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家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張家祥(1932年10月-),是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致力於彗星小行星的觀測和軌道研究。[1]

簡歷

张家祥,男,1932年10月出生,江苏南京人。

1950年,畢業於南京一中,隨後考入了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但只上了一個學期,就回到南京。

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现任紫金山天文台[2]

行星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0届委员会组委会成员。主要从事小行星、彗星的观测、探索发现与轨道计算研究。

在1951年4月,他见到了张钰哲先生,随后的35年,他跟随先生开始了天文事业,主攻小行星和太阳系。

1954年9月,口径60厘米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在张家祥和张钰哲先生的修复下,正式启用投入小行星观测。1955年1月20日,他们在通过60厘米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底片上发现了一颗小行星。随后的数日,他们连续观测,最终把轨道计算出来,立即上报国际小行星中心,得到临时编号1955BG,后被命名为紫金一号星。

这颗小行星,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有了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帮助,随后的不到10年间,他们共发现了有编号的小行星31颗。1965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张钰哲先生和张家祥带领下,紫台的工作人员一共发现了130多颗获得正式编号的小行星。[3]

榮譽

1991年11月19日,美國哈佛大学-史密松天文台的天文學家邵正元在南京宣佈,將該台1981年4月1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張家祥星」。[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