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辽

移除 11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官職 = 從事→騎都尉→中郎將→遷裨將軍→中堅將軍→盪寇將軍→征東將軍
|封爵 = 關內侯→都亭侯→晉陽
|圖片名稱 = Zhang Liao Portrait[[File:张辽.jpgpng|缩略图|居中|[https://www.jianshu.com/p/dec23b1bf896 原圖連結]]]|圖片大小 = 200px
|圖片說明 = 清代三國演義中張遼的畫像
|姓 =張
===當敵制決===
{{main|合肥之戰}}
215年[[八月]],[[孫權]]乘著曹操征[[張魯]]的時機,率領十萬人圍攻合肥。曹操曾於合肥護軍[[薛悌]]留函,並吩咐合肥守將張遼等人「<!--賊至乃發(-->當賊兵來侵時便打開此信<!--)-->」。張遼等打開信件後,發現曹操留下了守備合肥的行軍指令:「<!--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如果孫權來犯,張遼、[[李典]]兩位將軍出戰,[[樂進]]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得參戰。<!--)-->」可是合肥的眾多將領都認為目前形勢敵眾我寡,難以抵敵孫權軍隊,因此都對曹操的指示有所懷疑。張遼卻說:「<!--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曹公遠征在外,如果一味等待救兵,孫權他們一定會攻破此城。所以曹公的指示是希望我們趁孫權軍勢尚未完整的時候便出戰迎擊,摧折其鼎盛的軍勢,為守軍建立足夠的信心,事後才可以設法守住此城。<!--)-->」對於張遼的分析,樂進等人沒有給予回應。張遼發怒說:「<!--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是成是敗,就視乎這一戰。大家還要疑慮什麼?<!--)-->」結果,李典率先附和張遼,其他眾將亦不再有異議。<ref>《[[資治通鑑]]·卷六十七·孝獻皇帝壬建安二十年》。</ref>
===《三國演義》裡的張遼===
[[File:黃龜理「張文遠約三事」木雕.jpg|right|thumb|220px|[[黃龜理]]「張文遠約三事」木雕,左為[[關羽]],右為張遼。]]
在著名[[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張遼,歷程大概依循正史而為。《三國演義》有兩個回目出現張遼的名字,分別是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孫仲謀大戰張文遠》,與及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震逍遙津》。他先為呂布部將,多番令曹軍陷於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他曾對[[張飛]]說:「此人(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後來呂布戰敗遭擒,張遼亦成為戰俘,於白門樓上表現剛烈,罵呂布為「匹夫」,大呼曹操為「國賊」,視死如歸。曹操下令絞殺呂布後,劉備、關羽為張遼求情,曹操便待張遼以上賓之禮。張遼感其恩情,於是投降,自此成為曹操將領。第二十五回中,曹操在[[下邳]]城外的土山上包圍關羽,張遼請纓勸說關羽暫降曹軍,以報關羽白門樓相救之恩。關羽降曹期間,張遼一直擔任曹操與關羽之間的協調者與斡旋者。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被[[夏侯惇]]追趕糾纏,亦賴張遼趕至拆解二人紛爭,讓關羽可以順利離開曹營。張遼跟隨曹操後,一直隨軍征討,不久參與[[官渡之戰]],先後大戰[[張郃]],斬[[蔣奇]],大敗[[袁尚]]、沮鵠。在追擊[[袁熙]]、袁尚時張遼受曹操任命,秉持軍麾,擔任首將,率領[[許褚]]、[[于禁]]、[[徐晃]]迎擊烏桓軍,張遼更親斬烏桓單-{于}-[[蹋頓]],建立諸多戰功。
1,17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