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当代舞

 

 

 

当代舞”主要指广泛吸收而又不拘一格地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素材和外来艺术素材进行的创作和表演。该舞种的作品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反映中国当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性的精神风貌。

目录

简介

中国“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择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情感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之一,是“荷花奖”舞蹈比赛第一次提出并确立的(原曾建议叫“新舞蹈”),这在中国舞蹈分类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涉及到中国舞蹈发展全局性问题。“当代舞”,主要是对“五四”新文化舞蹈运动至今发展的总体认定。它注重已有形态、元素的重新利用,强调现实人文关怀,它着重表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而非过多沉溺于自我的艺术宣泄;它强调运用各艺术之间横向交叉来重组艺术符号,及时传达当下的各类信息;它根据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多种风格、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它是老一代舞蹈家舞蹈创作的实践探索,创作出不同于以往的舞蹈风格,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实践,更涵盖建国后巨大的新舞蹈创作运动实践,总体概括为中国“当代舞蹈”。

区别

现代舞和当代舞的区别,现代舞的属性更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更以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即思想和艺术的技术方式。达到艺术品相的系统性和极至的单纯,追求独特性、先锋的前卫性。虽关心当下、社会性的一切问题,但不与主流为伍。这样的性质,往往自然不被大众接受和理解,这样的艺术家是勇敢的、孤独的、甘当寂寞的。它的真正价值,除了独特的艺术性本身的价值外,可能更是后人们的觉悟渠道和经验所得,它是后一个时间下的“当下潮流”。

当代舞的属性更具时代的当下及时性,更具传统和当下现实的关系性,更为传统的即得意义,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它是时尚的、主流的、大众的,它也积聚中国的变革时代的文化性。在思想上和艺术样式上求“改良”不求颠覆。它没有所谓的“独特的艺术性”的艺术系统化,也不讲究所谓的“原创”,而是拿来和加工,赋予新的样式中得以创吸。

艺术风格

中国“当代舞”在舞蹈形态、表现方法与风格等方面,存在有“多界面”、多层面的丰富体系,有如现代舞一样,其中流派风格倾向繁多,但并不妨碍它们共有的、共同遵循的美学原则,形成自己舞种的“临界面”的当代艺术风范。这些不同的艺术方法,却在探索一个共同的主题--表现现实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当代舞”重要的艺术特征,这对于中国舞蹈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品

很多人都搞不清“当代舞”和“现代舞”的概念,但从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国舞蹈节“当代舞”精品展演中,观众很容易就区分了两者:当代舞与现代舞相比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情感,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代舞蹈是指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它在作品选材上鲜明地指向了中国人当代生活的感情状态,对于中国戏曲舞蹈、芭蕾舞、西方现代舞中的舞蹈元素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在时间和舞种上比现代舞容纳的东西更加广泛。昨晚的精品展演中,双人舞《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和《无言的战友》、《天边的红云》充分展示了人们所熟悉的革命、保家卫国和历史传统题材,其中群舞《天边的红云》以女性的视角勾画出历经磨难的女红军在壮烈牺牲前的战斗与抗争,同时又刻画了面对死亡的青春女性在残酷的战争中对美的追求和美好明天的留恋,人们从这个舞蹈中不难看到现代舞的抽象和民族舞的具象的描述风格;而被誉为“20世纪经典”的女子群舞《小溪 江河 大海》以一群少女或细碎流畅或奔腾跳跃的舞姿,象征着山涧小溪流聚成河最终汇入大海的景象,以此揭示出人类亘古不变的规律;独舞《太阳鸟》以其精致独特的艺术视角,写意的展现了人们对生命、阳光的诗般礼赞……相比现代舞的抽象和“怪”,一幕幕精彩的“当代舞”演出因它们为百姓所熟悉的题材、也因它们的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而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热烈掌声。

此次展演的主持人冯双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代舞在形象、动作、语言上更加贴近民族舞和古典舞,不象现代舞一样较多的借鉴国外文化。它更加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容易理解,因此更受观众喜爱。” [1]

参考文献