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强台风南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强台风南川(英语:Typhoon Namtheun,国际编号:1612,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152016,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Enteng)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2个被命名的风暴[1]。“南川”一名由老挝所提供,是指该国位于甘蒙及博利坎赛的一条河流,为湄公河左岸支流之一。日本在2016年8月至9月初接二连三地受到热带气旋吹袭,而南川是一个月内第7个影响日本,和连续第6个登陆当地的热带气旋。南川的强度大起大落,采取S形路径由台湾以东海域北上吹袭日本。它在刚形成时强度被普遍看淡,但出乎意料地急剧增强为一个成熟的台风,继刚过去的台风狮子山后再次严重威胁日本;可是南川穿越鹿儿岛附近海域时又不敌强烈垂直风切变而急速减弱,到登陆九州长崎时,已只余下热带风暴强度。

发展过程

2016年8月于西北太平洋上空引发一连串热带气旋活动的庞大“季风涡旋”随着台风狮子山肆虐日本和华北而逐渐减弱,但不消多久便再有热带气旋生成。一道活跃低压槽于8月末在华南形成,并穿越沿岸和移出南海北部,与其相关、位处槽线东端的一个低压区在8月31日在巴士海峡上空脱离低压槽并独立发展,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早上7时给予热带扰动编号94W;日本气象厅随即在早上8时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下午2时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热带气旋的机会跳过评级“低”,直接评为“中”。当时受到活跃西南季风支援,该系统组织整合甚快,环流紧密而螺旋性明显,日本气象厅在下午5时对该系统发布烈风警报,表示随后一日内有机会加强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晚10时把上述评级升为“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该系统东南面的深厚赤道反气旋带来西南引导气流,驱使它向东偏北移动,时速约18至20千米,移到台湾以东海域。

该系统在9月1日日间持续增强,对流云团不断巩固低层环流中心,日本气象厅在早上8时50分把该热带低压正式升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南川,给予国际编号1612;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紧随其后,于8时55分作出此项升格。香港天文台在早上7时45分表示“台湾以东海域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气旋似乎在形成中”,2小时后在上午9时45分表示“位于琉球群岛附近的低压区已增强为热带低压,并命名为南川”。当时各官方气象部门预期南川将逐步北上并吹袭日本九州,但预测强度不看好,大多预料南川只达到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级数。可是台湾以东海域的水温炎热,且到深处仍为暖水,供应庞大能量,同时垂直风切变微弱,加上除了温暖潮湿的西南季风继续供应水汽之外,北面的喷射气流亦为南川打开强烈的极地方向流出通道,日间南川已经急剧增强,强烈对流云带紧缠低层环流中心,组成中心密集云团,更发展出“云卷风眼”,半日内强度已经远超各部门预期。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下午2时半把南川率先升为强热带风暴,不足3小时便在下午5时25分再把南川一跃升为台风;香港天文台则要到下午3时45分才把南川升为热带风暴,相隔6小时后至晚上9时45分再进一步升为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在晚上8时50分亦把南川升为强热带风暴,仅比香港天文台早约1小时,但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却直接上调至60节,即每小时110千米,接近强热带风暴上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晚上11时的报文中更指出南川曾短暂打开一个“针眼”,即是非常细小而浑圆的风眼,可是旋即变为模糊的“云塞风眼”。当日南川采取东北路线,影响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该处和先前台风狮子山徘徊该海域时滞留的位置相距不远,水温未及时回升,使南川在晚间的强度上升趋势略有放缓。

随着亚热带高压脊由日本向西南面伸展,南川在翌晨(9月2日)也渐转北移,减速到每小时12至15千米,但进一步逼近鹿儿岛;系统中心亦再次开启一个若隐若现的“针眼”,上空流出变得呈放射状,显示南川的强度再次稳步上扬,对九州构成比原先预计明显更严重的威胁。日本气象厅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早上8时50分和上午9时45分把南川升为台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更在下午2时半把南川升为强台风,香港天文台至晚上9时45分跟随。9月3日南川采取北偏西路线,从鹿儿岛县与冲绳县之间掠过,而华南低压槽向东延伸,截断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同时南川身处海域的垂直风切变大幅上升,令南川的增强趋势至此结束。早上南川的风眼被堵塞、眼壁崩塌,标志着南川转趋减弱,巅峰时期到此为止,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先后在早上8时15分和上午11时45分把南川降为台风。卫星云图也反映南川迅速而显著减弱[2],其深层对流开始向东北切离,入夜后中心密集云团崩解,尤以西南面最明显,导致低层环流中心局部外露。香港天文台首先在当晚7时45分把南川进一步降为强热带风暴,不足半小时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于晚上8时10分跟随,日本气象厅在4日凌晨2时50分亦作出此项降格。随着南川的对流进一步削弱,香港天文台在上午9时45分再把南川降为热带风暴;但此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却仍然评估南川为台风,最高持续风速为65节(每小时120千米),至下午5时才降为热带风暴。

受西风带影响,南川于九州西岸开始转向东北移动,沿海岸线向本州推进,日本气象厅于9月5日午夜12时宣布南川在长崎登陆。南川的云团在地形摩擦下进一步被侵蚀,深层对流尽失,香港天文台在5日上午9时45分把南川降至热带低压,与上次降格刚好相隔1日;在6小时后香港天文台再于下午3时45分把南川降为低压区。此后南川的残余低压区在6日加速向东北移动,穿越日本海、东北地方和北海道,此时其低层环流中心已无法辨认,对流云团持续变薄,终在7日于北海道东面海域减弱消散。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2017年3月24日发布的“2016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中,把南川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从每秒48米(每小时175千米)下调至每秒45米(每小时160千米),并把南川的中心气压上调至950百帕斯卡。

视频

强台风南川 相关视频

卫星影像:强台风山竹登陆的一天
记者崩溃、灾情严重 超强台风“利奇马”到底有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