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荣

张荣,男,汉族,1964年2月出生,江苏淮安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9月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6年7月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2000年当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 。 现任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副部长级)。 [2]

人物经历[3]

1979年毕业于新丰中学。

1979年9月入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学习,1986年7月留校任教,1995年3月晋升为教授。

1995年获南京大学半导体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

1995年10月至1998年7月及1999年6月至9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曾任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南京大学微加工中心主任等职。

2002年02月任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04年06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

2006年11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0年04月任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13年10月任山东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7年07月任厦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任免信息

2017年7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厦门大学宣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张荣任厦门大学校长。

2017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济南举行。因张荣同志工作变动,已调离山东,全会决定批准其辞去十一届山东省委委员职务。

学术兼职

兼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光电子材料及器件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陈嘉庚科学奖推荐及同行评审专家[4] ,中国物理学会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半导体超晶格与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介观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学报》、《微纳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编委,《中国物理快报》特约评审,南京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半导体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第八届国际电子材料会议(2002’IUMRS-ICEM)程序委员会委员兼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席、第二届中日氮化物半导体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第一届亚太宽禁带半导体会议副主席、2002年南京国际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讨会主席,第十三届国际半导体与半绝缘体材料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牛津—神户材料论坛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方面,特别是在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硅基异质结构、纳米结构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国内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42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260篇。

主编国际学术论文集1部,参著学术著作二章。

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国家和地方重大研究课题,在新型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方面,特别是在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与器件、硅基异质结构、纳米结构与器件、宽禁带半导体自旋电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先后在国内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论文142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260篇。

主编国际学术论文集1部,参著学术著作二章。

获奖记录

1991年被授予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1992年获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二等奖和江苏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奖,并被授予“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1993年首批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1996年首批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

1997年首批进入江苏省“333”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999年荣获“江苏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霍英东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研究基金。

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山东大学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张荣位列其中。

获得/申请国家专利2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子信息技术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