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爱玲

移除 2,30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writer| 图像 = Zhang Ailing 1954.jpg| 图像大小 = 220px| 图像说明 = 1954年,张爱玲在香港。| 姓名 = 张爱玲| 字 = | 号 = | 笔名 = | 原名 = 张煐| 出生 = {{birth_date|1920|9|30}}| 出生地点 = {{ROC}}[[File:Flag_of_the_Shanghai_International_Settlement.svg|22px|border|上海公共租界旗]] [[上海公共租界]]西區| 逝世 = {{death_date_and_age|1995|9|8|1920|9|30}}| 逝世地点 =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加州]][[洛杉矶]][[西木区]][http://goo.gl/maps/eGXwe 罗彻斯特大道]| 居处 = | 职业 = [[作家]]| 国籍 = 美國<ref>{{cite web |url=http://news.xinhuanet.com/gangao/2010-10/14/c_12655040.htm |title=张爱玲美国老年证、公民入籍证照片曝光 |accessdate=2010年10月14日 |publisher=新华网 |work= |language =zh-cn}}</ref>| 种族 = [[汉族]]| 公民权 | 教育程度 = [[大学]]| 母校 = [[圣玛利亚女校]]<br>[[香港大学]]| 创作时期 = 1932年-1995年| 体裁 = [[小说]]、[[散文]]、[[剧本]]| 主题 = [[爱情]]| 文学运动 = [[海派]]| 代表作 = 《[[金锁记]]》<br>《[[倾城之恋]]》<br>《[[半生缘]]》<br>《[[红玫瑰与白玫瑰]]》| 父母 = 母:[[黄素瓊]](逸梵)<br />父:[[張志沂]](廷眾)| 配偶 = {{marriage|[[胡兰成]]|1944|1947}} <br>{{marriage|[[赖雅]]|1956|1967}}| 伴侣 = | 子女 = | 亲属 = 曾外祖父:[[李鸿章]]<br>祖父:[[张佩纶]]<br>祖母:[[李菊耦]]<br>外祖父:[[黄宗炎]]<br>舅舅:[[黄定柱]]<br>弟弟:[[张子静]]<br>繼母:[[孫用蕃]]<br>表姪女:[[張小燕 (臺灣)]]| 受影响于 = [[曹雪芹]]、[[张恨水]]| 施影响于 = [[袁琼琼]]| 奖项 = {{Awards|award=《中国时报》终身成就奖 |year=1994年 |title= }}| 官方网 = <!-- {{URL|website}} -->| 签名 = <!--不需要加[[file:|128px]] -->}}
'''張愛玲'''{{BD|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小說家。祖籍[[河北]][[丰润]],生於[[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中華民國]][[上海公共租界]]。本名'''张煐''',後因入學需要,母親黃逸梵(又名黃素瓊)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
== 生平 ==
[[File:Zhang Ailing 1930s.jpg|thumb|250px|张爱玲童年时期。]]
=== 天津的童年 ===
張愛玲本名张煐,于1920年9月30日<ref>{{cite news|title=張愛玲手稿見物如見人 港大展覽手稿遺物|work=明報|pages=A26生活版|date=2007-10-16|accessdate=2009-11-17|quote=張愛玲入讀港大的報名表,上面的出生日期為(1920年)9月19日,與後來申請美國綠卡時填的9月30日不同。}}</ref><ref>{{cite news|ur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10/16/content_6888782.htm|title=张爱玲<谈色·戒>初稿及珍贵入学照在港展出|publisher=新華網|date=2007年10月16日}}</ref>(农历八月十九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康定路 (上海)|麥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路 (上海)|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整个街区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張佩綸]](1848-1903年,[[河北]][[丰润]]人)是清末名臣,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女婿;祖母李菊耦(1866-1916年)即李鴻章的长女。父親[[张志沂]](1896-1953年)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黄素琼]](1893-1957年)則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较为欧化<ref name="rthkbio">[http://www.rthk.org.hk/culture/cchannel_lit/chang/bio.htm 張愛玲生平表],[[香港電台]]</ref>。張愛玲只有一个弟弟[[张子静]](1921年12月11日-1997年10月12日),[[圣约翰大学 (上海)|圣约翰大学]]肄業后先任职于银行,后来担任上海郊区中学英文教师。
1930年,張煐被改名為張愛玲,這是為了上中學報名方便。“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的父母離婚,張愛玲跟随父亲生活,居住在宝隆花园(今[[延安中路 (上海)|延安中路]]740弄10号),張愛玲的母亲[[黄素琼]]和姑妈张茂渊住在[[上海法租界|法租界]]白尔登公寓(今[[陕西南路 (上海)|陕西南路]]213号)。
[[File:Zhang Ailing 1930.jpg|缩略图|1930年的张爱玲]]
1931年,張愛玲进入上海[[长宁路|白利南路]](今[[长宁路]]1187号)[[美國聖公會]]所辦的貴族學校[[聖瑪利亞女中]]就讀。并且开始阅读《[[红楼梦]]》。
1939年,她获得[[伦敦大学]]的[[獎學金]],准备前往留学,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ref>[http://www.rthk.org.hk/culture/cchannel_lit/chang/ 張愛玲(1920-1995)],[[香港電台]]</ref>。在香港大学求学期间,张爱玲结识终生朋友,[[斯里兰卡]]裔女子炎樱(Fatima Mohideen)。张爱玲在书對炎樱中有多次描寫,并录下一些炎樱语录。
=== 上海女作家 ===
[[File: Zhang Ailing 1926.jpg|thumb|250px|1926年,张爱玲的母親黃逸梵在伦敦。(依據「對照記」一書內容)]]
[[File:Edingburgh House2.JPG|thumb|250px|[[常德公寓]](爱林登公寓)]]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到12月25日,日军占领[[香港]]。
=== 美国时期 ===
[[File:Zhang Ailing 1946.jpg |thumb|250px|1946年,张爱玲在温州。]]{{文学}}
1953年,張愛玲離開上海的次年,她的父親张志沂在租住的上海江苏路285弄28号吴家小客厅去世,终年57岁。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