册,引导乘客正确的乘坐。这些繁琐的小事,张晓雨不厌其烦地重复了32年。32年中,时刻从乘客角度着想,从地铁企业形象角度着想,细致入微地做好服务工作。 是金子就要发挥它的价值 “党把我提炼成一粒金子,我就必须充分发挥一粒金子的价值。” 长期工作在地铁运营第一线,张晓雨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心得整理出来与人分享,多次参与了各种车辆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乘务员学习手册》、《电动客车应急故障处理》、《BD2型、VVVF车风路系统管路图》、《 VVVF车理论知识题库》、《VVVF车应急故障处理办法》……一本本厚重的列车原理及使用说明,渗透了张晓雨同志32来的心血与汗水,为他人的技术学习提供了详实的借鉴和参考。“别人会的,我要尽可能地学到手,凡是我会的,我就毫无保留地教给别人。”作为唯一一名还坚守在运营第一线的电客司机高级技师,张晓雨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将掌握的技术和行车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如果地铁司机个个都是技术尖子,北京地铁提高服务水平才更有保障。” 张晓雨根据运营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检验,编写出了《VVVF电动列车制动作业操纵流程表》。按照该流程作业,不仅可以改善列车起制动不平稳的现象,而且在正常运营条件下,能保证列车定位停车,并明显降低列车机械磨损和能源消耗。这个流程表为司机规范列车制动操纵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对新司机驾驶技术的提高作用更为突出,受到普遍欢迎。

相关信息

中国地铁行业安全行车第一人 1975年,当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尾声的时候,19岁的张晓雨高中毕业被分配当一名地铁司机学徒工。他的命运从此就走入了那条轨道。 地铁司机在外人看来是一份枯燥而艰苦的工作:终日驾驶列车行驶在同一条轨道上,空气流通差,噪音大,环境沉闷,工作时间不能交谈…… 张晓雨不仅克服这些困难坚持了30多年,还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安全行驶82万公里的纪录,相当于绕赤道20.5圈。“据我所知,全世界还没有达到这么长的。” 张晓雨1956年出生在北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铁道部工作的父亲在张晓雨3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一名老红军。张晓雨的哥哥姐姐在文革中都被下放到内蒙古,而他则幸运地留了下来,考上了铁路一中。 “多亏了邓小平,他在1973年复出后,主张恢复高中教育,”张晓雨说,“那时能上高中不容易,我们初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考上了。” 而分配到地铁系统工作就更加幸运了。当时地铁隶属部队管辖,还承担接待外宾的任务,每月有16元的固定工资,是令人羡慕的好工作。因此招工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张晓雨1米82的挺拔身材,外形帅气,加上他的“红色”背景,完全符合要求。 1969年,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完工投入使用,从北京站到古城共设16个站点。但当时地铁的主要功能是售票参观――北京人凭单位介绍信,花1毛钱可以买票乘坐地铁参观。“当时地铁发车间隔有14分钟,不可能将它作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而且大多数人都住在单位附近分配的宿舍,也不需要搭乘地铁。”张晓雨说。 他说,在那个特殊时期,北京地铁还承担了战备以及一些特殊的任务。“晚上9点之后,有一个特别司机小组继续工作,执行特殊任务。当时出席党代会的代表都是乘坐地铁被秘密送往会议地点的。”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改变,这项功能早已经废弃了。 当时的张晓雨离这些“秘密任务”还很远。在当学徒的整整三年时间里,他每天上午学习理论知识,下午洗车、拖地。直到三年后才被允许上车,在老司机的监督下,学习实际操作技能。24岁那年,他通过了考试,成为能够独立驾驶的正式司机。 张晓雨承认,地铁司机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比较大,和他同批的28名司机,一半都转行了。而张晓雨则牢记母亲的话“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坚持了下来。 “我们那一代人的就业观念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都讲究干一行,爱一行。不会考虑兴趣爱好,都是‘先结婚,后恋爱’。” 在学校成绩并不拔尖的张晓雨学习驾驶时是最优秀的,他骄傲地说,这让他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可以背出列车的整个电路图。” 当时的地铁列车采用苏联20世纪30年代技术,是由国内802个厂“攒”出来的。出故障是家常便饭,经常开着开着突然就在黑漆漆的轨道中间停住了。因此对司机的“检车”能力要求很高,必须能准确判断哪里出了什么问题,并在最短时间内修理好。用张晓雨的话说就是:“甭管用什么方法,让车走就行。” 一次,张晓雨驾车行驶到古城弯道时,列车突然全列紧急制动。此时如果不能迅速判断并处理故障,就要请求救援,要先将乘客清空,然后将车辆拖离运营正线,少则十几分钟,多则2、30分钟,地铁的正常运营秩序将被打乱。 他先向调度汇报情况,然后自己快速做出判断,迅速检查每节列车,当查到第三节车厢时,只晃动了一下插销连接器,列车紧急制动立即缓解。从发现故障到处理完毕,前后用了不到6分钟。 所以,每一天的工作对张晓雨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而这,成了他爱上这份工作的最大动力――“每处理一个故障,我都很有成就感。”他一点也不觉得地铁司机工作“无聊”。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很多人纷纷扔掉“铁饭碗”,“下海”弄潮。张晓雨的妻子也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办起了自己的塑料包装厂。 他选择了坚守。“一方面,家里已经有人离开体制,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万一她创业失败,还可以做她的后盾。” “另外,我也干不了别的。”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张晓雨说,这些年里,只要他提出来,随时都可以转岗。事实上,他确实有过一次换岗的经历。 当上司机3、4年左右时,因为工作需要,张晓雨被调到信号楼,负责监看大屏幕发信号。比起司机,这份工作轻松、干净,但他干了3天就坚决要求调走,“没法得到成就感。司机才是男人干的活。” 北京地铁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经有8条线路覆盖198公里的路程,而列车也引进日本最先进技术制造,全部电脑控制。2000年,张晓雨被分配到全部使用新车的四惠车辆段,这对他是个新的挑战。 而他不仅很快掌握了新的操作方法,还经过半年的钻研和积累,根据自己的实践编写出一套科学、实用的电动列车制动作业操纵流程表,实现了用最少的制动次数达到最精确停车位置的目标,并将这种方法向全体司机推广。 事实上,要做到30年安全行车无事故,专业技能只是其中一部分,责任感和时刻保持的高度注意力非常重要。 张晓雨说,一名地铁司机每天要按图行车近200公里,推拉牵引、制动手柄200次,手指各种信号、道岔并进行呼唤确认600次,下车开关车门、监护乘降150次。“哪一个环节违章作业,都有可能影响安全行车。”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责任心。在这里干得不好,出了问题,换个工作照样做,他们不能专注于做好一个工作。这对提高地铁安全驾驶的发展是不利的。 而且随着地铁的飞速发展,对司机的要求更高了。现在列车的最短停车间隔只有2分14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现故障,处理故障,更多考验的是司机的心理素质。“现在招聘司机引入了心理素质测试,”张晓雨介绍说。 张晓雨获得了很多荣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国企十大明星、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获北京地铁首届“金手柄奖”…… 闲暇时候,张晓雨喜欢摄影。从小时候摆弄父亲从苏联带回来的一台老式照相机开始,摄影就成了他的爱好。他喜欢拍静物、风景,单位开会宣传部门工作人员忙不过来也请他去帮忙。会议照片有什么意思?“我上摄影课,老师说过一句话,同样的东西拍1000遍,出来的是1000张不同的照片。” 人们常常问张晓雨,什么时候达到100万公里啊?张晓雨说,“安全里程在我心里是个特别神圣的东西,不能随便说的。” “因为地铁司机是个高风险的职业,安全里程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引自:张晓雨:轨道人生 新民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