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玉台,男,汉族,1945年9月生,山东郯城人,196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航空学院导弹自动控制系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

张玉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出生 1945年9月
山东郯城
国籍 中国
母校 北京航空学院
知名作品  

目录

个人简历

张玉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个人履历

1968 年 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后在沈阳军区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 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77年 在中国科学院院部机关工作。

1980年 在国家科委工作,历任处长、办公厅副主任。

1985年 任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1988年 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副秘书长兼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科学报》社社长和总编。

1995年 01月,在中国科协工作,任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2004年 10月,起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

2007年 07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2]

2009年 0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是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委员。

2011年4月,免去张玉台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职务。

2011年6月,被增选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社会兼职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成员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

国家科学技术普及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顾问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及科技管理,多次参加国家有关科技政策制订工作,与科技界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近期论述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欧美发达经济体处于漩涡中心,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三重挑战,但只要应对得当,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挑战是: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处于周期性的回调下行通道;三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导致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出口拉动作用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出口受到外部需求急剧萎缩的严重打击。2008年11月以后,中国出口连续几个月出现了负增长,并向相关行业迅速扩散,造成了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实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张玉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

从近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优势条件没有改变,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为中国应对各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条件。中国金融体系稳健,财政收入多年快速增长,赤字水平比较低,外汇储备充裕,应对危机的能力显著增强。

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消费升级持续活跃的阶段,国内需求潜力巨大,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尽管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只要坚定信心,应对得当,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并且在中长期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中国政府把保增长作为应对危机的首要任务,归根到底,是为了促就业、惠民生、保稳定。中国人口高达13亿,正常年份每年有上千万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2009年仅高等院校毕业生就有610万人。就业足则民心稳,就业足则社会安定。因此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当务之急。中国政府将大力改善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完善就业培训与失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应对危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根本出路。

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继续落实,对于稳定经济和增强信心,必将进一步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根据4万亿元投资刺激方案在2009年的实施情况,初步测算,这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约1.5%到1.9%。加上实际减税5000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同时我们更应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让城乡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只要我们在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使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在8%上下略有波动,仍然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改革为发展提供体制保证

中国将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应对危机,用制度创新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体制性保证。改革开放不仅是3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重要依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正是因为我们大力推进了国有企业、银行体系、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才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高速稳定发展。

2009年,中国将推进资源价格、财税体制和垄断行业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将从国情出发,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为了共同应对危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倡导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首先,中国重视建立国际合作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这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十分重要。

其次,中国主张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也符合各国的切身利益。

第三,中国将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制定可持续贸易发展战略,实现对外贸易在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应该携起手来,推动改革不合理的全球金融体系,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关切,推进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防范新的金融风险,共同构建全球经济发展和治理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积极努力,中国经济的回暖和稳定增长,必将为遏制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视频

张玉台在我市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 李炳军出席相关活动2018-11-18

五老说关工——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玉台2020-11-2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