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张目寒

Winston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26日 (二) 22:43的版本

张目寒(1902-1980),安徽霍丘人。号雪盦。 张大千义弟。著有《雪庵随笔》。[1] 张目寒曾参加过北伐军,后追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得到重用为重要幕僚,很快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在京沪解放前,张目寒随于右任去台湾,并在台湾病逝。

张目寒
1950年代严笑棠(右一)及张目寒夫妇陪伴心畬先生出游
出生 1902年
逝世 1980年(77-78歲)
别名 雪盦
籍贯 安徽霍丘
职业 政治家、文人、画家
知名于 张大千义弟、于右任重要幕僚。
鲁迅《未名社》推手。
知名作品 《雪庵随笔》

目录

张大千义弟

张目寒在台湾病逝,曹靖华曾于1980年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他的文章《哀目寒》。 张目寒虽为政界人士,却爱好绘画艺术,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台静农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为艺事奔波而不辞辛劳。张目寒本人亦有《谈倪云林》、《陈老莲的生平》(均收入《雪庵随笔》)等艺术评论文章传世。张大千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每到南京,便在张目寒家落脚[2]。张目寒逝世后,张大千为其撰写《挽宗弟张目寒》,文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证两人关系之亲密。

《未名社》推手

张目寒1924年前后,他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学习,是鲁迅的学生。是他把当时聚集在北京沙滩“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第一院)附近自学、苦学的一批霍邱青年一一介绍给鲁迅先生,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未名社的中坚。 说到未名社,不能忽略一个人,他就是张大千的挚友、于佑任的幕僚张目寒。从特定意义上说,没有张目寒,就没有未名社。

那是1924年的秋天,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张目寒先后到达北平,一边求学,一边谋生。少年好友异乡重逢,倍觉亲切。在他们当中,张目寒最善于交际,当时在北平求学,张目寒就表现出了过人之处。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授课,张目寒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很快赢得了先生的信任,彼此非常投缘,相处颇为亲密。张目寒常在鲁迅先生身边走动。他重感情,乐于助人,先后引荐几位好友登门拜访鲁迅先生。当时,中国从事翻译的人太少,这几位青年已从事文学活动,尤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为了共同的追求,鲁迅与这伙年轻学子成了忘年交,于是,由鲁迅领衔,打出了“未名社”的旗号。《鲁迅日记》多处提及张目寒[3]

1925年8月30日,在鲁迅先生处商定成立未名社时,张目寒也在场,但他未入社。他坚持在小学读书时就说过的话:“我读书不求文学,专从政治”。

參考资料

  1. 张目寒毛笔签名钤印《雪庵随笔》. [2019-02-26]. 
  2. 民國春秋. 《民國春秋》编辑部. 2001. 
  3. 董大中. 魯迅日記箋釋, 一九二五年. 秀威出版. 1 August 2007: 91–. ISBN 978-986-690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