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继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继煦 原图链接

张继煦

张继煦,又名张勋,号春霆。著名教育家。湖北枝江人。初入读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1903年1月,与刘成禺等创办《湖北学生界》。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回国参加乡试,中举人。历任湖北省学务公所实业科长、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视学、普通教育司司长、代理总长、安徽省教育厅厅长。1922年1月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3年9月武昌高师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仍任校长。任内力主改革,改四部为八系,改学年制为学分制;开禁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首创招收旁听生制;取消学监和斋务长,重视学生自治会协理校务;聘李汉俊、耿丹等进步人士开设《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新课;邀请国内外名人泰戈尔、陶克、梁漱溟等来校讲学;克服经费困难,修建新校舍、运动场、图书馆等,深得师生敬仰。1924年9月因学校经费困难、筹款无着,被迫辞去武昌师大校长职务,转任湖北省政府视察、湖北省通志馆总纂、武昌荆南中学校长、湖北师范学院教务长。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武汉市和湖北省参事室参事、市人民政府委员等职。张毕生致力于教育和文史资料整理以及版本学的研究。曾主办国音传习所,在全国推广国语。任安徽教育厅厅长时,力争“教育经费独立”,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的活动。抗日战争期间,拒绝组织“维持会”,不为日军屈服。著有《异字考》、《张文襄公治鄂记》及大量歌颂新中国的诗词。[1]

履历

1915年,汤化龙任教育总长时,调任北京政府教育部视学。
1917年,任普通教育司司长,主办国音传习所,在全国推广国语。曾任代理总长。
1920年10月,出任安徽教育厅厅长。时安徽教青界新旧思想斗争剧烈,前任教育厅长被轰走。张继煦莅任,选拔真才,充实各级学校领导争取教育经费础立,并极力支持学生爱国行动。
1921年,安庆学生声援上海工运、学潮,同军警冲突,学生姜高琦被打死,众人抬尸游行抗议。张继煦供奉香纸蜡烛“路祭”,受全省学界拥戴。督军马连甲拟逮捕学生领袖平息学潮,要张继煦交出学生名单,张继煦断然拒绝;邀其“宴饮”,亦不去,马乃借故将张继煦挤走。
1922年1月,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离皖时,学生擂鼓奏乐,列队送行。武昌高师改名武昌师范大学,继主校政,开禁招收女生和旁听生,变学年制为学分制:广聘知名学者、进步人士授课,取消学监和斋务长制度,成立学生自治会;组织学生讨论时事,排演新戏,协理校务,一时武昌师大名噪国内。
1923年9月,武昌高师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仍任校长。任内力主改革,改四部为八系,改学年制为学分制;开禁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首创招收旁听生制;取消学监和斋务长,重视学生自治会协理校务;聘李汉俊、耿丹等进步人士开设《唯物史观》、《社会学史》等新课;邀请国内外名人泰戈尔、陶克、梁漱溟等来校讲学;克服经费困难,修建新校舍、运动场、图书馆等,深得师生敬仰。
1924年9月,因学校经费困难、筹款无着,被迫辞去武昌师大校长职务。
1928年,任湖北省政府简任视察。
1930年,任省通志馆总纂,专心著述并研究版本学,著有《张文襄公治鄂记》、《异字考》。
1938年夏,张继煦兼任私立荆南初级中学校长、董事长。日寇逼近武汉,荆南中学迁往枝江。汪精卫叛国投敌,张继煦奋笔成《奔妇行》长诗,予以痛斥。
1940年6月,枝江江北地区沦陷,学校搬迁架锅山。
1943年,拒绝组织“维持会”,不为日军屈服。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百余人,经宜都、长阳、巴东、建始,步行 22 天到恩施,省会各界人士无不钦佩张继煦的爱国壮举。
1944年,恩施创建湖北师范学院,张继煦教务长兼国文系主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专款给以生活补助,张继煦坚辞不受。董必武闻之赞叹说:“张老先生不改昔日风度!”
1950年,被聘为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旋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
1952年,任武汉市参事室参事、湖北省参事室参事。
1955年12月病逝,享寿80岁。
[2]

生活

解放前夕,张继煦贫病交加,无人过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给予光荣的政治地位和优厚的物质待遇,还经常派人前去慰问。一次,省政府拨专款给部分老教师以生活补助,他坚决不受。董必武同志得知此事后赞扬说:"张先生我是了解的,他是无功不受禄的。"

1952年4月,张继煦被推为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同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l952年7月,因重病致半身不遂。后调省参事室任参事,专事文史资料整理工作。其著作有《张文襄治鄂记》、《异字考》。

张继煦热爱新中国,珍惜新生活,虽已是迟暮之年,但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欣欣向荣,社会主义社会日益昌盛,因而对共产党对新中国无限热爱,对中国前途十分乐观。1955年国庆节(正值农历中秋)时,张继煦病势沉重,体力不支,仍请人扶持到街头看游行队伍。回家以后,辗转病榻,在疾病折磨中,仍吟诗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参考来源

  1. [1] 宜都当代人物专题
  2. [2]新浪博客 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