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煦 (1913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張煦

圖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

出生    1913年11月6日

逝世    2015年9月13日

母校    哈佛大學

職業    通信工程學家

榮譽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煦(1913年11月6日-2015年9月13日),男,江苏无锡人,中国通信工程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通信理论及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张煦致力于通信理论及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率先为研究生开设了光纤通信原理课程,积极筹建光纤通信研究机构,从教60余年,始终站在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生平

  •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进入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专攻长途电话通信[2]
  • 1937年获哈佛大学科学硕士学位;
  • 194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 1940年回国,受聘担任战时重庆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
  •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年轻丧偶的张煦在茅以升家中与交通大学土木工程院院长李谦若千金李梅邂逅,张煦时为茅以升的秘书,茅以升受命主持出国人员派遣工作,张煦参与考试出题,他的才学和人品都深得茅以升的器重。是年9月15日,张煦与李梅喜结连理。
  • 1949年至195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教授;
  • 1949-1952年,张煦兼任沪江大学教授;
  • 1956年至1978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教授;
  • 1965年,编著了《晶体管电路分析》、《载波机中晶体管电路计算原理》,是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第一本教材;
  • 1978年调回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历任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名誉系主任;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始讲授“光纤通信原理”。编写出版了《晶体管电路分析》、《数据通信》、《光纤通信技术》等10余本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3]
  • 1985年,应英国皇家工程学院邀请,协同林宗琦教授前往出席欧洲威尼斯国际学术会议,并到伦敦大学参观;
  • 1986年,中国科学院在征得国务院同意后由其技术科学部组织一些学部委员(院士)对国家建设的几项重大问题提供咨询报告,张煦受托研究“通信的合理结构”这项专题,他先在两次学部扩大会议上发言,旋即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征询了国内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写成了题为《通信技术、经济与政策》的咨询建议,全文长达5万字。[4]
  • 2015年9月12日7时5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5]

学术贡献

  1. 1950年代,连续出版了《长途电话工程》、《无线电工程》、《多路载波电话》等高校教材和科技参考书。1957年翻译出版《通信论简述》。
  2. 1960年代,将“晶体管电路”引入大学课程,指导研制中国首批晶体管载波机。1965年编著出版《晶体管电路分析》、《载波机中晶体管电路计算原理》。
  3. 1970年代,翻译出版了《数据通信原理》、《数据传输》、《通信传输系统》三本数字通信教材。80年代初,光纤通信技术在国外方兴未艾,张煦先生又率先为研究生开设了光纤通信原理课程,积极筹建光纤通信研究机构,出版《光纤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光纤通信技术》四书。
  4. 晚年还先后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四集、《谱写科学人生》、《信息高速公路纵横谈》三集、《通信技术发展趋向》等书籍。[6]

奖项和荣誉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
  • 2006年,荣获全国光纤通信杰出贡献奖。

代表作品

  • 《光纤通信原理》、
  • 《光纤通信系统》、
  •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 《光纤通信技术》。

參考文獻

  1. 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院士信息·信息技术科学部·张煦. [201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5). 
  2. 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开拓者——张煦. 新华网. 2018-08-31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3. 张煦,中國國家科學院,1996 - 2021期
  4. 【学人风采】张煦:百岁科学泰斗,一生赤子情怀,安順學院,2016年02月07日
  5. 黄辛. 通信工程学家张煦院士逝世. 科学网. 2015-09-14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6. 张煦先生生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9-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